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早周春鳳就起來做了一堆鄭小滿愛吃的東西,就等著閨女回家來了。
鄭小滿也是起了個大早,吃過了早飯,就和楊書懷拎著個籃子回了鄭家。
走路兩三分鐘就能回家,鄭小滿非常滿意這個距離。
兩個人在鄭家待了一天,到太陽快下山了,才提著兩個籃子回來了。
籃子裡裝的都是鄭小滿愛吃的東西,鄭小滿都給整的哭笑不得的。
她從明天開始就能常回家了,她娘這是有多不放心啊。
楊書行見兩人回來,笑著喊道:“哥,嫂子,你們回來啦。”
鄭小滿笑著道:“我帶了好吃的回來,給你拿去吃。”
她從籃子裡拿出兩包點心遞給楊書行。
楊書行笑著接過,“謝謝嫂子。”
晚上李翠霞道:“咱們家本來是想著等書懷娶親之前重新蓋房子的,只是這不是情況緊急,也沒來得及。
我和你爹想著等秋收後就把房子拆了重新改,就蓋小滿你們家差不多的。
你看看也給畫個那啥圖來,咱們就按著你畫的蓋。”
鄭小滿笑著點頭,“好呀,那我晚上就把圖紙畫出來。”
她一點都不懷疑楊家沒有財力蓋這麼大的房子,因為她看到楊家聘禮中,給她的那一匣子的首飾的時候,就知道這楊家也沒有她表面上看起來的那麼簡單啊。
那一匣子的首飾有金有銀,還有寶石和玉器。
就這些首飾,也得值不少銀子了。
更何況人家也不會把全部家當都拿給她當聘禮,所以楊家肯定還有不少這些東西。
她雖然會驚訝,但這都和她沒關係,她也不會多問。
她出嫁的時候,手裡的銀票她娘全都讓她自已帶著了。
她現在就是啥也不幹每天只躺著花錢,手裡的錢也夠她花幾輩子的了。
更別說,她手裡還有兩個作坊在給她掙錢呢。
作坊這邊她也沒全要,她把作坊的四成利潤都分給了她娘。
以後作坊就算是兩家合開的,她佔六成,孃家佔四成。
秋收過後,楊家要蓋新房了。
楊家一家人,都暫時搬到鄭家去住。
兩家都是兒女親家了,關係也比往日更加親近了。
周春鳳也高興閨女能回來住,每天真是換著花樣給做各種吃食。
時間又過去半個月,京城那邊來買紅薯的人終於到了。
鄭小滿沒想到來得還有熟人,之前的錢大人也跟著一起來了。
和他一起的,還有一位戶部的大人。
應該是之前方秀才和他也打了招呼,所以來的人並沒有和他們擺什麼官架子,反倒是挺和善的。
而且朝廷也沒有壓她們的價格,紅薯按照每斤三文錢的價格收購的。
這主要是紅薯還是稀有的糧食,要是等紅薯普遍了,估計也就值一兩文錢一斤。
不過即便如此,那也比買糧食便宜的多了。
最主要的還是紅薯的量大,用來應急救災最合適不過了。
村裡人今年都種了不少紅薯,聽到這個價格後全都高興壞了。
談好了價格,又統計出村裡一共有多少紅薯。
兩邊簽訂好契書,等付了銀子,就可以將紅薯都拉走了。
光是從鄭小滿家買走的紅薯,就有六十多萬斤。
楊家,還有和鄭家親近的人家,今年也都至少種了十幾畝的紅薯,也都有幾萬斤。
再加上村子裡所有人家,還有村裡人給外村親戚家的紅薯秧子。
零零總總加在一起,她們這一次就賣出去上百萬斤的紅薯。
從王家村買走的紅薯,一部分被朝廷留作良種,剩下的全都運往了各個受災的地區。
就靠著這些紅薯,救下了許許多多斷了糧的老百姓。
看著下面送上來的摺子,太子心裡激動不已。
紅薯和水車都是老師先交給他,他又帶去給父皇看的。
現在災民得到了救助,明年朝廷還會再多買一些紅薯,發給那些災區的百姓種植。
到時候大家都種了紅薯,就不會再出現有人餓肚子的事情了。
接著就是要把紅薯推廣到整個皇朝,讓天下的百姓都能吃飽肚子。
太子一想到這樣的功績,心裡激動又火熱。
這是他的功績,從此之後,他的太子之位,也將再無人能撼動。
老師這一次,真的是幫了他的大忙了。
太子對那從未見過的王家村人,也有了不少的好感。
於是在皇上要上賞賜鄭家的時候,太子就建議到,要不賞賜給他們一塊皇帝親筆題字的匾額。
皇帝這陣子心情不錯,想了想就拿起大筆,唰唰寫下四個字“仁義至善之家”幾個大字。
除此之外,皇帝還賞賜了不少的金銀珠寶。
而且還給鄭小滿賜了封號,德善鄉主。
鄭小滿跪下接聖旨的時候都還有些懵,鄉主是個什麼東西?
她前世看電視劇,聽過公主,郡主,縣主,這鄉主還真是第一次聽說。
後來還是楊書懷給她解釋,這裡的鄉主比縣主低了兩個級別,縣主是正二品,而鄉主是正三品。
縣主有封地,而鄉主就是個榮譽稱號,是沒有封地的。
不過雖然沒有封地,鄭小滿還是非常開心的。
至少她這正三品,也比那個知府高了。
而且最重要的,她有了封號,也可以直接上摺子給皇帝了。
誰要敢再欺負她,哼哼,她就可以直接找皇帝告狀了。
皇帝寫的牌匾是賜給鄭家的,不過最後大家商量了一下,還是決定把匾額放到王家村的祠堂裡。
王家村祠堂裡也又多了一本族譜,這本族譜是從鄭老頭他父親那一輩開始記錄的。
鄭老頭激動的看著大孫子,把他們鄭家所有人的名字,都記錄在族譜上。
一時間他老淚縱橫,他們再也不是無根的人了。
王德海卻是比鄭老頭還激動,他小心翼翼的擦拭著賞賜下來的那塊牌匾。
這是鄭家的榮譽嗎?不,這是他們整個王家村的榮譽。
以後所有人都會記得,他王德海在當村長的時候,村子裡出了秀才,出了舉人,現在還出了一個正三品的鄉主。
不管從前還是往後,都絕對沒有會比他這個村長更風光的了。
這都是他有眼光啊,要不是他要給村裡蓋學堂,請來了方秀才,他們村裡哪有現在的這個景象。
之後鄭小滿還打聽到,郡陽府的知府被皇帝給貶去偏遠地區做縣令了。
而他那個侄子,被打了三十大板,也跟著發配過去了。
這回知府是被他害慘了,看他以後還敢不敢再慣著他了。
一轉眼,五年後。
原來只有四十幾戶人家的王家村,如今已經發展成了差不多有兩百戶人家的大村子。
王家村通往鎮子上的路邊,也開滿了賣各種東西的鋪子。
而在王家村北邊山腳下那兩座氣派的大房子,現在也都變了樣子。
兩家房子前面,種上了許多各種各樣的果樹。
除了果樹,還種著一片片的各種品種的鮮花。
這些花就只因為鄭小滿喜歡每天採一些鮮花放在屋子裡,楊書懷後來就買來許多花種,為她種下了一大片的花園。
每到花開的時節,這片花海都會吸引許多人過來觀賞。
後來搬到村子裡的人家,不知道上面兩家是什麼情況,就有想在他們附近買地建房的。
村裡的老人嗤笑著看著他們,“那邊的地早就被兩家人都買下來了,哪裡還輪得到你們去買。
要是能買,我們難不倒不會買嗎?”
那人家不解的問道:“那上面住的是什麼人,那一片地得有上百畝吧?這隻用來種果樹和各種的鮮花,實在是太浪費了。”
“切,你知道什麼啊?不只是前面的上百畝地,就是後面的那座山頭,都是人家買下來的。”
“嚯?這上面到底住的是誰啊,竟然這麼大的手筆?”
“嘿嘿,住的誰?那裡住的是咱們先皇親封的德善鄉主,還有咱們書院的院長大人。
除了他們,還有咱們成陽縣令的家眷。”
“天啊?這山上竟然住了這麼多厲害的人。兄弟,你快來和我說說,她們怎麼會都住在王家村呢?
“這就你就不知道了,你聽我給你細講啊....”
此時的楊家宅院裡,鄭小滿插著腰大吼道:“楊點點,你給我出來!是不是你又把貓給扔醬缸裡去了!”
今年才兩歲的楊點點,聽見他孃的吼聲,邁著小短腿就往奶奶的屋裡跑。
李翠霞看到大孫子過來,笑著把他抱起來。
“你這個皮猴子,又怎麼惹到你娘了?”
楊點點小朋友撅了噘嘴,“奶奶,我不是故意。我就是掀開醬缸看看怎麼這麼臭,誰知道懷裡的貓貓一下子就掉進去了。”
李翠霞哈哈大笑出聲,“你這小子,怪不得你娘要發脾氣了。
那大醬前兩天她還說就快好了,到時候摘些新鮮蔬菜吃蘸醬菜了。
現在你把她那一缸子醬都給悔了,她可不是要發脾氣麼。”
楊點點皺了皺鼻子,“可是奶奶,我娘怎麼愛吃這麼臭臭的東西啊,那大醬聞著比點點的臭臭還臭。”
“哈哈哈哈哈”李翠霞真是樂的不行,吧唧一口親自孫子的小臉蛋上。
最後楊點點小朋友也沒逃得過被打屁股的命運,隔壁的鄭暖暖看到了笑話他。
“哦哦,有人又被我姑姑給打屁股嘍。”
楊點點氣的噘著嘴,“哼,你再笑話我,我就讓大舅也打你屁股。”
鄭暖暖得意的仰著腦袋,“我爹才捨不得打我呢,我爹說我和姑姑長得最像,他看見我就像看見大姑姑小時候一樣。”
楊點點衝著她吐吐舌頭,“你才不像我娘呢,我娘是天下獨一無二的。”
鄭小滿哭笑不得的聽著兩個孩子在那你一言我一語的,感嘆時間真是過得好快啊。
這五年的時間,他哥哥已經成了成陽縣的縣令了。
他考上舉人的時候,還娶了方夫子的侄女為妻,第二年就生下了大女兒鄭暖暖。
現在大嫂的肚子裡還懷著一個,再過兩個月就要生了。
立夏和書行還有狗蛋他們幾個前年去了京城,現在還是跟在方夫子身邊讀書。
楊書懷如願的在村子裡開了一家書院,現在光慕名而來的學生就有上百人。
孔陽和江泰他們也都考上了秀才,現在都在她們家的書院裡教書。
他們家的書院不光教男學生,同時也收女學生。
春丫現在就在書院裡讀書,還說以後自已也要當女先生呢。
而鄭小滿今年已經十九歲,整個人出落的極為美麗。
在十六歲的時候,她才和楊書懷圓房,十七歲的時候生下了兒子楊點點。
她和楊書懷也算是先婚後愛,兩個人在兩年的接觸下慢慢的產生了感情。
楊書懷很寵她,也很尊重她。
兩個人雖然才成親幾年,倒是有種老夫老妻的感覺了。
最讓人開心的是家裡的兩位老人身體都還格外的硬朗,估計再活二三十年是不成問題的。
到時候她們就真的能看到她們的重孫子,重重孫子出世了。
爹孃和公婆的身體也都特別好,每天幾個人都還堅持自已去地裡種地。
她這些年和公婆相處的就和自已親爹孃一樣,讓她覺得,她這個人本就是有兩對親生父母的。
可以說她現在是兩家人的團寵,就連兒子楊點點都比不過她。
她覺得自已真的非常的幸福,有疼愛她的爺奶爹孃和公婆,有愛護她的丈夫和哥哥弟弟妹妹,還有活潑可愛的兒子。
當然,前提是他不搗蛋的時候。
前一世的記憶,已經離她已經越來越遠了。
而前一世她不曾擁有的,現在老天爺已經全都補償給她了。
她很慶幸那一年的夏天,她奮不顧身的跳進水裡去救人。
如果她沒有跳下去,那她就還是那個整天忙忙碌碌,卻依舊孤孤單單的人。
她感激老天爺又給了她一次新的生命,讓她擁有愛她的,她也愛著的家人。
她們的生活還在繼續,也有許多的故事還沒講完。
但我覺得,現在,就是最好的結局。
祝每一個看見這本書的你,都能找到自已的幸福。
(全書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