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本書的稱呼及其他:
一、媽媽
這個對母親的稱呼好多讀者都指出問題,首先說明,我用這個稱呼並沒有標新立異的意思,而是因為主角身邊的人好多名字裡帶了個“娘”字,如張三娘、林素娘等等,便沒有使用孃的稱呼,而是用了有些人認為有歧義的媽媽。
媽媽應該是漢語中很古老的對母親的稱呼,最少在宋朝應該是已經廣泛使用,並沒有岐義。
《廣雅釋親》中說:“媽母也。”
《稱謂錄》媽媽條:《夷堅志》(南宋洪邁著)霍秀才歸土條雲:見去歲亡過所生媽媽指我泣曰:“此是陰府,汝何為亦來?”又,趙氏馨奴條雲:辰巳間,宅門未開,鄰里呼問之,其男雲:“鄰里素清我家事,須媽媽起來則可。”是媽媽之稱由來久矣。
《雞肋篇》(北宋莊綽著):至呼父為爹,謂母為媽,以兄為哥,舉世皆然。問其義,則無說,而莫知以為愧。
汪應辰為女兒作的祭文《祭女四娘子文》:維年月日爹爹媽媽以清酌時果……奠祭於四小娘子之靈……”
以上可以說明,媽媽在當裡就是對母親的常見稱呼,並沒有什麼岐義,有些讀者可能是與其他一些知識搞混了。
至於有的讀者指出“媽媽”是青樓對X婆的稱呼,我不知道這種印象來自哪裡,最少宋朝不是這樣的。宋朝這種特殊行業的從業方式是家庭式的,獨門獨院,就是一家人,父母(多是養父母)兼職雜務,媽媽稱呼的就是母親。甚至還有夫妻店,總不能把丈夫也當作特殊職業的稱呼。類似的從業模式看宋元話本比較清楚,比如《賣油郎獨佔花魁》,花魁娘子就是白天出去應酬,晚上在家裡陪客,招呼的就是她的養父母,其他也多是類似。就是某些從業者不是這種家庭關係,也是藉助了這種模式。至於庵酒店,實際上是不合法的,屬於灰色地帶。
二、衙內
衙來自牙字,本是與武將有關,隋唐五代尚武,地方官府慢慢也稱衙門。本書中的衙內一般用在兩類人身上,一是武臣的子弟,再一個就是文臣地方官的子弟,當然宋人的使用範圍實際更廣,但本書裡基本遵從這一設定。至於中高階文官的子弟,或者是帶著館職的文官子弟,書裡多稱為舍人或小舍人。這也是宋人習慣,當然實際歷史上是不會如此整齊或一的,書裡如此設定而已。
三、官人
書裡這個稱呼應該是比宋人使用的範圍更廣,為了簡單書中用得有些濫了。讀者可以把這一稱呼大致當作現在社會的“領導”,就是一個普通的尊稱而已。
四、內侍稱呼
宋朝宦官不稱太監,因為統屬於內侍省和入內內侍省管轄,書中一律稱為內侍。多以官職稱呼,如都司、閣長之類,書裡一般稱之為閣長,即主管如龍圖閣這些地方的職事,算是尊稱。至於高階的內侍,因為大多都已外任進入武臣序列,尊從一般的官職稱呼。
五、官員稱呼
宋時對官員大多跟現在稱呼差不多,姓加官職,只是那個時代的官職特別複雜。本書裡官職的簡稱大多遵從《宋代官制辭典》。
六、關於主角的設定
有讀者反應主角的設定有些讓人迷惑,這裡解釋一下。本書最初設定的時候,書裡背景基本是按本位面的宋朝史實,略有改動。但為了讓主角清楚明白這個宋朝不是自己那個世界的,加入了一些主角世界特有的作物,這些作物對情節影響並不是不可或缺的,僅僅是提示這個世界與主角世界沒有聯絡。主角性格設定並不是安於富貴閒散一生的人,但由於不是自己的世界所以主動性不夠,但一旦有事情刺激到了可能做出激烈反應,那種在自己的世界可以拋頭顱灑熱血的人。這是設定時書裡的基本矛盾,我能力有限寫得不夠好,所以請讀者明白這個設定,多多擔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