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十三章)

第七章 社群婦女保健與護理

第一節 社群婦女保健概述

[單選]社群婦女保健:是指以維護和促進婦女健康為目的,以預防為主,以保健為中心,以基層為重點,以社群婦女為物件,防治結合,開展以生殖健康為核心的保健工作。

[單選]孕產期保健:是指從懷孕開始至產後42天為孕產婦所提供的一系列保障服務。

[多選]婦女保健機構:包括婦幼衛生行政機構、婦幼保健專業機構、婦幼保健基層組織、婦幼保健網。

[簡答]開展婦女保健主要有以下方法:

(1)加強三級婦幼保健網(市、鎮、村三級婦幼保健網)的建設,有計劃地培訓和複訓專業隊伍,提高專業隊伍的專業技能水平。

(2)開展調查研究,制訂切實可行的工作計劃和防治措施。

(3)廣泛進行社會宣傳,普及衛生宣傳教育。

(4)建立或健全有關規章制度,加強檢查督促,以提高婦女保健工作質量。

[單選]婦幼衛生行政機構:國家衛生計生委設婦幼衛生司,各省、市、自治區衛生計生委設婦幼衛生處,地、市(州、盟)衛生局設婦幼衛生科(組),縣衛生局設婦幼保健所,區衛生院設婦幼保健組。工礦、企事業單位的衛生行政組織配備專職幹部領導婦幼衛生保健工作。

第二節 不同發展時期婦女保健指導

[簡答]婚前醫學檢查的主要疾病包括:

(1)嚴重遺傳性疾病:由先天遺傳因素所致,目前無有效治療方法,子代再發風險高,無法進行產前診斷,醫學上認為不宜生育的疾病。

(2)指定傳染病:《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中規定的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徵、淋病、梅毒以及醫學上認為影響結婚和生育的其他傳染病。

(3)精神病:如精神分裂症、躁狂抑鬱型精神病以及其他重型精神病。

(4)其他與婚育有關的疾病:心、肝、腎等重要臟器疾病和生殖系統疾病等。

[單選]婚前醫學檢查的輔助實驗室檢查:血常規、尿常規、梅毒篩查、乙肝表面抗原、女性陰道分泌物常規、男性精液常規等。

[單選、多選]計劃生育指導:避孕是一種積極的預防生育方式,根據新婚夫婦的生理、心理特點及生育計劃,指導他們使用合適的避孕方法。新婚避孕的基本原則為高效、簡便,不影響性生活、不影響生殖功能、停用後短期內即可恢復生育功能,不影響下一代的健康。婚後短期避孕,女性首選口服短效避孕藥,待女方陰道較易擴張後,可選用避孕套、避栓及避孕藥膜。婚後較長時間(一年以上)避孕,可用各種避孕藥具。不準備生育或初婚要求長期避孕者,採用長效、安全、穩定的避孕方法,如官內節育器避孕。避孕過程中發生失誤,或偶然沒有采用避孕措施,則應採取緊急避孕措施。避孕失敗所致的妊娠,可在妊娠早期採取措施終止妊娠。早期終止妊娠可採用藥物流產和手術流產,中期終止妊娠可採用引產術。術後康復期應加強營養,注意休息,提供避孕指導,如有異常及時就診。絕育是透過手術或藥物,達到永久不育的目的。

[單選]妊娠期婦女的生理變化:

(1)生殖器官的變化:妊娠12周以後,增大的子宮漸呈均勻對稱並超出盆腔,妊娠晚期子宮多呈不同程度的右旋。卵巢略有增大,陰道分泌物增多,外陰面板增厚,大小陰唇色素沉著。

(2)乳房:乳房增大,乳頭及乳暈變大並著色,乳暈周圍的皮脂腺肥大形成散在的結節狀隆起,稱為蒙氏結節。妊娠末期尤其接近分娩期時擠壓乳房時有少量淡黃色稀薄液體溢位,稱為初乳。

(3)呼吸系統:妊娠期耗氧量增加,呼吸方式由腹式呼吸轉為胸腹式呼吸,呼吸道黏膜充血水腫,孕婦常感到呼吸困難。

(4)迴圈系統:妊娠晚期,膈肌升高,心臟向左、上、前方移位,心率每分鐘增加10~15次,血容量增加35%,易出現妊娠生理性貧血。

(5)消化系統:約半數孕婦在早期有噁心、嘔吐等消化道症狀,在妊娠3個月時自行消失,胃腸道蠕動減慢,引起上腹飽脹感和便秘。

(6)泌尿系統:妊娠期母子代謝產物的排洩量增多,腎血流量及腎小球的濾過率在整個妊娠期都維持在較高水平,至足月時比孕前可增加30%~50%。

(7)其他:妊娠期垂體分泌促黑素細胞激素增加,孕婦面額、腹白線、外陰等處出現色素沉著。隨著妊娠子宮增大,腹壁面板彈力纖維斷裂,腹壁面板出現紫色或淡紅色妊娠紋。

[多選]孕產期常見的健康問題:①便秘;②靜脈曲張;③腰背疼痛;④下肢肌肉痙攣。

[多選]臨產先兆表現:①假臨產:孕婦在分娩發動前,常會出現假臨產,其特點為子宮出現不規律收縮,強度不大,宮縮持續時間一般不超過30秒,孕婦感到下腹部有輕微脹痛。②胎兒下降感;胎先露進入骨盆入口,宮底隨之下降。多數孕婦自覺上腹部較之前舒適,呼吸輕快,先露壓迫膀胱,孕婦會出現尿頻現象。③見紅:多數孕婦在臨產前24~48小時,陰道會有少量的血性分泌物排出,稱為見紅。見紅是分娩即將開始的可靠徵象,大多數產婦在見紅後產程發動。

[簡答]促進母乳餵養的方法:

(1)早接觸早吸吮:能促進縮宮素和催乳素的分泌,刺激子宮收縮,減少產後出血,並促進乳汁的分泌。嬰兒出生30分鐘內即可伏在母親胸前進行面板與面板的接觸,並儘早吸吮。

(2)按需哺乳,在嬰兒哭鬧或母親覺得奶脹時,即可餵奶,餵奶的次數與間隔時間不受限制。哺乳後,應將嬰兒抱起輕拍背部,以便排出胃內空氣,防止嬰兒溢乳。

(3)哺乳體位:母親取坐位或臥位,全身肌肉放鬆抱好嬰兒。嬰兒的頭與身體呈一直線,臉對著乳房,鼻子對著乳頭,嬰兒身體緊貼母親,若是新生兒,應託著其臀部,母親的手呈C字形支託乳房。

(4)嬰兒正確的含接:乳母在餵哺的時候先將乳頭輕輕觸及嬰兒口唇,誘發覓食反射,當嬰兒口張大的一瞬間,迅速將乳頭和乳暈一起柔和地送入嬰兒口中。當含接正確時,可見嬰兒的嘴及下頦部緊靠乳房,嬰兒上唇上面可看到部分乳暈。嬰兒吸吮動作緩慢而有力,顯得輕鬆愉快,母親不感到乳頭疼痛。

(5)交替餵哺:每次哺乳應兩側乳房交替進行,並擠空剩餘的乳汁,這樣可以促進乳汁的分泌。

(6)如何判斷嬰兒是否吃飽:每次哺乳時聽到吞嚥聲,24小時內有6次以上溼尿布,並有2~4次少量軟質大便,說明有足夠的人量;兩次餵奶之間,可見嬰兒有滿足感、安靜,每日體重增長30,每週體重增長125~210g;;母乳餵養前乳房有漲滿感,餵奶後鬆弛。

[論述]產褥期婦女常見健康問題的護理:

(1)乳頭皸裂:最常見的原因是含接不良,產婦常感到乳頭疼痛而停止餵哺。可先用健側乳房或破裂較輕的一側乳房餵奶,刺激泌乳反射後,再用患側乳房餵奶。餵奶後將乳汁塗在乳頭、乳暈上,乳汁具有抑菌作用且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能起修復表皮的作用,有利於傷口癒合。如果產婦難忍疼痛,可用手或吸奶器直接擠出直至傷口癒合。

(2)乳腺炎:產婦產後身體抵抗力下降,若乳頭破損或乳汁淤積,細菌容易侵入並生長繁殖,如果乳房出現紅、腫、熱、痛的症狀,或有硬結,提示可能患有乳腺炎。炎症初期可進行哺乳,在準備哺乳時先溼熱敷乳房3~5分鐘,並按摩乳房,哺乳時先喂患側乳房,因為嬰兒飢餓時吸吮力強,有利於通暢乳腺管。每次哺乳應吸空乳汁,在哺乳的同時按摩患側乳房,避免乳汁淤積。炎症期應停止哺乳,定時用吸奶器吸淨乳汁,用寬鬆的乳罩托起乳房,以減輕疼痛和腫脹,區域性予以熱敷或理療,以促進區域性血液迴圈和炎症的消散,並根據醫囑早期使用抗菌藥物。膿腫形成期應行膿腫切開引流術,保持引流通暢,切口定時更換敷料,保持清潔乾燥。

[論述]圍絕經期婦女的生理變化:

(1)月經紊亂:是絕經過渡期的常見症狀,表現為月經週期及經期紊亂,經量增多或減少。

(2)泌尿生殖器官退行性病變;主要表現為泌尿生殖道萎縮症狀,尿道縮短,膀胱黏膜變薄,抵抗力下降,易發泌尿道感染。盆底組織及尿道括約肌鬆弛,常發生壓力性尿失禁。陰道穹窿分泌物減少,陰道乾燥導致性交困難。

(3)心血管系統,絕經後婦女血液中膽固醇升高,高/低密度脂蛋白比率降低,動脈粥樣硬化、冠心病的發病率增加或病情加重。

(4)骨質疏鬆,圍絕經期婦女雄激素減少,使骨質吸收增加,骨量丟失加快而出現骨質

疏鬆。

(5)自主神經系統,受內分泌變化的影響,圍絕經期婦女會出現自主神經系統功能紊

亂的現象。典型的症狀是潮熱、出汗,還可能有眩暈、耳鳴、心悸等症狀,嚴重者影響女性

的工作及生活。

第三節 婦女常見健康問題及護理

[多選,簡答]痛經的臨床表現:下腹痛是主要症狀,多在初潮後1~2年內發病。疼痛

多自月經來潮後開始,最早出現在經前12小時,行經第1日疼痛最劇烈,持續2~3日緩

解;疼痛常呈痙攣性,多位於下腹部,可放射至腰骶部、外陰及肛門,少數人的疼痛可放射

至大腿內側;可伴隨噁心、嘔吐、腹瀉、頭暈、乏力等症狀,嚴重時面色發白、出冷汗;婦科檢

查多無異常發現。

[多選]妊娠期高血壓疾病的護理措施:

(1)休息:保證充足的睡眠,不少於10小時。取左側臥位,以減輕子官對腹主動脈、下

腔靜脈的壓迫,使迴心血量增加,改善子宮胎盤的血液供應。

(2)鎮靜:對於精神緊張、睡眠不佳者可遵醫囑服用鎮靜劑。

(3)飲食:保證充足的蛋白質及熱量,不限鹽和液體,對於全身水腫者應適當限制鹽的攝人。

(4)監測母兒情況:每日測量體重及血壓,定期檢測血液、胎兒發育狀況和胎盤功能。

(5)預防意外傷害:子癇患者應避免聲、光等刺激,昏迷時應禁食,取頭低側臥位,保持呼吸道通暢。抽搐發作時應防止從床上摔下,增加床檔,把壓舌板或竹筷置於上下磨牙之間,預防咬傷。

(6)定期隨訪;子癇患者在血壓尚未正常時,應堅持藥物治療,定期隨訪。

[病例分析]產後抑鬱症的護理措施:

(1)一般護理:保證產婦充足的休息和睡眠,合理安排飲食,使產婦具有良好的哺乳能力。

(2)心理護理:產褥期產婦面臨身體形象的改變、家庭關係的改變、經濟來源的需求以及為人母的情緒調整等,可能會產生一些心理障礙,社群護士應為產婦提供相應指導,幫助產婦協調與家人、朋友的關係。

(3)指導新生兒照護;幫助產婦掌握母乳餵養、照顧新生兒及產後自我護理的技巧,使其樹立信心,儘快適應母親角色。

(4)用藥指導:督促產婦按時服藥,監測藥物副作用。

(5)防止暴力行為發生:注意安全保護,謹慎安排產婦生活和居住環境,個別產後抑鬱症產婦有可能發生自殺、殺嬰、自傷等意外事件。

[多選]圍絕經期綜合徵婦女預防骨質疏鬆的護理措施:適量外出沐浴陽光,增加攝入含鈣豐富食品如魚蝦、牛奶、深綠色和白色蔬菜、豆製品、堅果類等。圍絕經期婦女每天從食品中攝取鈣量應是800~1000mg;鈣片應在飯後1小時或睡前服用;必要時服用降鈣素,有助於防止骨丟失。

[簡答]尿失禁患者盆底肌肉鍛鍊的方法:反覆收縮恥骨、尾骨肌可以增強盆底肌肉組織的張力,減輕或防止尿失禁。方法為做縮緊提肛動作,每次縮緊不少於3秒鐘,然後放鬆,連續做15~30分鐘,每天進行2~3次,需鍛鍊4~6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