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4章 開啟評論區

等這個影片結束之後,眾人都以為會開啟下一條影片或者九天後再見。

沒想到天幕出現了一個新的畫面。

上面寫著【評論】,裡面密密麻麻都是字。

眾人一條一條翻看著。

【名字懶得想:

印:我要入常

美:你得跟我們五個打,還得是一塊打,打完了你還活著,就同意你入常

印:這沒人能做到吧?

俄:看到我們中間的那位了嗎?他就是這麼進來的,甚至連自已都打過

回覆

1樓:

上三常:中國、美國、俄羅斯,下兩常:英國、法國

2樓:

現在的格局很明顯了,上2中1下2合成五常。

……】

看著這條評論,老祖宗們甚是欣慰,不管是前三還是前二,總之,後世的華夏再次屹立於國際之巔。

只是,那第一甚是礙眼,他什麼時候能自覺消失?

【名字想不出:

高情商:資訊時代網路五大國

低情商:現實世界上不了檯面】

漢朝

劉邦拍了下案几,“說的好啊!可不就是現實世界上不了檯面,才在那什麼油管評論區肆意橫行。”

【想名字好難:

美:正星條旗,日:正膏藥旗

英:正米字旗,法:正白旗

以:鑲星條旗,韓:鑲膏藥旗

澳:鑲米字旗,意:鑲白旗

回覆

1樓:

八旗子弟~

回覆1樓:神tm的八旗子弟,笑死了,hhhhh

2樓:

那叫一個地地道道。

……】

天幕下的眾人也都看過之前清末那些狗屁倒灶的事,也從天幕上大概知道這八旗子弟指的是什麼。

所以看見這條評論,他們都不約而同笑了起來。

當然,清朝肯定是不包括在裡的,他們不但沒有笑,還非常的生氣。

康熙:“真是後世豎子!居然如此編排我大清!”

雍正:“即使清朝滅亡,後世繼承了我大清的正統,焉能如此詆譭?”

乾隆更是暴跳如雷,把桌子上的瓷器一把揮到地上,花花綠綠的碎片頓時撒了滿地。

【名字啊名字你在哪裡:

網路五常共同點,都有一段強大的歷史,除了韓國。都歷史領土盡失,除了印度。都近代亡國淪為殖民地,除了土耳其。都是人口大國,除了波蘭。都被真五常吊打,除了越南。

所以沒有歷史的韓國拼命編造歷史,領土擴張無數的印度對領土渴求最貪婪。沒有成為殖民者的土耳其瘋狂搞新殖民。人口最少的波蘭人口流失最嚴重。被五常輪番伺候的越南現在拼命討好五常。】

唐朝

李世民:“看來越是缺什麼才越是想要什麼。”

“這才是千古不變的真理啊。”

但是,後世那五個國家很明顯已經走上了歧途,彌補自身缺陷不是這樣彌補的。

偷來的,搶來的,始終不是自已的,最終都是會還回去的,只能自食惡果。

【請叫我名字一號:

我們現代雖然一直熱愛和平不經常打仗,但是某種程度上來說也像漢唐一樣武德挺充沛的不僅五常打了5個,連油管五常都打了3個

回覆

1樓:

聯合國軍裡有土耳其,所以是四個。

2樓:

抗美援朝好多聯合國軍把王牌部隊放進來,估計以為必勝的仗,想來鍍個金,但沒想到幾乎全交代在這了

……】

被提到的漢唐所有人與有榮光。

我大漢\/大唐就是這麼強!自豪(挺胸)

漢朝的大臣們想到孝武皇帝時期蘇武說過的,“南越殺漢使者,屠為九郡;宛王殺漢使者,頭懸北闕;朝鮮殺漢使者,即時誅滅。”

微微一笑,畢竟,

“凡日月所照,江河所至,皆為漢土。”

我大漢子民在漢土上,又有什麼錯誤呢?

唐朝的文武百官想到他們陛下那“天可汗”的稱號也是微微一笑。

“九天閶闔開宮殿,萬國衣冠拜冕旒。”

天俾萬國的唐朝又怎麼不是盛世呢?

【名字二號:

有些人到現在都不明白,五常可不是申請出來的

回覆

1樓:

都是實打實一刀一槍打出來的啊

2樓:

投降輸一半】

戰國

嬴稷:“說的是啊,就如這戰國局勢,列國伐交頻頻,強則強,弱擇亡!”

“這世間真理就是弱肉強食啊!”

明朝洪武年間

朱元璋:“我大明也是這樣一刀一槍走過來的,沒有足夠的武力支援,想站在大國的地位上,連咱老朱都忍不住要笑了啊。”

【名字三號:

突然發現在這五個裡面,波蘭好像是最能打的[笑哭]

回覆

1樓:

其實是印度,單是地面作戰比英法能打[doge]

2樓:

最能打的紙面是印度,理論上是土耳其

回覆1樓:

印度他那個種姓制度就是天生被人統治的可以說只要象德國閃電戰一樣,一次打贏他,剩下就是小問題。他的反抗意識是很低的。既然印度只有一億人,其實只有拿下這一億人就很簡單了。把這一億人裡的反抗者送到集中營。印度就沒有問題了。這裡面真正反抗意識強烈的反而是越南和土耳其。他們才會跟你打治安戰。】

秦朝

嬴政:“所以這印度只是看起來很強?”

明朝永樂年間

印度的種姓制度到底是什麼?

朱棣很是疑惑,中國自古以來也是把人分為三六九等的,但還是有人會喊出,“王侯將,相寧有種乎?”之類的話語。

那種姓制度居然會讓印度的百姓天生習慣被領導,甚至被別國入侵也生不起反抗意思。

“真是可怕啊。”

清朝

清朝就不一樣了,這種姓制度簡直是為他愛新覺羅家量身定製,那些明朝遺民,那些反清復明分子,簡直是生來就不安分。

這片富饒的土地已經換了主人,老老實實服從新主人的領導不好嗎?

大清各地的各種起義簡直是“野火吹不盡,春風吹又生。”

他大清不需要底下的百姓明智,不需要他們知道道理,滿人是需要被優待的,漢人的階級不能輕易流動。

他們只要服從大清的管理就好,其他的什麼也不必知道,也不允許被知道。

畢竟,“清風不識字,何故亂翻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