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真隱士自言自語,決心不再保持清高,決定使用計策騙取唐僧師徒的經文。他變化為唐僧的模樣,離開了臥室,來到了前堂。
此時,唐僧師徒吃完齋飯,在靜室內打坐。孫悟空因擔心一真隱士會對經書有所圖謀,便不顧八戒的勸阻,獨自前去守護經櫃擔包。八戒認為一真隱士並無惡意,但孫悟空依然保持著警惕。
孫悟空檢查經擔時,遇到變為唐僧模樣的隱士。孫悟空感覺到了異常,因為他平時都被稱為“悟空”或“孫行者”,而不是“孫行者徒弟”。他藉口說既然要成人之美,不如開啟馬匹所馱的櫃子,而非擔包內的經卷。於是孫悟空變出兩個假的馬馱經櫃放在馬廄外面,以混淆視聽。
假唐僧滿意地回到屋內變回原形,並指示童子趁夜黑之時去取經文。而這一切都被虎威魔暗中窺見,他趁機變成一真隱士的樣子,出屋來找孫悟空,聲稱唐僧答應給他看幾卷真經。孫悟空將計就計,讓虎威魔自行揹走了一個變輕了的假經櫃。
虎威魔背起假經櫃,感到異常輕鬆,但並未察覺這是孫悟空的詭計,欣然離去。
隱士在童子陪同下出來對孫悟空說,唐僧曾答應讓他看一兩櫃經卷,現在夜深人靜,正好滿足他的好奇心。他希望孫悟空遵守承諾,讓他有機會觀賞真經。孫悟空故意捉弄隱士,告訴他之前他已經揹走了一個櫃子,怎麼又要再看。隱士否認此事,孫悟空便讓他扛起另一櫃試試。
隱士滿心歡喜,命令童子搬動櫃子,但孫悟空吹了一口氣在假櫃上,使得童子難以搬動。隱士親自嘗試,卻如同搬石頭一般艱難。孫悟空見狀,心中懷疑有妖魔搗鬼,便回到靜室確認唐僧的安全,並決定再去隱士臥室探尋真相。
孫悟空化身為童子潛入隱士臥室,看到隱士正在費力地試圖開啟櫃子。孫悟空又變出幾根芒刺,使得隱士和童子都無法解開櫃子上的鎖封。隱士只好作罷,讓童子明日再開。
與此同時,虎威魔王揹著孫悟空變的假櫃子興高采烈地離開,一心想著如何利用假櫃子向孫悟空復仇。殊不知孫悟空的毫毛法力強大,他悄然跟蹤虎威魔王,發現魔王背上櫃子逐漸變重。孫悟空施展法術,讓天空降下傾盆大雨,只落在魔王身上,櫃子也因此更加沉重,魔王被迫躲入樹林避雨。
孫悟空變回隱士模樣,假裝跑進樹林避雨,與魔王相遇。魔王對孫悟空隱瞞事實的行為感到憤怒,二人爭奪櫃子,但孫悟空的毫毛在法力作用下回歸本源,櫃子消失不見。魔王空手而歸,面對眾妖魔的詢問,只得如實陳述事情經過。鳳管小妖則分析指出,這顯然是孫悟空的計策,而陸地仙不可能做出這樣的行為。虎威魔王聽後愧疚不已,感嘆與唐僧師徒的仇恨越來越深。
孫悟空復原了身上的毫毛,回到院內發現經櫃擔包安然無恙,隨後回到靜室。唐僧剛好結束打坐,詢問孫悟空關於經擔的事情,孫悟空解釋了院主實際上是妖魔變作唐僧模樣,想要騙取經書,幸好他識破了騙局併成功愚弄了妖魔。他提醒唐僧一行天亮後要加倍小心,妖魔有可能會在白天再次設局。
八戒聽說後,詢問孫悟空是如何智鬥妖魔,孫悟空提到他用毫毛變出假經櫃來矇蔽對方。八戒開玩笑說如果再拔幾根毫毛就能騙過妖魔過關,但孫悟空提醒他一旦妖魔識破,再施同樣的計策恐無效用。唐僧建議八戒也可以試著變個神通騙過妖魔,八戒則因想念自已的九齒釘耙而傷心哭泣,甚至幻想若有它在手,便無需畏懼任何妖魔。
孫悟空決定儘快找到金箍棒,便拔一根毫毛變出假身陪伴師父,他自已則翻了一個筋斗來到靈山雷音寺。這次他發現金箍棒被嚴密看守,且被一道符咒封住,無法移動或變化大小。孫悟空試圖揭開符咒但未果,意識到即使拿到金箍棒也無法使用。一位老比丘僧出現並告知孫悟空,經文是用來普渡眾生的寶卷,而金箍棒則是殺生之具,出於慈悲和方便原則,是不會將金箍棒交給他去對付妖魔的。孫悟空聽後,考慮到天色將明,擔心唐僧等人安危,只好離開雷音寺回到師父身邊。
唐僧一行早晨起床後,一真隱士發現屋內並沒有經櫃,感到疑惑。孫悟空再次強調經書有神靈保護,即便遇到妖魔也難以奪走,並請求隱士若前方有妖魔擋道,請予以援手。隱士提到昨夜明明有經櫃被童子扛進屋裡,但早上卻不見了,孫悟空解釋經書有神靈庇護,不會輕易遺失。恰巧此時,比丘僧與靈虛子在外探聽唐僧師徒的情況,得知孫悟空所說的保護神靈之事,決定在唐僧師徒離開後找茬,並且避免他們幫助妖魔。
唐僧師徒謝過隱士後,沿著大路繼續前行,比丘僧與靈虛子則躲在院後樹林中等待時機。故事至此,唐僧師徒未來的挑戰與命運如何,將在下回揭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