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74章 遠赴武當

想與做,從來是兩回事。

可悲的是,這具身體還沒長成。

李淹一陣盤點,發現被偷出的,只是手稿,價值有,但不多。

這事也給李淹敲響了警鐘,自已的防護力量,單靠莊子裡的府後,根本不行。

李淹再次找到孫道長。

“道長,這次的事,求您務必要幫我。”

孫思邈無奈,只得鬆口,“你去趟武當吧,那裡有你要的人。”

武當山?

現在的武當山,不是一片不毛之地嗎?

後世熟知的張三丰,是宋朝人,而不是唐人呀。

看出李淹心有疑惑,孫思邈沒有多方,只是道:“你去了就知道了。記住,上山之後一切定要低調行事。”

行吧,不就是一武當山嗎,為了自已安全,去就去。

李淹給母親長樂公主,長孫皇后和李二,三人一人寫了封信,帶著一隊二十個護衛,往東出發。

等幾人收到信時,李淹已出了關中,到了荊州地界。

古時的荊州,在長江沿岸算大城,雖幾經損毀,建起來的荊州城,雖比不上長安,但也是一座大城。

皇宮裡,李二收到稟報,說李淹出了關中,往南而去,臉上不由一驚。

南方可是江南士族盤踞之地,現在雖說勢弱,比不上五姓七望,比不上關隴世家,但也是一大勢力。

李淹跑到南方,萬一被江南士族盯上,怎麼辦?

“這小子怎麼回事,丟下長安這一爛攤子,自已溜了?小混賬一個。”

“罷了,誰讓朕是他外祖父,是自已外孫呢,唉……”

“派人暗中保護李淹,一定要保證他的安全。還有,安排人查,這次的事,不會這麼簡單。”

殿中角落,傳來一聲“喏”,再無聲響。

正在這時,王德手拿一封信走了進來。

“陛下,郡王傳回三封書信。一封給陛下,一封給娘娘,還有一封是長公主的。”

從王德手中拿過三封信,看了看,從中抽出給自已那封,擺手道:“既然是那小子傳回的,送過去吧。”

拿著書信,李二坐回案几,口中喃喃道:“還算這小子有點良心,知道給朕這個外祖父一封信。”

李二拆開信,看了起來。越看臉上神情越精彩,最後哈哈大笑起來。

“好,好,好,不愧是朕的好外孫。”李二向門外喊道:“來人啊,宣閻立德進宮見朕。”

與此同時,長孫皇后和長樂公主兩人正好在一起,收到李淹傳回的信,看完後臉色大變。

“母后,怎麼辦,淹兒只帶二十人,南下去了武當山。那是南方士族地盤,萬一出事,怎麼辦啊。”

“哭什麼,不要說帶了二十人護衛,就算不帶,晾他一個江南士族,也不敢拿淹兒如何。放心吧。”

話雖這麼說,長孫皇后眉頭緊蹙,可見心中並不輕鬆。

“淹兒這是糊塗,要人不找他外祖父,去什麼武當山。真是添亂。”長孫皇后恨恨道。

這話也只是說說而已,李淹為什麼不找他們,心中豈非不懂。

不是不找,而是不能。

長孫皇后到現在,已琢磨出味來了,李淹對皇室雖親近,卻又疏離。

這得益於皇室無親情一說,李淹身為外戚,豈能不懂。

與長孫皇后不一樣,長樂公主對兒子南下舉動,雖不承認,卻也從心底認同。

不能從皇室中找高手,只能自已在外面找,至少用起來放心。

另一個原因,來源於孫思邈。以孫道長脾性,不至於算計李淹這個後輩小子。

武當山不是道門而是道教第九福地,也是原因之一。

道門是道門,道教是道教,兩者不能混為一談。

與兩人擔心不同,出了關中的李淹,算是出籠的家雀,徹底放飛了自我。

自從出了長安,李淹臉上的笑容,就沒斷過。

對他來說,長安是個囚籠,而不是他喜歡待的地方。

到了荊州,李淹便由陸路改乘船,到均州。

站在船上,看著兩旁掠過的青山,李淹被這原生態深深吸引住。

相比後世,現在的兩岸,更顯奇峻,真正的兩岸猿聲啼不住。

一個月後,李淹站在武當山下,準備攀爬武當。

到達時,因是下午,李淹沒選擇當天上山,而是在山下宿了一夜。

準備第二天一早再上山。

“公子,我們真要上山嗎?”張傑一擔心問道。

“怎麼了,為何不能上山?行了,你明天如果不想上,就留在山下等我。”

這次出來,李淹帶了張傑一出來,現在後悔了,這貨不但膽小,而且是話癆一個。

一路上碎碎念,差點讓李淹心態崩了。

“公子,我只是這麼一說,您就這麼一聽,怎麼能上山沒有我呢。”

聽著這低聲呢喃聲,李淹狂翻白眼。

“去就給我滾,明天上山再叫我。”

“好嘞,我現在就滾。”

彷彿怕真不帶他,張傑一拉開門跑了,看得李淹無語搖頭不止。

在路上的時候,李淹問了船上的掌舵人,才知道是自已想差了。

貞觀年間,武當節度使姚簡奉旨在武當山禱雨而應,敕建五龍祠,這是皇帝在武當山敕建的第一座祠廟。此時,許多著名高道隱居武當山修道,如姚簡、孫思邈、陶幼安、呂洞賓等。

難怪孫道長要他來這,根本就是原來他住在武當山,後面才去的終南山。

“沒有張三丰的武當山,到底是何模樣,我有點期待呢。”

剛才看了下,據本地上言,他們明天要去的,雖也是武當,卻不是後世那出名的武當金頂,而是另一個不高的群山中的一座。找的那個人,叫姚籤。

只是不知道這個姚籤,和姚簡有沒有關係。

這次去均州,李淹特意拜訪過這位道教名人,雖只是匆匆見一面,也讓李淹記憶猶新。

與歷史上那求雨的姚簡不同,真實的姚簡,只是一個書生,渾身書卷氣十足。

在李淹看來,是個很有趣的老頭。

可惜因有事,並不能多待,便匆忙離開,趕到了武當山。

現在只希望,武當山一行,能夠有所收穫,別到時無功而返,那就要另尋他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