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紅梅是林白的第一任妻子,家裡是一個小業主。她爺爺是一個貨郎,挑著扁擔走街串巷。最先是睡的南城的大通鋪。雖然不是為了五斗米折腰這麼慘。但也好不到哪裡去。
不過任何時代一個人勤勞,總是能吃飽飯的。崔爺爺就是這麼一個人。他什麼都販賣,從撥浪鼓到兔子燈,從蛐蛐到頂針箍。一年四季什麼賺錢做什麼。終於攢下一筆錢來。租了一間屋子和紅梅的奶奶結了婚。
崔爺爺也是在街面上認識的她。為了生活不到二十歲揹著煙箱,在大街上賣菸捲。其實賣菸捲挺掙錢的,就是怕街面上那些人。走過路過的巡捕會白拿,附近的流氓頭子也會白拿。扣除損失賺的錢就只能餬口了。
兩個人也就是相互扶持,相依為命。成了家老爺子更勤快了,也許是天道酬勤吧。老爺子等來了人生的一次轉折。
大通鋪的時候他有個好友,那是個夾包袱的。其實和他一樣也是走街串巷。只不過他們是收古董的。靠的是眼力勁,要是運氣好了收著好東西。那就能一飛沖天,成為琉璃街上一個掌櫃。運氣差點就得渾渾噩噩一輩子。
他朋友就是中間那個,遇見了一戶愛耍的。雖然皇上早就退位了,他頭上的辮子還是保留著。一心想著有朝一日,說不定還能用得上他。家裡原本產業不小,可經不住家裡人愛折騰。這不皇上還好好的,他家已經不行了。只能靠賣掉祖上一些東西活著。
他的運氣來了,這天家裡一件不起眼的物件,一塊大洋賣給了他。主人家不知道,他可很清楚,別看這些人玩的蛐蛐罐,扳指貴的很。實際上沒什麼文物價值,倒是這幅書法。雖然此人名聲不顯,但是實打實的名家。也只有圈子裡的人願意高價收購。
轉頭他就六百大洋,賣給了一位國文老師。有句俗話悶聲不響發大財。奈何小市民受不了那份寂寞。喝了點酒就在外面得瑟。幾句話讓旁人起了歹念。只不過喝頓酒就遭了橫禍。
崔爺爺是他唯一的好友,操辦喪事時才發現家裡居然有五百大洋。這筆錢就是崔爺爺起家的本錢。靠著這些錢,他買下祖宅,生了兒子,做起了小買賣。
紅梅的父親繼承了店鋪,兢兢業業的操持著生意。可惜的是流年不利,接手一年不到。腳盆雞打了進來,雖有心反抗但是看著三歲的女兒,體弱的妻子。他只能屈服,忍氣吞聲的維持的生活。
一堅持就是八年,好不容易打跑了他們。以為好日子來了,不料過來的接收大員,比那些人好不到哪裡去。
紅梅的父親在崔爺爺的教誨下記得一點。只存硬通貨不要表面價值。這一點救了他,當別人虧的血本無歸時。他掙的盆滿缽滿。
這種日子維持了沒幾年,解放了。家裡分了兩步走,男孩去了港島。紅梅留在了四九城。也就是這樣和林白才會在一起結婚。
多年之後林白才知道當年紅梅離開他。不但有身體的原因,她有婦科病。還有很大的原因就是他父親擔心手裡攢下的金銀首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