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九章)

第三章 社群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

第一節 社群健康教育

[單選]健康教育:是指透過有計劃、有組織、有系統的社會教育活動,促使人們自覺地康、提高生活質量。

[單選]社群健康教育;是指在社群範圍內,以增進社群居民健康為目的,採取有效的

[單選]健康素養;是指個體獲取、處理和理解品本保健知識和服務並做出適宜健康決策的能力。

[簡答]健康教育相關理論:

①知一信一行模式;

②健康信念模式;

③行為階段改變理論;

④計劃行為理論;

⑤保護動機理論。

[簡答]健康信念模式的概念要件:感知易感性、感知嚴重性、感知行為益處、感知行為障礙、自我效能感、社會人口學因素以及行為線索等。

[簡答]社群健康教育的策略:

(1)開發領導層。

(2)社群動員、強調教育物件的參與。

(3)利用傳播與輿論的力量。

(4)學習內容安排符合學習的規律。

(5)重視健康教育資訊反饋。

[單選、論述]社群健康教育形式與方法:

(1)語言教育法:既適用於個別健康教育,也適用於群體健康教育,如科普講座、孕婦健康教育學校、社群居民健康教育學校等。

(2)文字教育法:適用於健康教育傳單、社群牆報、中小學生健康教育課本、健康教育處方等。

(3)電化教育法:適用於健康教育廣播、健康教育電視、健康知識網際網路絡等。

(4)數字媒體教育法:適用於網路受眾、手機受眾等群體,對於使用者的資訊素養具有一定要求,尤其適用於需要健康教育資訊快速傳播的情形,如災害預警等。

(5)綜合教育法:主要包括健康教育展覽、健康教育周、健康教育主題宣傳日、健康知識競賽、健康教育基地建設等。

[簡答]兒童健康教育的特點:

(1)健康教育是兒童教育的必要組成部分。

(2)兒童健康教育的內容重在生活教育。

(3)兒童健康教育的形式需要考慮兒童的教育特點。

(4)兒童健康教育需要學校、家庭、社會的協作。

[簡答]青少年健康教育特點:

(1)性健康是青少年健康教育的重要內容。

(2)青少年健康教育應多采用形象教育法。

(3)學校健康教育在青少年健康教育中承擔著重要任務。

第二節 社群健康促進

[單選]健康促進:是指促進人們提高、維護和改善自身健康的過程,是協調人類與環境間關係的戰略。《渥太華憲章》將健康促進的活動領域界定為制定健康的公共政策、創造支援性環境、加強社群行動、發展個人技能、調整衛生服務方向。

[單選]健康促進相關理論;

(1)PRECEDE-PROCEED模式。

(2)健康促進模式。

(3)生態學模型。

4)創新擴散理論。

(5)社群組織理論。

[簡答]健康促進的活動領域與任務:

(1)制定健康的公共政策。

(2)創造支援性環境。

(3)強化社群行動。

(4)發展個人技能。

(5)調整衛生服務方向。

[多選、簡答]健康促進規劃設計的原則:目標導向性、前瞻性原則、整體性原則、參與性。

[簡答、論述]健康狀況與健康促進需求評估方法:

(1)健康狀況評估方法:①個體健康狀況評估方法:個體健康狀況評估方法包括客觀法和主觀法。②群體健康狀況評估方法:群體健康狀況的評估主要是利用社群健康評估、流行病學調查等方法對社群群體健康狀況進行的評估。

(2)健康促進需求評估方法:主要包括定量評估和定性評估。①知情人座談;②小組工作法;③社群研討會和公眾聽證會;④專家諮詢法;⑤觀察法;⑥查閱檔案法。

[簡答、論述]健康促進干預方法:

(1)社群發展:①建立領導機構;②積極動員目標人群參與;③加強網路建設和部門間協調;④制定政策,支援專案的開展。

(2)以社群為基礎的干預。

第三節 社群健康諮詢

[簡答]健康諮詢的基本要求:

(1)自願原則。

(2)保密原則。

(3)社會性原則。

(4)發展性原則。

(5)整體性原則。

[多選、簡答]健康諮詢型別:個別諮詢、門診諮詢、電話諮詢、廣播諮詢、網路諮詢、其他型別的諮詢。

[病例分析]健康諮詢的實施:

(1)建立社群健康諮詢關係。

(2)明確諮詢問題。

(3)確定諮詢目標。

(4)開展健康諮詢。

(5)諮詢結束。

病例分析]合理面對諮詢物件的牴觸行為:

(1)正確地區分是否屬於牴觸:有些諮詢物件的言行初看起來是屬於牴觸,而實際上只不過是為適應接受諮詢而進行的部分變動。例如,某些諮詢物件不願接受某種建議,可能是因為這種建議的確不適用於本人情況。諮詢人員應當選擇其他針對性的方法提出來,並且要多提幾種,以供當事人選擇。

(2)諮詢人員採取放鬆警惕的辦法應對:當諮詢物件採用牴觸行為時,諮詢人員若針鋒相對,其結果只有結束諮詢,導致失敗。使諮詢物件放鬆警惕,轉移話題,與其交談一些無關緊要的問題的同時,還應滲入一些實質問題,關鍵是要恰到好處、見機行事。

(3)與當事人分享牴觸:當諮詢人員十分清楚地認識到當事人的牴觸已達到干擾諮詢的程度,諮詢人員可以把牴觸現象擺出來,讓牴觸者本人也知道,並提醒當事人去認識其真實意義。因為在諮詢中,諮詢物件既然前來自願接受諮詢,無論他使出什麼樣的牴觸,這種牴觸只要在諮詢人員的正確引導下,關閉的大門一定會由諮詢物件自已開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