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六十一章 劁豬肥皂

在兩岸百姓摸不著頭腦的目光之中。

莽河之上。

河岸和橋墩之間,兩個橋墩之間。

工人們已經分別搭好了三個腳手架。

架子上又放好了一塊塊木板,拼成了一個拱形。

接下來,便有工人來到腳手架上面,把一塊塊長條石板在拱形的木板上用水泥砂漿粘粘排列起來。

這些石板都是梯形的,便是石拱橋的拱石。

現在做的便是石拱橋的拱圈

在等橋墩乾透的這七天時間內,李謀也沒有什麼都沒有做。

他依據自已算好的資料,便叫人開鑿石板按照樣式做成拱石。

現在只要把這些拱石做成拱圈,這拱橋的基準就算修建好了。

但百姓們哪裡見過這樣的場景。

“這是修橋?”

“俺怎麼看不明白了?”

“縣令老爺這樣做一定有他的道理,你們一群傻佬冒懂什麼!”

“你說誰傻佬冒?難道你就懂了?”

“俺也不懂,但俺相信縣令老爺!”

“俺也相信縣令老爺,大家還是先看看吧!”

圍觀的百姓是議論紛紛。

而在莽河上,建橋的工人們卻是正在一板一眼的在搭建拱圈。

搭建拱圈需要的是小心謹慎,保證每一塊石板都能完全的鑲嵌好。

所以速度極其緩慢。

兩岸百姓看了一天,從日出到日落。

工人們也才只搭建好了一半的拱圈而已。

一天的工作完成,工人們收工了。

圍觀的百姓也是抱著一肚子疑問回了家。

······

第二天。

儘管昨天沒看懂橋怎麼修,但兩岸圍觀的百姓卻依舊不見少。

越是不懂,他們便越是要看著這橋到底是怎麼修好的。

李謀也依舊到了現場。

昨天,工人們才搭好了一半的拱圈。

今天一天卻是把拱圈都搭好了。

放上拱圈最中間的橋心石,拱橋的基準部分便是搭建完了。

接下來就是修建橋體的事了。

······

正式開始修橋的第三天。

建橋的工人們開始動工修建橋體。

但圍觀的百姓卻發現今天縣令沒有來。

“差爺,怎麼沒有看見縣令老爺?”

有人問現場維持秩序的衙役。

衙役答到:“縣令老爺說了,這橋修好還要七八天時間,縣令老爺還有其他事要忙,哪能天天都來看!”

知道了訊息的百姓們卻是反應不一。

“縣令老爺都不來看了,俺看這橋是修不好了!”

“放你孃的屁!縣令老爺那是一點也不擔心這橋修不好,所以才沒有來的!”

“就是,縣令老爺那是有了十成的把握才不來看的!而且這橋都修成這個樣子了,哪裡會修不好?就是隨便去莽山砍幾根大樹來兩頭一搭都行了!”

······

李謀卻是真的有事要忙。

而且還是有關莽城百姓吃飯的大事。

他來到了城外的一戶農戶家中。

“這就是你家養的豬?”

肥頭大耳的農戶諂媚著點頭。

這戶人家是縣城的豬肉供應商之一。

也是李謀的“莽城縣街道修繕委員會”的委員之一。

他的家中圈養了二三十頭豬,另有小豬仔百來條。

也算是莽城的大戶。

李謀看著豬圈之中有些瘦弱的豬,問旁邊的養豬戶

“養豬辛苦嗎?”

養豬戶使勁點頭:“不瞞縣令老爺,俺家那口子天沒亮就起來和幾個婆姨到城外去割豬草,還要經常到鄉里去收購米糠,說不辛苦哪裡假的。”

李謀看了他一眼:“那你呢?”

養豬戶頓時急了:“俺也辛苦啊!城裡吃豬肉的也不少,每天都要殺一頭豬,俺每天除了給幾個酒樓送貨之外,還要經常到村裡去跑生意。”

李謀看了看他肥頭大耳的體態。

卻也沒有說什麼。

養豬嗎,吃的肥頭大耳很正常。

而且在外面跑生意和在家中餵豬一樣重要。

李謀又問道:“你知道為什麼你的豬養不肥嗎?”

李謀面前的豬確實都不怎麼肥。

一來是品種問題,有的豬就是怎麼喂都不肥。

二嘛就是養豬的工序問題了。

李謀到了莽城之後,吃豬肉的時候很少。

他還以為是莽城的人不養豬。

後來知道,不是不養。

而是吃的人少。

也不能說吃的人少,但是能吃的起其他肉就不會吃豬肉。

主要是因為豬肉腥臊,所以吃的人少。

李謀才明白。

莽城養豬的農戶沒有劁豬。

到了這戶人家的豬圈一看,果然如此。

養豬戶卻是不知道李謀問這個是什麼意思。

只能小心的問道:“是因為小的養豬不認真?”

李謀搖搖頭,指著豬圈中的豬仔說道:“本官教你一個法子,抱著你的豬養的又大又肥,還不腥臊。”

養豬戶聞言也是一愣。

縣令老爺還懂養豬?

但一想到李謀之前做的那些事,還有現在莽河上熱火朝天的施工現場,養豬戶覺得沒準李謀還真懂。

便問道:“不知縣令老爺有什麼法子?”

李謀笑著說道:“很簡單,把豬閹了就行!”

養豬戶聞言感覺下體一涼。

閹豬?

這能行嗎?

李謀見養豬戶猶豫,便道:“反正你這豬圈之中小豬仔很多,這樣,你賣給給本官二十隻,這二十隻便閹了,養個十天半個月之後,再看效果如何?”

李謀都這樣說了,養豬戶也就沒有不同意的道理。

便叫一旁的幫閒抓了二十隻公的豬仔出來,閹豬嗎自然是要公的才能閹。

李謀一個眼神,被李謀從鄭盧的藥鋪之中抓來的大夫便趕鴨子上架的開始給豬仔做閹割手術。

頓時,豬圈之中充滿了豬仔的嘶叫聲。

李謀看著劁豬時的場景,卻是又想到了一樣東西。

那就是肥皂。

老式肥皂就是用動物油脂做的,而且基本上是豬油。

現在他推廣了劁豬,日後養豬的技術肯定會傳開來。

到時候豬油多了,百姓們不愁油的使用了之後。

便是可以大規模的製作肥皂了。

肥皂可是好東西。

最起碼李謀洗澡沐浴的時候就不用幹搓了。

而且有了肥皂,短的說可以改變莽城百姓的生活衛生。

長的說,可以賣到莽山外面去。

這又是一筆賺錢的買賣。

想到這裡。

李謀覺得有必要等下就找這裡的養豬戶弄個十斤八斤豬油。

先把肥皂做出來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