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1章 馬車甜蜜

半晌過後,李伏清才拍了拍沈婆婆的背,言語間有些難過,“婆婆,是我的不是,總來問您,勾起您的傷心事了。”

沈婆婆那一雙滿是繭子的手拉過李伏清,語氣哽咽,“好孩子,在老奴的心中,希望咱們的小世子能夠永遠平安快樂地活下去,老奴雖然不知道世子要做些什麼,但是老奴只希望世子在那一條路上能夠不孤單,能夠幸福。”

李伏清聽懂了沈婆婆的意思,他露出了一個和煦的笑容,心裡似乎想到了誰,眉眼似乎都放鬆了不少,“婆婆放心,還記得我上次同您提起的那位姑娘嗎?她答應陪我了,我現在能感受到很多很多的溫暖。”

聞言,沈婆婆欣喜了起來,臉上雖佈滿了褶子,但是看起來很慈祥。

“好好好~”一連說了三個好字,都壓抑不住她的喜悅。

“那世子可得好好待人家姑娘,世子喜歡上的姑娘一定也是個好孩子,想必你母妃在天有靈也會很欣慰。”

聽到沈婆婆誇木兮是個好孩子,李伏清的笑意更深了,“婆婆,木兮她是一個特別特別好的小姑娘,改日我帶她來見見您。”

“那我一定給木兮姑娘備上我的拿手好菜,讓她來玩得開心。”沈婆婆激動地應下。

兩人聊到了木兮,心情也不似剛才那般沉重,就好像旭日初昇,又有了新的希望。

承恩伯府外,一輛馬車正停在門口等人。

承恩伯府是李夫人的母家,她是家中的嫡次女。

長姐嫁給了當朝的安王爺,安王是當今聖上的庶弟,為人中庸,也不愛朝政,一心只沉溺於於遊歷山水,是個閒散王爺,所以才在當年的奪嫡中倖存下來。

而弟弟則是入了翰林院做編修,其他的庶出子女也都較為有出息,因此承恩侯府的底蘊越發深厚。

不一會兒,只見一個身穿藕色紗衫的女郎,簡單地綰了一個飛仙髻,幾枚飽滿圓潤的珍珠隨意點綴髮間,衣衫飄動,木兮朝著馬車奔去,一上了馬車,便撲到男子的懷中。

李伏清本來是看著書的,聽到動靜就趕忙把書放下,一把就接住了木兮。

耳邊傳來木兮的喘氣聲,李伏清伸手給她緩了緩,寵溺地笑笑,“下次跑慢些,累著就不好了。”

木兮從李伏清身上起來,雙眉彎彎,星眼如波,粉唇輕啟,“這幾日我都呆在外祖家,已經好久都沒見到你了,我有些想你了,所以知道你來了,就想快點到你身邊去。”

這般直白的話重重地砸進李伏清的心中,暈起一圈又一圈的水花,他用手捧著木兮的小臉,低下頭去親了親木兮的額頭,“我也想你了,好想好想。”

木兮這次倒是沒那麼害羞了,又湊過去親了親李伏清的薄唇,然後用手點了點,“有些好親。”

佳人在側,又幾番撩撥,李伏清哪裡忍得住。握住木兮的手放到一邊,便欺身圈住木兮,見她抿著嘴,笑盈盈地望著自已,李伏清吻住了那張小嘴。

這次不比上次溫柔,力道有些重,研磨得有些發紅,見木兮有些呼吸不上來,便停了一下,隨後又追上去,輕輕地撬開一道口子,一邊給木兮渡氣,一邊溫柔地攪拌著。

直到身子親出了異樣,讓李伏清有些忍不住,這才堪堪離開。

木兮雖然撩撥不斷,但是遇上真功夫還是有點招架不住。藕色的紗衣在剛剛的博弈中不自覺地就被扯開了,香肩微露,白膩如脂。

這一下,兩人都有些收不住,暫時剝離開,各自調整。

馬車裡的喘氣聲漸漸小了下去,李伏清壓抑下去,才慢慢出聲,“兮兒,對不住,我剛剛是太興奮才那樣的。”

聽李伏清提起剛才的事情,木兮的臉又開始熱了起來,她現在才反應過來,這兩次硌著她的,原來不是什麼玉佩。

木兮怕李伏清還要再向她解釋什麼,便捂住李伏清的嘴,打斷他說道,“你不用再說了,我都明白。”

李伏清怕木兮真的惱了他,便想著轉移話題,“好,我不說了。那兮兒可以同我說說這幾日在外祖家玩的開心嗎?”

一說到這個,木兮就沒那麼侷促了。“開心,雖然福寧姐姐不在,但是我這次見了表哥家的小公子,他小小的一隻,好生可愛,還會抓著我的手不放,那雙眼睛圓溜溜的,像寶石一樣漂亮。”

福寧郡主正是安王爺的女兒,因為安王生性愛自由,即便福寧出生了也經常出去遊歷,安王妃怕夫妻的感情淡薄,便總是扔下福寧去追隨安王。

承恩伯府的老夫人心疼小小的福寧沒有父母在身邊照料,便把福寧接到了承恩伯府來養。

福寧郡主比木兮大了兩歲,今年初就已經出嫁了,嫁的是當朝的御史大夫唐淵明,唐家雖然不是什麼顯貴人家,但是安王妃認為好歹是一文臣清流,想來家風不錯,況且郡主低嫁才更能表明安王沒有野心。

李伏清看著木兮繪聲繪色地向他描述自已在伯府的日子,目光柔和,心裡被填得漲漲的。

兩個人就在小小的馬車裡,彼此分享著自已這幾日的生活,你一言我一語,好不溫馨。

夜幕低垂,李伏清在書房裡整理著積壓了一天的事務。

“主子,屬下去探查了一下聖上當年住的府邸,發現裡面確實有一片桃花林,並且在園子的入口處還設有侍衛看守。屬下趁夜間探進去發現桃林裡面還有一間竹屋,再往上不遠處似乎有一座陵墓,想來王妃娘娘應該是被埋在了那裡。”

李伏清見母親的陵墓有了下落,激動不已,但一時間心裡又有些複雜,十年了,他才找到母親的陵墓,不知道母親會不會怪罪他,怪他一直都沒有來看望自已。

十六歲的少年一個人承擔了太多太多,所幸命運眷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