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36章宋江等人打算招安 青州眾人籌備事宜

宋江微微點頭,而後接著說道:“其實啊,我宋江內心深處,倒也期望那青州之人,也就是天子能前來招安我等。”

“我等雖佔山為王,但終究也是渴望能為朝廷效力,為百姓謀福祉。”

“若能得朝廷招安,我等便可名正言順地為國家、為百姓盡忠。”

“總之,我等不可慌亂,需沉穩應對,以忠義為旗幟,以智謀為利刃,定能化解此等危機。”

“待度過此難關,我等之名必能威震天下,成就一番驚天動地之大業!”宋江說完,環視廳內眾人,眼中滿是堅定與自信。

此時,林沖拱手道:“哥哥所言極是,我等定當聽從哥哥安排。”

魯智深也點頭道:“正是如此!”

一眾兄弟中,有一些表示不願意招安的,畢竟他們上梁山落草為寇之前就是被官府的人迫害的。

“哥哥,那官府之人可沒少害我們,招安之事,俺鐵牛絕不答應!”李逵揮舞著板斧大聲嚷道。

“是啊,哥哥,不能輕信官府。”阮小七也附和道。

宋江眉頭微皺,說道:“兄弟們,我又何嘗不知大家所受之苦,但如今局勢,招安未必不是一條出路。”

“且若能為朝廷效力,也可洗清我等過往之名。”

“此事還需從長計議,不可莽撞行事啊。”

眾人聽後,雖仍有疑慮,但也暫且沉默,思索著其中利弊。

此時宋江等人說完之後,便開始大擺宴席,眾人盡情地大口吃肉、大口喝酒。

而在這山寨之中,有一位正在為其中一位頭領不停倒酒的小嘍囉,他的眼神時不時地飄向宋江,彷彿在努力記憶著宋江之前所說的話。

青州,自古以來便是中原腹地,在東漢時期下轄濟南、平原、樂安、北海、東萊、齊這 6 郡,而青州的治所便位於齊郡。

此刻,在齊郡刺史府內,狄仁傑高坐在主位之上,下方左側是陳慶之、王孝傑、唐聖宗等一眾武將依次而坐,右側則是劉牧之、徐庶等一眾文臣安坐。

此時狄仁傑開口說道:“諸位,如今青州 6 郡,我們已經將北海、東萊以及齊郡這 3 郡的黃金賊徹底剿滅,並將其中的一些青壯收編至軍中,使得我青州軍力大勝以往。

如今只剩濟南、平原、樂安 3 郡未曾收服,不知諸位將軍打算如何行事?先收復哪一郡?”

此時身為青州兵馬大元帥的陳慶之率先開口道:“大人,陳某打算殺一批,招一批,放一批。”

狄仁傑聽此問道:“陳元帥,你這殺一批、招一批、放一批是何意?”

陳慶之解釋道:“殺,便是將這 3 郡中那些時常作惡多端、有著累累罪責的那些山賊全部斬盡殺絕,一個不留;

招嘛,自然是招那些對百姓秋毫無犯,但又會迫於生計劫掠世家糧草卻又不傷人的賊寇;

放自然是那些品行端正、被迫為賊的平民,讓他們回家耕田。

這樣一來,既解決了黃巾賊的問題,又有了人力物力來發展青州。”

狄仁傑捋了捋鬍鬚笑道:“好,陳元帥不愧是陛下親自任命的青州兵馬大元帥,果然是厲害無比啊,狄某佩服。”

陳慶之微微一笑,道:“大人謬讚了,陳某愧不敢當。”

畢竟青州主要話事人還是狄仁傑,陳慶之雖是兵馬大元帥,但還是要聽狄仁傑的指揮行事。

隨後狄仁傑說道:“那不知諸位將軍可願意領兵蕩平三郡中哪一個郡的黃巾賊寇?”

王孝傑立馬站出來道:“大人,我王孝傑願意率領右衛衛蕩平平原郡所有黃金賊寇。”

而陳慶之也說道:“那我便負責樂安郡吧。”

“好,既然如此,那就先將安平、平原、樂安三郡的黃巾賊寇剿滅,而後彙集一處將濟南郡的賊寇剿滅。”

“並且聽聞這樂安郡的郡守是劉繇,他原本是在丹陽郡,後來諸侯討董之後,當了樂安郡郡守,並接受董卓的封王詔令,自封樂安王。”

“不過其畢竟是劉姓子孫,也沒有觸碰那條高祖親的非劉姓不可封王的詔令。”

“而平原郡的郡守是那王朗,據說王朗此人力大無窮,能開三石強弓。”

“而且能說會道,還能治理地方,可謂是一個文武全才,希望到時候......”狄仁傑還沒有說完。

在場的眾人也已經明白,畢竟狄仁傑來到青州之後,雖說他是青州的州牧,掌管整個青州。

但下面各郡都只是陽奉陰違,表面看似都歸青州管,其實早已與各個諸侯之間有了聯絡。

花費了近大半年的時間,才掌控了三郡之地。

而剩下的三郡,黃金賊寇倒是容易剿滅,只是這樂安以及平原兩郡的郡守,一個是原丹陽郡太守劉繇現在又是劉姓王。

另一個便是王朗,不過此人現在還不出名。

後世倒是挺出名,因為他就是那個被諸葛亮活活罵死的那個“蒼髯老賊,皓首匹夫”。

而狄仁傑略微思考後,便想到:“必定要這樣做,就這麼辦吧。”

隨後說道:“本州寫一封奏摺,奏請陛下,詢問該如何處置這二人,特別是劉繇這個樂安王。”

說完,狄仁傑便讓眾人退下,寫好奏摺,並派一名校尉星夜兼程送往北平城。

此刻,劉辯安坐於御書房中,正饒有興致地閱覽著來自各地的快馬捷報。

以及從狄仁傑那裡收到的奏摺加上各地錦衣衛的情報。

那一份份捷報猶如春風拂面,令他心情格外舒暢,不禁縱情地放聲大笑起來。

正在這時,一名太監悄然走近鄭和,在他耳邊輕聲說道:“鄭和公公,孔融大人求見,煩請公公代為通傳一聲。”

鄭和微微點頭,揮手示意小太監退下。

緊接著,他看似不經意間,實則滿懷心思地為劉辯精心沏了一碗茶。

而後悠悠說道:“陛下您在此專注批閱奏章已然許久,不妨喝杯清茶潤潤喉嚨吧。”

提及這喝茶之事,劉辯便想起了太后那裡那位有著絕美容顏的女官。

此時的劉辯,因著各路捷報帶來的喜悅,心情極為暢快,他從鄭和手中接過茶杯。

輕輕吹著熱氣,而後緩緩地小口品茗了好幾口。

鄭和見此,這才拱手稟報:“陛下,司空孔融大人正在門外求見,不知您此刻是否有空召見呢?”

劉辯稍作思索後說道:“讓孔大人先到偏殿等候,朕馬上過去。”

在這偌大的宮殿之中,除了劉辯日常所用的御書房以及莊嚴的紫宸殿外,還有著數量不少的偏殿。

紫宸殿通常是用於群臣朝會之時,而另外的幾間偏殿,則分別被當作御書房使用,或是在私底下用來接見各位文武大臣。

不多時,劉辯來到了殿內,待孔融行完參拜之禮後,劉辯便直截了當地詢問孔融此番求見的緣由。

孔融恭敬地躬身說道:“陛下,臣此次前來,一是為陛下選妃之事,二是青州之事!”

“孔愛卿但奏無妨,朕自當傾聽。”劉辯淡然地說道。

“ 陛下,其一便是這選妃之事。”

“如今,選妃之日即將來臨,便是明日,而各地前來參選的女子皆已抵達這北平城中。”

“臣想問陛下,因這選妃之人實在過多,是否需要設定一定門檻,又應以何種標準進行選拔呢?”孔融對著劉辯問道。

“此事我母后和太后已然擬定好了標準,朕也已過目,並無不妥,你直接去詢問太后身邊的女官即可。”劉辯淡淡的回答道。

“陛下!第二件事,也就是青州之事。”

“據狄大人從那邊傳回的情報來看,目前即將攻打樂安以及平原兩郡。”

“樂安郡的劉繇暫且不提,他擅自封王,本就是大逆不道之舉。”

“但那王朗,實乃一個德才兼備之人,臣懇切地請求陛下,到時候能否饒其一條性命,將其招入朝廷,為陛下所用。”孔融向著劉辯求情道。

“ 哦?你所說的原來是這事,劉繇嘛,自然是罪不可赦,死有餘辜。”

“至於那王朗,朕倒是可以網開一面,朕可先通知那攻打樂安和平原郡的王孝傑,讓他先對王朗進行招降。”

“倘若王朗願意歸降,那自然是極好的;倘若他不願意,此事便留待日後再議。”劉辯淡淡的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