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69章 熾烈的時刻

“至於李牧,雖然被譽為趙國戰神,或許能與陳將軍一較高下。”

“不過李牧雖精通兵法,論自身武力,卻遠不及陳將軍。再者,陳將軍此番戰術運用,跳出棋局,洞察人心,兵不厭詐,每一條計策拿出來都足以超越李牧,盡顯驚人之處。”

“所以在我看來,李牧絕對不是我大秦神將陳將軍的對手!”

“對對對,我也認為李牧無法與陳將軍匹敵。”

“我也同意!”

“希望寒冬到來之時,趙國疆土能在陳將軍的帶領下成為我大秦的一部分!”

滿朝文武紛紛聚在一起熱烈討論起來。

“好了。”

“說說陳愛卿想要招攬李牧這件事吧。”

嬴政開口打斷了眾人的交談,大臣們各自歸位,開始深思熟慮。

丞相王綰站出來表態:“大王,依我看,憑藉陳將軍的實力,根本無需刻意去招攬李牧。”

“況且,李牧固然出色,但我大秦的王翦將軍、楊端和將軍、任囂將軍以及屠騅將軍等同樣不小小覷。”

“再者,李牧身為趙國戰神,若有一天倒戈相向,掀起內亂,對我秦國極為不利。”

不少文武大臣紛紛附議王綰的觀點。

然而廷尉李斯則有不同的看法:“大王,我認為可以嘗試招攬李牧。”

“主要原因在於防範外族匈奴。我大秦在滅亡趙國後還需繼續征討其他國家,兵力是否充足暫且不論,但若李牧能歸順我大秦,鎮守雁門關,則匈奴對趙國疆域的威脅將不復存在。”

“這樣一來,我大秦還可以節省出一部分駐防雁門關的兵力,投入到其他大國的征戰之中。”

“此外,若大王擔心李牧反叛,我們可在天下統一或局勢明朗後再除掉李牧,如此便不必憂慮他可能引發的內亂。”

李斯發言後,又有許多大臣贊同他的意見。

王綰反駁道:“大王,臣不同意廷尉的看法,因為這有悖於道義。”

李斯笑著回應:“丞相,我們可以隨便找個罪名給李牧扣上。”

嬴政揮手止住爭論:“寡人心中有數,就按照陳愛卿的想法去做,盡力招攬李牧。”

“寡人雖坐擁眾多智勇雙全的大將,但對於李牧的才能也十分欽佩。若他真心歸順我大秦,寡人定會接納他。”

“畢竟,寡人志在統一天下,囊括四方土地入我大秦版圖。若連這點胸襟氣度都沒有,豈不讓天下人小看了寡人?!”

隨著無形的帝王威嚴散發,所有文武大臣皆不再言語,紛紛拱手作揖,齊聲道:“大王聖明!”

“蒙毅,擬寫詔書!”

“陳愛卿若能成功招攬李牧,可收為已用;若發現李牧懷有異心,即刻處決!”

“另外,鑑於陳愛卿成功擊潰龐暖二十五萬主力大軍、連克趙國九座城池,特晉爵一級,封為少上造。”

“並賜良田兩千畝、宅邸百間、咸陽府邸一座、牛三百頭、奴僕千人、黃金萬兩、布帛萬匹,以及五萬戶租稅享用權。”

“親衛隊再增一千人,由你親自統領!”

“最後,寡人將派出最精銳的侍衛,確保你家人安全無虞!”

這一系列豐厚的賞賜讓所有人都豔羨不已。

“蒙恬,因隨陳愛卿征戰有功,晉爵一級!”

嬴政再次下令。

正在書寫詔書的蒙毅聽到後,臉上不禁洋溢位喜悅之色——他的兄長晉升了,他自然歡喜不已。

“尉繚,陳愛卿的封賞事宜交由你負責。”

“另外,你挑選宮中最精銳的五百侍衛,送往陳家村,交由章邯指揮,確保陳愛卿家人的安全。”

嬴政命令道。

“臣領旨!”

尉繚恭敬地躬身作揖。

此刻,在趙國的九原城,一場大戰正如火如荼地進行著。

毫無疑問,對陣雙方正是由蒙恬率領的六萬秦軍,以及韓非、太子丹率領的十萬燕援軍。

不得不提的是,韓非智謀超群,竟預判到秦軍將以城池為依託,與回援的趙軍展開激戰。

為此,他與太子丹帶來的這十萬燕軍配備了重型攻城器械。

然而陳千宇也並非毫無準備,他將連破八城後的軍需儲備全部集中在九原城,就是為了應對敵人可能攜帶的重型攻城器械。

因此,面對燕軍投石車、衝車的猛烈攻擊,蒙恬毫不畏懼,雙方激烈對抗,勝負難分。

充足的軍需保障之下,守城一方佔據著明顯優勢,除非對方兵力懸殊過大,或者擁有極其出色的將領指揮,否則一支十萬大軍短時間內攻克僅有六萬大軍固守的城池,難度極高。

更何況,蒙恬同樣是一位極具才能的將領,雖然比不上韓非,但遠勝太子丹。加之這六萬秦軍士氣高昂,鬥志旺盛,經歷過連勝的錘鍊,正處於戰鬥意志最為熾烈的時刻。

因此,這支秦軍更為強大,更令人恐懼。

“韓非公子,秦軍的勇猛真是驚人,我們三次強攻,折損了兩萬士兵,但依然未能看見破城之曙光!”

遙遠的戰場邊緣,太子丹凝視著前方激烈的戰鬥場面,眉頭緊鎖,對韓非訴說道。

韓非微微一笑:“太子丹,你無需過分憂慮損失,趙國會以更大的代價來補償。”

太子丹焦慮萬分:“可是我大燕早先在龐暖率領的敵軍鐵騎下,已喪失十萬精銳兵力。這十萬大軍動搖了國之根本,如今再招募新兵、訓練成軍,需要極其漫長的時間。萬一趙國背信棄義,豈不是我燕國自已將自已推向了覆亡之路?再者,如果我們不能救趙於危難,恐怕秦國接下來的目標就是我燕國,那時我燕國……”

韓非沉穩回應:“首先,援救趙國並非全無機會。其次,你所說的燕國損失,趙國必然會在度過此次危機後進行賠償,因為他們自身同樣損失慘重,根基動搖,不敢對我們失信不賠。至於趙國若敗,秦國必會向我燕國發兵這一情況,那自然是預料之中。然而,試想楚國、魏國、齊國會坐視不理嗎?尤其是有我在其中斡旋。此外,冬季將至,即便秦國要攻打你們,也至少是明年的事情。這段時間裡,我們大有可為,例如聯合諸國共同討伐暴秦!”

韓非眼中閃爍著堅毅與仇恨的光芒:“你說得雖在理,但我也不希望我們計程車兵盲目衝鋒,白白犧牲啊。”\"

太子丹依舊面帶不滿:“衝鋒是為了消耗秦軍的力量,並吸引他們的注意力。據我推測,李牧將軍應率大軍即將抵達,屆時我們東西夾擊,何愁不能破城挫敵?”

韓非自信滿滿地回應:“至今未發現秦軍那位神箭手陳千宇,並不代表他沒有設伏。不過,我料想他可能因擔憂鄴城王翦和楊端和的秦軍力量,而帶領部分軍隊繞道匈奴邊境,從雁門關方向增援去了。”

太子丹環顧四周的密林,頗為無奈:“為何我們要躲在這裡,還躲在這麼茂密的山林之中?”

韓非面色鎮定:“陳千宇箭術精準,武力超群,行動敏捷,為了保命,我們必須處處小心謹慎。”

太子丹聽罷,只能默然。

“將軍,這燕軍實乃可惡至極!”一名將領憤慨不已,“若非我大秦出兵,他們燕國早就灰飛煙滅了。現在居然還膽敢支援趙國,與我大秦對抗,實在可恨!”

蒙恬冷哼一聲:“必是有高人唆使,否則憑燕王、太子丹、鞠武以及那些昏庸文武,怎會有此等作為。”

雖然心中明白趙攻燕是秦國一手策劃,蒙恬仍忍不住怒火中燒。他的憤怒主要源於那個挑撥離間之人,而非燕軍本身。原本只需應對李牧一方,如今卻不得不防備兩路兵馬,這讓蒙恬十分不滿。

“縮頭烏龜,連面都不敢露!”蒙恬下令,“傳令下去,全力攻打燕軍,給我狠狠打,狠狠殺!同時,讓西城牆的將士密切留意李牧大軍的動靜!”

“遵命,將軍!”將領領命而去,隨之而來的是更為猛烈的秦軍攻勢。

秦軍如狂風暴雨般投擲著重弩、火石,箭矢密集如雨,直撲衝鋒的燕軍,場面極為駭人。

“先讓士兵們暫且撤退,下午再戰。”遠處山林中的韓非下令。

不久,燕軍撤退,留下滿目瘡痍的戰場和無數屍骸。秦軍見狀停止攻擊。

下午時分,燕軍再次發起進攻,秦軍則再度迎戰。然而這一次,燕軍開始用言語挑釁秦軍,使用激將法,稱秦軍是否有膽出城一戰,譏諷秦軍不過是縮頭烏龜,只敢防守,不敢正面交鋒,丟了暴秦虎狼之師的臉面。

儘管秦軍清楚這是燕軍的激將策略,但他們仍然怒不可遏。一路攻無不克的秦軍哪曾受過這樣的侮辱?若非主將不在,他們早已衝出城去,橫掃四方。然而即便如此,面對燕軍的謾罵挑戰,許多將領和士兵按捺不住,紛紛請求出城應戰。對此,蒙恬一一回絕,並闡明利害關係。

日復一日,燕軍每日三次攻擊,加上不斷叫罵,使得秦軍士氣受到了影響,每個將士幾乎都被罵得面紅耳赤,憋了一肚子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