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女打量著李恪,而李恪也同樣在暗中觀察她們。
她們的美麗各有千秋:
有的嫵媚動人,有的端莊嫻雅,有的清新脫俗,有的嬌小可愛,還有的偉岸挺拔...
即便是已經歷過兩世的李恪,在面對這些女子的瞬間,也不得不感慨:
李二這個老匹夫可真是會玩!
李二的後宮,簡直就像是一個美麗的萬花筒,將天下女子的美麗與魅力都匯聚於此。
難怪在歷史上,每個人都想要爭奪那帝位。
別的不說,單單是後宮中的這些佳麗,就足以讓人為之瘋狂。
每一個女子都是那麼的美麗動人,彷彿能讓人忘記世間的所有煩惱。
而就在李二的後宮再與李恪含情脈脈對視之際。
周圍的桌子上的人們也開始竊竊私語,話題自然離不開這次宴會的主人—李恪!
“這就是傳說中長安城家喻戶曉的紈絝蜀王李恪嗎?”
一位公主輕聲問道,眼中閃過一絲好奇。
“看起來還挺俊朗的嘛!”
另一位公主附和著,似乎對李恪的容貌頗為讚賞。
“你這小蹄子,是不是見一個愛一個啊?”
第三位公主調侃道,臉上帶著一抹戲謔的笑容。
“哪有!我可是公主,矜持得很!”
被調侃的公主有些不滿地辯解道。
“矜持?你矜持得了嗎?”
第三位公主繼續調侃,語氣中滿是戲謔。
“哎呀!不理你了!”
被調侃的公主有些嬌羞地低下了頭,不再言語。
周圍的公主們見狀,紛紛笑了起來,氣氛變得輕鬆而愉快。
與公主那邊的歡聲笑語形成鮮明對比,皇子們的氛圍猶如火藥桶一般緊張。
“你們說,三哥立下如此赫赫戰功,父皇會不會把皇位傳給他?”
一個皇子低聲問道。
“哼,那怎麼可能?”
另一個皇子立刻反駁。
“自古以來的規矩都是立長不立幼,父皇斷不可能做出這樣的決定。”
“嘿,話也不能這麼說。”
又一個皇子插話道。
“你們又不是沒看見,父皇親自賜予三哥秦王頭銜,還讓他入駐天策府。
秦王、天策府意味著什麼,大家心裡都清楚。”
\"喂,整個長安城,誰不知道三哥的脾性?
他寧願在女人的懷抱中醉生夢死,也不願碰一下那筆墨紙硯。
哪怕陛下把的皇位賜給他,又有什麼用呢?
最終不還得看三哥願不願意接受。”
\"咦!你剛才的話也有些偏頗了。
王侯將相,哪個不是從底層一步步爬上來的?
三哥若真是個不問政事的人,那他為何能在邊境上立下赫赫戰功,威震四方?”
“這...”
眾人被這番話堵得啞口無言,陷入了沉思。
耳畔,皇子和皇女們圍繞著李恪的種種評論如同嘈雜的市井之聲,讓李承乾那張本已威嚴的俊臉更加鐵青。
他心中的怒火如同被點燃的炭火,騰騰昇起。
一個魏王本就夠他受得了,他怎麼也想不到那個他一向瞧不起的紈絝子弟李恪。
竟有一天會騎在他脖子上面作威作福!
\"來來來,恪兒,走近些,坐到朕的身邊來!\"
李二皇帝的聲音充滿了愉悅,他朝李恪招手,示意他坐到自已左側的那個空位上。
李二此言一出,全場立刻沸騰起來。
無論是宮中的妃嬪,還是皇室的子女,又或者是那些沉默寡言的文武百官,此刻都紛紛將目光投向了李恪。
\"嗯?\"
李恪剛想拒絕,卻在幾道銳利的目光中察覺到了異樣。
他下意識地轉頭望去,只見目光的主人正是那個一直視他為眼中釘的長孫無忌。
見狀李恪的嘴角頓時掠過一絲玩味的笑容,隨即躬身施禮:
\"遵命,陛下!\"
話音剛落,他牽著宋時微的手,步履從容地走到李二左側的寶座上,優雅地坐下。
宋時微此刻深知場景的莊重,不再如往日那般任性妄為。
殿下坐凳子,自已坐他。
殿下騎馬,自已騎他。
而是收斂了所有的機靈與不羈,彷彿變身為一位端莊賢淑的世家千金,靜靜地站在李恪的身旁。
她這一轉變,宛如清風拂過湖面,自然而不做作,令人不禁將目光放在她身上。
\"恪兒,這一路上……\"
李二的話還未出口,長孫無忌心中一動,便有一名御史挺身而出。
\"陛下!微臣有本上奏!\"
\"哦?\"
李二眉頭微皺,正欲呵斥這位不知天高地厚的御史。
然而,御史似乎早已洞悉李二的心思,搶先一步道:
\"陛下,您開國之初曾言,我輩御史,無論何時,都應為天下百姓發聲,為社稷安危直言。
今日,若陛下不容微臣一吐為快,微臣便決意撞死於此,以死明志!\"
\"你!\"
李二龍的面色陰沉如水,雙拳緊握,彷彿要捏出水來,身軀微微顫抖,顯然是憤怒到了極點。
此刻,在場的眾人目光都集中在李恪身上,隨後,一抹玩味的笑意在他們眼中悄然浮現。
明眼人都看得出來,御史在這個關鍵時刻站出來,定是有人在背後推波助瀾,企圖借御史之口,對李恪進行彈劾。
至於這個幕後黑手是誰?
眾人在心中暗自猜測,目光不約而同地轉向了長孫相。
\"陛下,沈御史既然有意呈上奏章,何不讓他一展才華,聽聽他的意見?\"
深知這一點的李二,自是明悟此刻絕不能讓長孫無忌的陰謀得逞,破壞了這場盛宴。
然而,就在他苦思如何巧妙回絕御史的請求時,李恪的聲音如清風般在他耳畔響起。
\"嗯?\"
李二眉頭微皺,但當他捕捉到李恪眼中那份淡定的神色時,瞬間恍然大悟。
他冷哼一聲,聲音中透露出一種不容小覷的威嚴,沉聲道:
\"哼!那就奏上來吧,朕今日倒要見識見識,你們能掀起多大的風浪!\"
話語間,李二還故意用眼角的餘光掃了掃站在文官之首的長孫無忌。
然而,長孫無忌彷彿置若罔聞,雙眼緊閉,一言不發,彷彿整個朝堂的紛擾都與他無關。
\"謝陛下!\"
御史恭敬地領旨,然後霍然起身,目光如炬地直視著李恪,語氣中充滿了威嚴與質問:
\"敢問三皇子,未經御令,擅自調動兵馬回京,此等行徑,應受何罪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