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9章 符道,從符生起步

“貴叔你說什麼呢?前天晚上我看書比較晚,聽到你一直在央人陪你去上廁所吧?

是不是剛看到死人了嚇到自已,想拉我去看,讓大家知道不止你一個人怕?

不過呢,我還真不怕,這就證明給你看。”

說完跳下馬車朝人群走去,雖然自已確實要看,但不能表現得喜歡熱鬧,要不然以後得煩死。

被說中的貴叔,有點尷尬,但環視周圍一圈,就剩自已一個人在這了。

瞬間覺得涼颼颼的,那還管什麼尷尬的事?他也急忙跟過去,去了不看就是。

死者是一位黑衣人,仵作們驅散女人,就地解剖起來。

負責解剖的仵作,一看就不太熟,手抖的不行。

他師傅在後面出聲指點,哪些器官分佈在哪些部位,該用幾號刀解剖哪裡。

特別這個是修士,修煉後哪些穴位經絡與常人不同,身體比常人複雜一些。

如果對陣中,哪些地方是弱點,被攻破死亡後,有什麼特徵等等,老師傅全都一一給徒弟傳授。

胡三一擠在人群中也是認真聽著、認真觀察著,一一對照著和書上的知識印證。

巴祖的聲音也在他腦海中響起,細細給他講解著。

很顯然巴祖比著老師傅的水平高很多,不僅簡單明瞭,還能讓胡三一理解其中原理。

慢慢地,解剖老師傅的講解進度就被超越了。

就這樣,胡三一不僅融匯貫通了書本上的知識,還開始實踐對著那人的身子,與自已的身子對比,找各個器官位置,感受到自已身上的丹田等重要部位。

人群散開的時候,胡三一沒有在意仵作們有沒有找到答案。

他已經坐回馬車細細體會身體,按巴祖傳授的方法,嘗試觀察自已的身體內部。

不過沒有找到感覺,他也不著急。

畢竟一下學了這麼多東西,是要慢慢消化的,貪多嚼不爛。

馬車走動起來,車上的胡三一也跟著晃動。

這是鄉間小路,比較顛簸,而且車上就坐了他一人。

大人們都捨不得坐著,給馬兒留著體力可以多載點大米回去。

晃動間,胡三一干脆閉上眼,想象著目光往內看了。

想象著自已的脊骨是棵大樹,身體的各個器官就掛在這大樹上,隨著馬車四處搖動,氣沉丹田,固好樹根。。。

慢慢地,他好像能看見自已的身體內部了,就是那個剛剛解剖的人的縮小版。。。

胡三一睜開眼,終於,他有點內觀的眉目了。

晚上和巴祖請教一下,看是否正確。

修煉沒人指點容易誤入歧途,有的時候你自已分不清真實還是幻覺,需要有經驗的人告知你正確與否。

真傳一句話,假傳萬卷書,找到一個好的領路人,省了很多彎路還省了很多危險。

畢竟如果沒人指點,沿著錯誤的路子走下去,會發生什麼事沒人知道。

當天收購滿車隊,一路無事,大家就回到鋪子了。

糧倉管理對接好賬目,解除安裝完大米,大家就回去休息。

胡三一鑽進屋子,把門用內銷插好,避免被人打擾,準備開始內觀,並請教巴祖。

慶幸的是巴祖告訴他,他的內觀正確,接下來一段時間多多練習,熟悉身體內部結構。

把基礎夯實了,才能有更大的進步空間。

接下來的一個月,胡三一都在練習內觀,甚至吃飯、走路、乘車。。。

除了算賬記賬的時候。他沒顧及別人怪異的目光,都是在內觀自已的身體。

有時大家都吃完飯了,回頭看見他還端坐在那閉著眼睡著了一樣,其他小孩把他菜夾走了都不知道;

有時他走路走著走著,眼簾下垂只有餘光看路,踹到石頭摔個狗啃泥;

有時從馬車上摔下來還一臉懵,差點來個人生三問,每次都引得一片笑聲和打趣。

就這樣如痴如醉地練習了一個多月後,他進步很大!

就算睜著眼睛吃飯做事,也能同時內觀自已的身體內部。

甚至他還嘗試做出不同的姿態、行為,然後觀察自已身體內部是哪些地方在變化。

於是人們有感覺他從讀書傻了變成瘋了,經常會做一些奇怪的動作。

比如扎自已大腿一針;比如在顛簸的馬車上站樁;比如在自已身上胡亂點穴等等。

就這樣,有時候拍手叫好,有時候把自已弄得眼淚汪汪。。。

除了需要他的時候他恢復正常,其他時間他都沉迷於體察人體。

這天,胡三一“垮”在院子裡了。

之所以說垮,他剛剛控制自已的身體,把全身二百零六塊骨頭,全部散開休息,保養骨骼。

整個人呈現出來的,是一種極其扭曲怪異的狀態。

像站著,又像渾身散架了一樣拉垮著,給人感覺像土牆垮了一樣。

一段時間後,筋膜拉動,所有骨骼復位,他站直身體自言道:

“是了,原來如此。現在我對這些醫學知識,有了足夠的瞭解,甚至超過了一般的醫者。

那幾個孩子,現在我去給他們點穴解穴,都易如反掌!

結合命理知識,如果有人毫無防備的話,我略微出手,可以讓他們生病或康復、甚至殺人無形。

我有預感,練到一定地步,人體在我面前都是透明的!

但我志不在此,按巴祖說的,我更要深一步體會其中韻律。

這事倒是急不來的,我要體察的是宇宙萬物,人雖然這裡最有靈性的物種,但這遠遠不夠。”

接下來的日子,漸漸地,胡三一從痴傻瘋癲中退了出來。

迴歸正常,每日和大家出去時他觀山觀水觀人間。

好奇的地方問大人們,有感受的地方問巴祖,疑惑的地方他就反覆觀看推敲。

有的山川地脈,就不一定符合書上的道理。

問大人們,也只知道來歷,或者發生的一些故事,巴祖會讓他綜合多種因素推敲。

知識是活的,一定是活的,不然算不上知識!

正如他學符籙一樣,還要先學習這麼多八竿子打不著的東西。

因為修行、施法、悟道,都是因人而異、因事而異、因時因空而異,沒有什麼一招鮮吃遍天。

如果誰能一招鮮吃遍天,那他這一招一定是千變萬化,不是表面看的就一招!巴祖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