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星昊和陳雲鵬今天比試。
趙星昊和陳雲鵬的比試在陳雲鵬的大肆宣傳下,梁國京城可謂是家喻戶曉。
女帝的粉絲和愛慕者紛紛給陳雲鵬加油鼓勁,希望陳雲鵬把趙星昊打的落花流水。
一身藍色的勁裝穿在趙星昊的身上,更顯得趙星昊卓爾不凡。他臉上表情淡然,顯得雲淡風輕,好像把比試看的很淡。
陳雲鵬一身黑衣站在趙星昊對面,他在外面收了在家時的混賬模樣。見趙星昊不丁不八的站在自己對面,手中寶劍高高舉起。
“亮出你的劍來,今天我讓你知道我的厲害。”
“我是不會和你比“賤”的。”趙星昊把“賤”字咬的很重。
陳雲鵬氣的氣息一陣不穩,又一想估計是趙星昊故意激怒自己,他調整一下自己的情緒。一劍刺了過來。
陳雲鵬是混賬,但是他是跟名師學過劍法的,他身形瞬間便是化為一道黑色影子,閃電般的對著趙星昊暴射而來。
身影閃掠間,陳雲鵬鋒利的劍尖在雄渾內勁的協助下,一眨眼時間,劍尖便已來到趙星昊胸前。
“叮”一聲輕響,趙星昊用一把鐵扇擋住了陳雲鵬的劍。
一招無果,陳雲鵬手腕一抖,鋒利長劍便是猶如詭異毒蛇般迅速一轉,橫劃過趙星昊鐵扇,旋即猛然一劍刺了過來!
趙星昊腳下步法變化,側身讓開陳雲鵬鋒利的長劍,修長的右手迅速探出,旋即屈指一彈,一縷勁風極為準確的擊打在陳雲鵬劍身之上,將劍彈射而開。
與此同時手中鐵扇一合,直接對著陳雲鵬胸部點去。
身形一側,輕易避開趙星昊攻擊,陳雲鵬眼神陡然一厲,體內內勁瘋狂輸出,劍身一陣劇顫,隨著劍身不住的舞動,一道道殘影瞬間浮現在陳雲鵬身前。
萬千劍影形成,陳雲鵬手臂一抖,長劍重新刺出,無數殘影對著趙星昊襲來。
萬千劍影,印入趙星昊眼裡,那無數道劍影雖然虛虛幻幻,趙星昊若是隨意接手的話,那隱藏在殘影之中的真實劍身,便會瞬間出其不意的出現,令他防不勝防。
見自己的劍影籠罩住趙星昊,陳雲鵬嘴角露出一絲嘲諷的笑。
這一招劍法出手,便是能夠瞧出陳雲鵬的本事。大殿裡站陳雲鵬一邊的人齊聲叫好。
南宮月瑤驚的站了起來,她從來不知道淫邪的陳雲鵬有這麼好的劍法,不由替趙星昊擔心。
與眾人的歡呼擔心相比,趙星昊心境卻是不曾有著絲毫的波動,目光平靜的望著那鋪天蓋地而來的劍影。
趙星昊手中鐵扇抖動,看似不帶力量,可在隱約間,鐵扇中卻是透著一股潮水般的攻勢,一波還未平息一波又起。
趙星昊的鐵扇瞬間便是與那無數劍影所交織,不管陳雲鵬劍法如何變化,都難以突破趙星昊鐵扇舞動的界限。
陳雲鵬心有不甘,他怎麼都想不通,趙星昊怎麼能夠接住自己師傅成名絕技“萬千劍影”。傳言不是說趙星昊就會一點花拳繡腿嗎?看樣子傳言有誤。
趙星昊見陳雲鵬和自己比鬥分心,手中鐵扇舞動猛然加快速度,旋即一股爆力暴湧而出,將那長劍擊偏了攻擊方位。
陳雲鵬心中暗叫不好,還不等他有所變招,趙星昊移步上前,左手掌閃電一般擊在陳雲鵬前胸上。
“噔噔噔……。”陳雲鵬連退幾步,這才堪堪站住身形。嘴一張一口鮮血噴了出來。
“嘶…………。”
大殿上響起一陣抽氣聲,眾人都不敢相信,前一段時間走路要人扶的趙星昊,居然還有這麼高的武藝。
趙星昊心裡卻是暗叫可惜,自己力量還沒有完全恢復,否則剛自己那一掌會把陳雲鵬打殘,因為那一掌叫“三疊浪。”裡面含有暗勁,一道比一道強。
陳毅上前扶住兒子,眼神詢問他怎麼樣?
陳雲鵬推開了陳毅臉色猙獰:“我倒是小瞧了你這個廢物,下面你等著,看我怎麼廢了你。”
趙星昊懶得和他廢話 ,只是暗暗戒備,他知道陳雲鵬下面肯定會有大招。
陳雲鵬脫掉外面的長袍,丟掉早先用的長劍,抽出陳毅身上佩戴的長劍。
陳毅的這把劍叫“秋露”,長有二尺,劍身由玄鐵打造而成,劍身猶如秋水,透著淡淡的寒光。劍柄是深海寒鐵打造,上面嵌著幾顆藍寶石,顯得無比的耀眼。
南宮月瑤知道這把劍削鐵如泥,不由攥緊拳頭為趙星昊擔心。
心中發狠,陳雲鵬眼中掠過一道殘忍的光芒,手中“秋露”一緊,舞一個劍花朝趙星昊刺來。
趙星昊舉鐵扇相迎,陳雲鵬不等劍扇相交,手中劍來一個偷天換日交到左手,右手臂裡輕微一聲響,彈出一個鋼爪朝趙星昊咽喉抓去。
左手的劍以一個刁鑽的角度朝趙星昊小腹刺去。上下夾擊想著一招要了趙星昊的命。
“啊…………。”大殿裡群臣發出一聲驚呼。有的膽小的人閉上眼睛,不敢再看。
趙星昊用鐵扇護住小腹,上身來一個鐵板橋躲過鋼爪一抓。
“哼…………。”陳雲鵬冷哼一聲。鋼爪從咽喉下移改抓為劃,鋼爪朝趙星昊前胸划來,準備給趙星昊來一個開腸破肚。
“不要…………。”南宮月瑤大喊一聲。
趙星昊見划來的鋼爪,驚的出了一身冷汗,躲無可躲,直直朝地下倒去。“嗤啦”一聲,趙星昊的衣服被撕破,人倒是躲過致命一擊。
“唰…………。”一聲輕響,陳雲鵬鋼爪裡噴出一片毒霧,把趙星昊籠罩在內。
“哈……哈……咯。”陳雲鵬得意的笑沒發出兩聲,聲音戛然而止。身體軟綿綿的倒在地上,眼裡滿是不甘和不信。
趙星昊從容不迫的走出毒霧,上前從陳雲鵬身上拔出幾根銀針。手裡一揮,一道火光打出。陳雲鵬打出的毒霧燃燒了起來。
“陛下,陳太尉教子不嚴,其子當殿行兇,請陛下嚴懲。”
這邊比試剛結束,太保楊廉出來奏本。
“臣附議。”太師王允、太傅劉顯二人跟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