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化強人課誦心經 誘夜叉喊驚魔怪

假扮唐僧的高人見到七情和六慾懇求教授修行之道,於是恢復本來面目,變為兩位老道,對孫悟空說:“你們二人先去石室取出經書行李,跟隨三藏師父繼續趕路。我在這裡教導他們,幫助這兩個大王消除他們的惡因。”孫悟空遵照指示,與豬八戒一同離開寨門,恰好遇到沙僧也返回石室取經,三人相遇後,一起前往石橋道院。見到唐僧後,孫悟空向唐僧講述了假扮老道化身為金甲神人震懾群魔、勸解強盜並要求他們修行的事情,唐僧聽後感激涕零,面向西方合十致謝。

再說那兩位老道開始指導七情、六慾修行,並非讓他們誦讀經文禮拜,而是讓他們點燃香爐,口中唸唸有詞,講述人生的哲理。老道吟道:“莫謂人生僅是暫住,猶如飄散的柳絮。榮華富貴若陷囹圄,墮入汙濁之地。今日幸得覺悟如花開嶺頭,卓越出眾。富饒安穩固然令人歡愉,但千載難逢真正的機遇。為何背離正道而做強盜,不去做忠誠善良、恪守孝悌之人呢?士農工商各有所為,遵守綱常倫理才是珍貴的天賜尊嚴。放棄這些選擇落草為寇,打家劫舍,肆無忌憚。如此作為損害名聲、敗壞道德,難道不怕國法無情嗎?若能幡然悔悟,消除惡因,便可與家人團聚。從此安分守已,享受平靜生活,在任何境遇中都能保持內心的安寧。我們誦經參禪,便是為了向你們闡述這樣的道理。”

老道講完之後,發現孫悟空與豬八戒已經離去,便告別七情二人,回到石室恢復成比丘和靈虛子的身份,然後繞道前行,繼續陪同唐僧師徒踏上旅程。

七情與六慾聽從勸導,解散了山寨,遣散了手下。然而,他們在下山的路上猶豫不決,雖然決定不再為非作歹,但一時之間無法確定未來的方向。正當他們在石橋上徘徊時,聽到道院內傳來誦經的聲音,於是走進門去,卻發現唐僧師徒正在整理經文準備啟程。唐僧見到他們,誤以為是強盜再次找上門來,頓時感到驚慌。孫悟空與豬八戒知道這是老道們的善意轉化,便安慰唐僧說二人已改邪歸正。

七情與六慾向唐僧行禮拜見,承認過去的錯誤,並表示希望唐僧能夠明確教授他們修行的功課。唐僧解釋道,修行功課其實是佛家用來修身養性、懺悔積德的一種方式,透過誦讀經典來明心見性。當七情詢問誦讀的是哪部經典時,唐僧便將《心經》從頭至尾誦讀了一遍。當讀到“無眼耳鼻舌身意”時,六慾突然豁然開朗,跪倒在地,說他已經明白了修行的意義,決定回家踏實經營本分事業。而七情在唐僧再次誦讀《心經》,聽到“照見五蘊皆空”時,也頓悟過來,跪在地上表示自已也明白了,決心做一個心態平和的人。兩人歡喜滿心,離開了道院。唐僧這才放下心來,感慨萬分,認為如來的智慧寶藏確實能普度眾生,連強盜也能因此而回心轉意,棄惡從善。

行者對唐僧說:“師父,那些強盜之所以改變了心意,並非是因為他們被我們嚇退,而是因為你心中對佛法的虔誠,口中誦唸的經文。暗地裡有神明保佑,使他們不會傷害你。他們要麼是選擇了逃避,要麼是真心悔過。”唐僧回應道:“徒弟,這事也可能只是僥倖。”豬八戒則插嘴道:“師父,你怎麼能說是僥倖呢?他們要是真心悔過,或者逃走了,我倒希望他們能過來親近我們,向我們表示敬意。”唐僧聽後說:“悟能徒弟,我更願意他們遠離我們,你怎麼還希望他們親近呢?”

豬八戒又說:“師父,你真是可惜了那兩卷經咒,白白念給他們聽,結果只是讓他們跪在地上,叫幾聲‘好’,‘明白了’。要是我的話,至少會讓他們用齋飯或者饃饃來答謝。再不濟,也得給我一件好一點的偏衫。”行者打斷他:“呆子,別胡思亂想了,挑上經擔,我們上路吧。別總想著用真經去換齋飯吃。”豬八戒笑著回應:“師哥,你看這院子靜悄悄的,一個僧人或道士都沒有,可能都出去化齋飯去了。我們費了好大勁才從蟒妖嶺過來,這時候,如果用這兩卷真經換點齋飯來充飢,那該多好啊。”

師徒四人正討論著,準備挑起經擔離開院子,這時,一個頭陀走進了院子。他生得相貌古怪,從遠處的山南走來。看到唐僧後,他整理了一下衣服,恭敬地走了過來。唐僧仔細打量這個陀頭,發現他面如鍋鐵,鬚髮如虯髯,額頭高聳,兩耳像猴子一樣捲曲。他留著半長的頭髮,倒披著金色的頭巾,身穿短褶布袍。手裡拿著一把蠅刷子左揮右拂,腰間繫著一個上尖下圓的葫蘆。看他的模樣,似乎剃去了煩惱,留須表示自已是男子漢。

陀頭走進院子,看到唐僧相貌非凡,便上前施禮道:“老師父,您是從哪裡來的?弟子因在外募緣,未能及時迎接,還請恕罪。”唐僧忙回禮道:“弟子是大唐的僧人,從靈山取得真經回國,路過貴院,想借此地稍作休息。如今我們要繼續趕路,打擾貴院,真是不好意思。”陀頭說:“老師父,您太客氣了。我們都是同道中人,您在這裡住幾天也無妨。只是我院子狹小簡陋,恐怕不方便您居住。”陀頭一面說著,一面檢視經擔櫃垛,問道:“老師父,這一定是真經吧。”唐僧點頭稱是。

陀頭這才注意到行者、八戒、沙僧三人相貌奇特,便問唐僧:“這三位是從哪裡來的?莫非是西域僱來挑運經文的?大唐中原,應該沒有這樣奇怪的人吧。”唐僧解釋道:“他們都是我的弟子,天生這般相貌。”豬八戒聽後得意地說:“院主,你可別小看了我們。要是招女婿,我們三個肯定是首選,風流倜儻。說到捉妖降魔,那就得靠我大師兄了,他可是個妖王。就算是我這師弟,也有幾分本事。”

陀頭一聽到捉妖降魔,便拉著行者說:“我不知道是老師父的高徒,請上堂坐。我這就準備一頓素齋款待各位。”行者推辭道:“我們師徒四人已經打擾了貴院,實在不好意思再麻煩你備齋。”豬八戒卻催促道:“降妖除魔,費了這麼大勁,正該吃點好的。俗話說,走千家不如坐一家。師父,你就別客氣了,免得一會兒又得叫我去化齋。”唐僧聽從了豬八戒的建議,便坐下等待。陀頭去後屋臥室取出米麵素食,開始燒火做飯。唐僧見陀頭一個人忙不過來,便叫徒弟們幫忙。八戒忙著燒鍋,沙僧去取水,行者則負責洗碗抹碟。很快,一桌豐盛的齋飯就準備好了。唐僧師徒與陀頭一同享用這頓齋飯。

飯後,陀頭問起唐僧師徒如何過蟒妖嶺一事,唐僧便詳細敘述了之前的經歷。陀頭聽後嘖嘖稱讚行者等人的神通廣大,但又有些擔憂地說:“只是,只是恐怕強中更有強中手。若是師父們能除了那些妖怪,為地方造福,那真是太好了。但若是那些妖怪本事高強,只怕師父們會有些難過。”

孫悟空聽完陀頭關於黯黮林與回光老祖的故事後,不禁笑嘻嘻地對唐僧解釋道:“師傅,我之前隨口編了個黯黮林大王想要捉您報仇的小謊言,沒想到還真有這麼個地方。如果真有妖精,倒還真是驗證了我的無心之言。”豬八戒在一旁聽著孫悟空的話,忍不住插嘴道:“猴哥,別說什麼無心之語,我看你是早就知道這條路的情況,只是裝作不經意罷了。咱們就看你接下來怎麼應付這院主吧。”

陀頭向孫悟空詳細描述了黯黮林的情況,孫悟空詢問妖精的數量和名稱,陀頭回答每一處林中都各有一個妖精,並且只有在回光老祖的童子手持名為“返照珠”的寶物前來照亮時,人們才能安全通行。孫悟空進一步追問回光老祖的住處,得知其住在數千餘里外的靈山。

孫悟空信心滿滿地告訴陀頭他們先安頓下來,然後自已去查探黯黮林中的妖怪情況,並去靈山借用返照珠。陀頭擔心這一過程可能費時較長,但孫悟空胸有成竹地說只需片刻功夫就能完成。

於是,孫悟空施展筋斗雲,瞬間來到嶺西。他化身為一名行人,準備深入黯黮林。途中,他在一家旅店停下,店主和其他旅人都勸他等到返照珠到來再繼續前行,但他決定冒險深入。在與店主和眾人的交談中,孫悟空得知了一個被稱為“陰沉魔王”的妖精,更加確定了自已的目標。

孫悟空假裝不信眾人所言,執意前行,店主出於好意拉住他,而孫悟空則趁機展示神通,打算擺脫店主繼續探索。店主察覺到異常,兩人竟開始了一場短暫的較量。然而,孫悟空一心只想尋找並對付妖精,最終留下一件變出來的破布衣給店主,自已則消失在黑暗中。眾人驚愕不已,紛紛猜測這是什麼妖怪,全都躲進店內並將門戶緊閉。

正當孫悟空決心硬闖,朝著愈發漆黑、陰霾密佈的黯黮林深處前進時,耳邊只剩下狂風呼嘯,彷彿猛獸咆哮,周圍的怪異氣息濃烈得猶如煙霧般嗆人。孫悟空雖神通廣大,但也難以抵擋這股毒煙,心中思量:“此番行動頗為棘手,前不見出路,後又無法辨明來路。若用筋斗雲飛走,恐怕有失顏面。罷了,索性主動挑釁那陰沉魔王,看看他到底有何能耐。”

孫悟空深吸一口氣,在黑暗中高聲喊道:“躲在林中的陰沉妖怪,無需躲躲藏藏!快點燃火把,點亮燈籠,給我這位外公指條明路!”他一邊大聲呼叫,一邊謾罵挑戰。突然,一片松樹林中射出一道亮光,如同荒野磷火般閃爍,又像高舉的火炬,照亮了周圍昏暗的樹林。

孫悟空在這道光束的指引下,看清前方出現一個小鬼模樣生物,緩緩朝他走來,口中還說著“久仰久仰”。小鬼一把抓住孫悟空,稱其為大王期待已久的人物。孫悟空心中疑惑,決定問個究竟,便也拽住小鬼詢問:“你說的什麼久仰、期待,我完全不懂,給我說清楚。”

小鬼自報家門,原來是陰沉大王麾下的巡林夜叉。對於孫悟空稱其為小鬼頭子,夜叉並未生氣,孫悟空藉此機會巧妙回應:“我叫你小鬼頭子,那是誇讚你呢,加個‘可惡’就是抬舉你,再加上個‘憊懶’則是尊稱你。至於巡林夜叉,那是你的官職,我若這麼叫,反倒顯得不夠客氣。”

夜叉聽聞此言,竟然十分歡喜,覺得受到了奉承和尊重。孫悟空趁機開玩笑似的遠距離呼喚夜叉為“憊懶可惡小鬼頭子”,夜叉樂呵呵地回應,表示感謝。孫悟空不斷高聲呼喚,夜叉亦連連應答,殊不知此舉已引來了真正的妖魔。妖魔聞聲召喚小妖前來,接下來會發生何種變故,且聽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