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3章 岔路的追逐

Taisha:你這樣還是外在追逐真理的價值體系。

記住,這也是除了資訊的迷宮之外,另一條几乎所有人都會進入的愛的道路的岔路。

你還是在相信,真理是在外面,是在正確的描述真理的書裡面。

我必須很誠實地告訴你,沒有任何一本書是無扭曲地描述真理的。

無扭曲的真理是不可能用語言描述的,也絕對不存在任何一本適合所有人的愛的道路的書,每個人的道路和走上愛的道路的過程是完全不一樣的。

即使是《太傻天書》也是這樣,它只是適合一部分愛的道路的潛能者,這些人已經有模糊的愛的觀念,只是不知道道路在哪裡。對大部分人來說這本書根本不適合他們。

《太傻天書》更不適合尋求服務自我道路的愛的追尋者,也不適合追逐精英、財富和權力的追逐者。

因為《太傻天書》的道路是服務他人。任何一本書、任何一種教導體系、任何一條技巧,只要你相信它將帶你走向愛的道路,並堅持的鍛鍊,最終都可以走上愛的道路,因為愛的道路在你心裡,在太傻那裡,並不在任何外在的資訊裡。

即使是《聖經》,雖然裡面體系混雜,但是,一個真正的學習者,如果誠懇而科學地學習,不是簡單地盲信,也一樣可以從《聖經》中找到愛的道路。

在《新約》的教導中,大部分都是明顯服務他人的道路的資訊,當然也有預言末日的服務自我的道路的部分。

基督體系的學習者曾經在一千多年裡只有《聖經》一本讀物,但世界上仍舊誕生了很多愛的道路的大師。

所以,資訊迷宮突破的核心不在於你是否找到了一本真理的書,而是你是否真的願意承認,你已經擁有真理,真理只是在你心裡,而不在任何外在書裡,也不在任何老師、宗教、學說那裡。

Jim:我明白了,你的意思是說我根本就不應該去那些各種外星人資訊和不知來源的大師資訊那裡尋求真理,真理是不在外在的,只有靠自己在內在探索才能找到,對嗎?

Taisha:沒有應該或不應該,只是你在面對這些資訊的時候,你可以思考:為什麼我會看到這些資訊呢,它們難道不也是在我的追逐中被我找到的嗎?

是我自己製造了它們,我究竟為什麼製造這些資訊呢?它們究竟是幫助我還是束縛我呢?

當你這樣思考,你就會知道,你看似已經覺悟,但其實還是在玩那個遊戲,只是以一種更微妙的方式在玩罷了,即使你看似在尋求解放,但是你行為的結果還是在給你建造一個新的、更微妙的囚籠。

你這樣理解後,你就知道那些資訊是什麼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為何會覺得你需要它們,你為何覺得他們是什麼對你會重要。如果你已經覺悟,你為何還要去尋求幫助你覺悟的事物呢?如果你沒有覺悟,這些追尋真的能讓你覺悟嗎?

當然,我們可以從另一個角度,從服務他人的老師和服務自己的老師對資訊教導的不同方式來看這個“外在追逐資訊”的岔路。

如果你的答案是從外在的書或者老師那裡獲得的,那些答案並不是你自己的,你只有自己找到並相信的答案,才是你自己的答案。

所以隨著你在愛的道路上走得越久,那些真正會幫助你的外在的老師給你解答的就會越少,老師會幫助你自己去找到答案——引導你回到自己,這是每一個服務他人的道路的老師必然做的事情。

所以,服務他人道路的老師,總是會覺得沒有什麼新奇的東西值得告訴你,真理總是簡單的,只是你自己沒有理解罷了。他們也清楚地知道,對你的指導越多,只會讓你更熱衷於追求外在的智慧,而不會開始向內探索。

所以他們會不斷給你講相同的內容,以至於大部分追求者會認為這些教導重複而囉嗦。

但是,當他們真的睜開愛的眼睛的時候,他們才會理解,這是真愛的教導,並且每句話都有自己的深意。

這是服務他人道路的老師一向的態度,他們從來不會告訴你,自己是權威,自己是領袖,自己是比你掌握的更多或者更高的存在;他只會告訴你,你知道所有的答案,因此你可以自己去尋找,你不用別人告訴你任何的秘密、技巧或者訣竅,也沒有人可能告訴任何你這類東西。

你本來就知道一切,但是你卻被自己的大腦阻礙了。老師的價值只是不斷地提醒你自己知道,你可以自己找到,而不是替代你做任何事情。

而服務自己的道路的老師,他們知道只有你不斷地尋找、不斷地陷入追逐和恐懼,他們才能真正地控制和操縱你和這個世界。

所以,他們會不斷地給你講各種新奇的技巧,並會給你各種各樣的建議,他們也會讓你不斷地向他們追尋,向各種外在的書、外在的技巧和外在的力量去追逐,而且每一次都不會告訴你完整的答案,於是你會在追尋中不斷地付出你的力量。

例如:他們也許會告訴人類屠殺動物肉食,動物的恐懼會在肉中產生有毒元素,因此要避免肉食,實行素食。

他們也許會告訴你,都市的媒體轟炸和周圍人的扭曲的慾望會給你的靈光體造成種種損傷,因此你最好遠離繁華的都市……等各種看似幫助你的建議,當然這些觀點和建議並沒有說謊,而且是可以獲得各種支援的事實,但是,這些教導的本質卻是控制和恐懼的。

他們還會告訴你在你的道路上有各種各樣的麻煩和陷阱,要這種技巧或者那種技巧才能避免,但是,你之後會想:為什麼你總是會遇到更多的問題,而需要更多的技巧呢?

總而言之,引導你追逐外在的教導,本質都是以控制和束縛為目標的教導。即使這些教導都是誠實的。這是服務自己的道路的老師的教導的本質。而引導你探索內在的教導,永遠是簡單、重複和單一的,真理就在你自己那裡,你不用作任何的追逐。

追逐內外合一的道路,內在的道路是簡單而唯一的。追逐外在分離的道路,卻可以因為分離而多姿多彩、花樣無窮,追逐外在你可以有無數的形式和變化,這也是服務他人和服務自己的道路的不同。

這就是不同模式的老師和他們不同的教導,但是,你不用依賴任何外在的方式來分辨,你自己一直都知道。

你只要不斷地問自己,在當下與太傻交流,即可知道一切。在未來,Jim,你會遇到無數的情況,在內在的合一和外在的追逐中作出選擇,你每一次經歷這些考驗,不斷地放下外在的追逐,不斷的回到內在的探索,你都會更加地接近你本來的自己。

當然,我並不是說,那些外星人資訊和大師資訊都是服務自我資訊,或者說它們是你覺悟的陷阱,我只是說,只有你自己才能阻礙你自己,是你自己的追逐阻礙了你自己,你在追逐中不斷地確認你自己還沒有覺悟,不斷地確認你自己還是匱乏和無知的,於是你就不可能覺悟,於是你也會一直處於匱乏和無知的狀態。

Jim:我明白了,那如果我並沒有追尋,但這些資訊卻以某種奇怪的方式出現在我生活中,如果那是太傻給我的呢?我如何去理解這些資訊呢?

Taisha:太傻給你的資訊確實不一定就是服務他人道路的資訊,也有可能是服務自我道路的資訊。

當你接收到這種資訊,既不要恐懼,也不用欣喜,你知道這是一個資訊,於是你閱讀它、理解它,與太傻一起感受它。感受它其中到底是愛還是恐懼,到底是服務自己的愛還是服務別人的愛。

於是你就會知道你需要的答案,和太傻給你任何其他的答案是一樣的程式。

記住,沒有任何人可能給你答案,只有你自己,太傻的“真”那裡,才有真正的答案。

你也不需要從任何的大師、外星人、經典、書籍、宗教、組織、團體那裡尋求任何的幫助或者指導,只有你自己才能真正指導你自己。

Jim:我理解了,原來我之前看到的一些流傳很廣的靈性讀物,創造了一個又一個的關於地球和宇宙歷史的故事,那些故事。似乎充滿了鬥爭、操縱、奴役和各種恐懼,即使這些故事都是真的,也只是某些片面的描述,對嗎?

還有一些描述複雜的宇宙結構的書,說有多少個宇宙,宇宙之間有多少的層次,然後誰誰是這個宇宙的王子,誰誰是那個宇宙的創造者,這些本質其實都是在說,有些人和另外一些人不一樣,更高階、更有力量或者更值得崇拜之類的,其實這些都只是一種恐懼和操縱的模式,對嗎?

它們的結果其實就是剝奪你的力量併為自己所用,是嗎?

Taisha:你其實可以自己找到答案,完全不用問我意見。我的肯定和否定其實對你都沒有意義。

但是,你還可以用思維創造規律的角度來看待這個問題。因為任何一種資訊都是創造產物,也必然遵循創造原則。

《太傻天書》中說:你是什麼,你就會看到什麼。如果你是愛,你就會看到愛,並且你只會看到愛。

同樣,如果你是分離,你就會看到分離;你是矛盾,你就會看到矛盾;你是戰爭,你就會看到戰爭。

所以,即使在最和諧的環境裡,分離的眼睛也只會看到分離。每一本書的作者,無論如何隱藏,如何偽裝,都不可能變成他不是的那個東西。

如果一本書用複雜描述這個分裂宇宙,那麼他就是複雜,就是分裂。

如果你一個人用戰爭描述歷史,那麼他本質就是戰爭的製造者。如果一個人眼中只有控制和奴役的思想,他看什麼都是不同的主人和奴隸的關係。

你可以用這種方式去看任何一種資訊。記住,愛的源頭只會看到愛,只會描述愛,只會散播愛,因為他只是愛。

在愛與合一的眼睛裡,一切都是愛,一切都是和諧,一切都不必擔心。

而其他的源頭,所傳播的和所描述的都只是他自己,與任何的外在的世界一點關係都沒有。

記住,你是什麼,你就創造什麼,你也就經歷什麼,這不是什麼人類的規律,而是萬事萬物的創造規律,不管你是外星人。靈性大師,還是地球救世主,都是一樣。

Jim:你這樣說,我就完全理解了。謝謝你這個教導,解答了我很多一直的疑惑呢!你剛才談了資訊的恐懼,談了資訊的迷宮的岔路,似乎還談了對外追逐的真理的岔路,還有其他的岔路嗎?

Taisha:所有愛的岔路都有一個本質,就是它們表面是愛,是理解,是寬恕,是接受,是服務,但是實質卻還是分離,只是更細微的分離,剛才說的資訊缺乏的恐懼只是一個幾乎所有人都會普遍遇到的岔路模式,因為這個世界一向將好學、求知作為和勤奮努力一樣的處世經典原則,從來沒有任何人懷疑過,他們也被幾乎所有人認為這是理所當然的。

於是走上愛的道路了,還是不忘繼續的“好學”“求知”。

但恰恰就是這些“好”與“求”成為了他們的阻礙,因為他們的本質還是行動主義,還是恐懼,只是更細微的恐懼而已。

其他的岔路有很多,例如我們以前提過的憐憫,即使不是對自己的親人,而是對所有受苦的人的同情,以一種普世大愛的方式表達的同情,這種同情的本質,也是一種分離。

也許你很難理解,難道同情不是一種愛嗎?難道看到受苦的人希望去幫助他們不是一種愛嗎?

但是,我既然指出這是一條岔路,肯定是有我的原因的,但是,你應該自己去尋找答案,你可以找到答案的只有你自己找到的答案,你才能真正地理解。我可以給你一些提示:同情和憐憫的本質是看到別人受苦,但是,真的有受苦嗎?

難道受苦不也是一種大腦的判斷嗎?難道苦和樂不也是一種分離嗎,真的有苦和樂的區別嗎?

如果你在同情中去幫助,去與製造苦難的人鬥爭,這不也是一種行動和攻擊嗎?那既然這樣,我們應該怎麼對待實際明顯在受苦的人呢,難道視而不見嗎?

這需要你很認真細緻地理解愛,理解愛的本質,理解究竟怎樣愛中沒有恐懼,愛中沒有選擇和分離。你也可以想一想上一次談話,我們談到的“為什麼公主被惡龍抓走,真愛的王子卻給他們自由”——記住,那是真愛。真愛就是自由。

但是這些更深層次的分離、更精細的愛的理解和平衡的問題,都是愛的道路的岔路。

即使第四層世界的探索者都要經過很多的世代的不斷努力,不斷從各個角度才能獲得的對愛的精細的平衡。

這些工作,不比你現在看清這個第三層次的社會的恐懼、追逐、分離和渴望的無意義要簡單到哪裡去。

愛是一個巨大的領域,有各種各樣的扭曲的愛、分離的愛、變形的愛,這些即使在第四層世界也必須要反覆體驗後才能獲得理解。

類似的岔路還有很多,比如我們以前談過的,與時間相關的幻覺模式——層次與級別幻覺、進展和步驟的幻覺。

這些在幾乎每一步的道路上都是一個主要的障礙。

我們為什麼一面說:“當下你就是覺悟的,你就是無限的,你就是太傻,沒有級別,沒有步驟”,然後我們又說:“愛有第一步,第二步,第三步呢?

我們既然說這個世界是合一的,為何又說這個世界模式有七個層級呢?”這不是明顯的矛盾嗎?

難道這些級別不也是分離嗎?這條道路上有很多這種看似是矛盾,其實是和諧統一的觀念,這些觀念都是你的大腦病毒製造的差距。

但是,差距其實並不存在。這些觀點在《太傻天書》之前的章節反覆提到,如果你不能透徹理解,你還是會進入這些時間、級別、差別所帶來的岔路。

所以,Jim,你要理解,太傻的道路的每一步都不是簡單的在遊戲裡面打打怪物、積累經驗就能簡單升級的,因為你在那個遊戲的世界裡實在太久了,即使你已經理解覺悟的意義,並且可以大部分時間自我警惕不進入分離,但是,你並不能在大部分的時候都保持當下的合一。

你還是經常地和你的大腦一起回到那個遊戲的世界,繼續玩一些微妙的小遊戲。這些小遊戲都是你的愛的道路上的岔路。

不管你是在哪個世界級別、哪種世界模式,這些岔道都是一樣以不同的方式存在的,只是越向高的級別,你要努力平衡的深度也就越深,你與你太傻的合一程度也就越高,你的覺醒也就越徹底,你也處於更大的合一和更少的分離中。

走出這些岔道,堅定地走在愛的道路上,將是你一直的目標。

你會以各種不同的方式鍛鍊這些目標,這不是一兩天、一兩世、一兩千萬年能實現的工作。等你到第五層的世界的時候,你就已經不再受生死的束縛了。

但是,那個時候,你還是會受分離的束縛,即使你可以無限制地與太傻溝通智慧,但是智慧掌握的深度也有不同的層次。你未來的道路還很長。

但是,時間並不存在,長短也沒有意義,岔路再多也僅僅只是幻覺,太傻已經在時間之外,知道你必然會迴歸。時間本來就是迴歸的工具,太傻只是幫你把本來需要無窮無盡時間才能完成的任務縮短,太傻消除時間。太傻就是奇蹟。

Jim:原來我未來還有那麼多挑戰!你說的那些岔路,我確實想都沒有想過,原來《太傻天書》確實提到過,比如:在當下,你就是覺悟的,沒有層次,層次都是幻覺。道路上的阻礙呀,需要努力克服的呀,也都是幻覺,那些都是大腦給你自己設定的障礙。

對於這些我覺得我理解了,其實我沒有理解,對嗎?我現在真的知道,我確實沒有理解,因為我確實時常地想:“哎呀,到底以後還有多少關卡呀?

到底還要克服多少問題和困難,才能升級到第四世界、第五世界,走到太傻的第二步甚至第三步呀?”

事實上,並不是問題導致我的阻礙,而是當我這麼想的時候,我的大腦事實上還是在玩遊戲,還是在遊戲中製造問題,對嗎?只是用一種我難以察覺的微妙形式罷了。

Taisha:更準確地說,你現在覺得你自己覺醒了,其實事實上只是醒過來了一會,確實睜開眼睛看了幾眼這個世界,你其實還處於某種半夢半醒的階段,經常會偶爾進去睡一會,偶爾有一下子醒過來,你並沒有完全的醒來。

完全醒來是你從第六層世界畢業後才達到的水平。那時,你已經完全脫離了時間,與太傻完全的合一。

當然,你現在在半夢半醒之間持續地努力維持清醒,你會偶爾地體會到未來第六層世界畢業的時候才會體會到的那種完全清醒的感覺——這也是佛陀描述的“涅槃”和一些宗教神秘體驗中的完美的合一的境界。

Jim:那這種完全的覺醒到底是一種什麼感覺呢?我其實很享受現在的覺醒的感覺,完全的覺醒該是多麼的一種美妙的事情呀!我在這個世界真的有機會能體驗到嗎?

Taisha:完全的覺醒是一種完全的當下,徹底超越時間和侷限的當下。那種感覺是無比美妙,也是無法用語言來表達的。

那是一種與太傻深入合一的境界,那是一種非常完整的體驗時間之外的無限的一的感覺,在那種境界裡,你會完整地感受你原來的樣子,在無限種的一種的感覺,感受自己的無限的本質和完整的愛的感覺。

你會徹底地在那一瞬間領悟太傻的教導和自己的存在的意義。不過,那種體驗是在時間之外的,用語言是無法有效描述的,你只能自己去體驗。

很多宗教體驗都描述過類似的感覺,用一種充滿神秘色彩的方式,那感覺是無比動人的。

雖然這種體驗到第五層和第六層世界很容易體驗到,但在第三層世界確實難度高了一些,不過沒有很多人說的那樣麻煩:“一個人一生只能體驗一兩次”那種,而且還有一些小技巧可以幫助你比較便利地獲得。

比如你要是能跑馬拉松了,你試著跑一次100千米,估計跑到70千米左右的時候,當你的身體完全耗盡的時候你就會體驗到這種合一的感覺了。

當你身體完全能量耗盡,你的大腦和其他的一些感覺系統也會因此而關閉,你就會體驗到那種感覺。

當然,不是每次跑都會體驗到,不過跑十次,怎麼也會出現一兩次。很多超級馬拉松的人就是因為喜歡這個感覺而熱愛這種很多人無法理解的運動。還有,有一些大師就比較喜歡用節食來體驗這種合一。

你看,就算覺悟的人,也不是像很多人想象的可以隨時隨地施展魔法種。

一些體驗和其他人的獲得的過程也是一樣的,原理和跑步也相同,餓到一定時候,身體和大腦耗盡了,然後就自然地體驗到了。

不過不是所有人節食都一定是為了體驗這種合一的感覺,也許僅僅是為了不再受食物束縛而進行的某種鍛鍊罷了。

各種其他的宗教,如一些印第安和原始部落的巫師,都知道各種獲得這類啟發的方式,比如伊斯蘭教蘇菲派的旋轉舞、印第安人會用一種熱帳篷類似現代人桑拿的方式體驗,這些原理其實都是完全一樣的。

不過這些方式獲得的合一的體驗很多都是比較隨機的,而且對合一體驗的深度也不是完全的,有的甚至會很淺,只是感覺身體的消失,然後會有一些比較淺的滿足感和幸福感。

你看過的村上春樹寫的《當我跑步的時候,我在想些什麼》裡面描述的就是這種很淺的合一的感覺。

當然,最有效、最直接、最不會受隨機性的體驗方式制約的體驗,就是透過冥想。冥想是一種主動體驗,和上面那幾種被動體驗是不一樣的性質的。

就好像一個人自己鍛鍊跑到的馬拉松的終點,另一個騎著車到的終點,即使都到了終點,對每個人的價值卻是完全不同的。

一般在冥想中,你要是能達到冥想計數5000左右的水平,保持鍛鍊一兩年怎麼也會體驗到好幾次。

你會愛上那種感覺的。等你到了五層世界中期和後期,你基本就是一團光了,你可以隨意用光製造你的身體,並以光的形式做時空旅行。

但是,你對你自己是光的接納程度還沒有到你能長期地生活在恆星裡面的程度。你只能偶爾地像你在地球上做日光浴一樣的,偶爾地在恆星和融合中感受某種完全的當下,和週末休息去度假一次感覺差不多。

但是,等你到了第六層世界,你會發現,恆星是你最喜歡的生活場所,你會像去上班一樣去到恆星裡面去做內在的工作。

Jim:我突然想起來,我剛看的《功夫熊貓2》那個電影也講過這種完全的合一的境界呢,還說,只要達到了內在平靜的最高境界就天下無敵了。

後來那隻熊貓不斷地在水裡感受到了,就真的天下無敵了。是不是冥想的最高境界真的是那樣。是不是與太傻溝通也會得到那種類似的作用和感覺?

Taisha:電影嘛,最後正義總是要戰勝邪惡的,否則就沒人看了。你總是問真實應該怎麼樣,我原來給你講的現實主義的電影,真實的肯定是不受歡迎的。

現實主義的《功夫熊貓》,熊貓在自己真的達到內在平靜的那一刻確實是天下無敵的,但是,他是肯定不會因此而去打倒對手的。他只是超越了自己,並在那一刻與完整的太傻合為一體了。那一刻,熊貓首先獲得的肯定不是什麼無敵的力量,而是首先獲得智慧與愛。

現實主義劇本的世界的覺悟的熊貓,會像耶穌一樣,對敵人笑一笑,說,“你無法殺死我,你只是在殺死你自己罷了,所以放下你的屠刀吧,我將帶領你走向光明。”

覺悟的熊貓是肯定不會再去戰鬥的,戰鬥本身就是幻覺和恐懼的象徵,你無法在恐懼中覺悟。

覺悟的熊貓會和耶穌一樣,即使要被殺死了,也不會使用什麼奇蹟的力量。

也許這個時候,路上突然一個水坑把敵人絆倒了,於是敵人自己把自己淹死了,這倒是奇蹟作用的結局,真正的奇蹟都是在無意識中施展的,只有在太傻的指導下才能施展奇蹟。

但是,要是這麼編劇,或者編成熊貓被殺死之後,又和耶穌一樣重生了,肯定所有的觀眾都要扔臭雞蛋說:“這太沒意思了,這不完全是宗教片嗎!”不過這是事實,世人覺得沒意思的都將是事實。

當然,這個是叉開的話題了,我只是希望你瞭解,與太傻溝通,甚至那種完全的合一都不是什麼很艱難的事情,不是非要像熊貓那部影片裡描述的那樣,非要被打得吐血了才體驗到,這些想法都是你體驗太傻的障礙。

這個過程本身是一個可以輕鬆自然的過程,即使那種深入的合一的體驗不是每天能做到的,那種隨時的溝通肯定是隨時都在發生的。

Jim:好吧,我怎麼看你現在有點像那個烏龜了,話都是發生之後才記得說,如果它早點告訴那隻可憐的浣熊,說得再清楚一點,就不用再幾十年枯燥地打坐了。你要是早告訴我跑100千米就能體驗這種感覺,我就不用費力到現在才走上太傻第一步了。

要是我在半年前就嘗試體驗一次,肯定在第三次談話之後我就會徹底相信的,又何至於多花了半年時間呢?

Taisha:半年前,就算你體驗到了,你也只是會把它作為某種類似喝酒喝高了以後的特殊感覺,當你沒有完全的修正顛倒的幻覺的時候,不管你體驗到的感覺怎麼真實,你也只會將它當做幻覺處理。

其實,這類體驗你肯定讀到過,《當下的力量》那本書一開始不就是描述這種感覺嗎?

但是,你剛才對為什麼我沒有儘快告訴你一些資訊的疑問說明你還是在進入分離和追逐。沒有更快或更慢,對快慢的追逐、對覺醒階段和層次的渴望,這也是愛的道路的一條岔路。

Jim,當你嘗試追求更快的時候,你就是在恐懼更慢,這種恐懼會阻礙你。你只有完全忘記還有“快慢”這回事,完全地確認時間根本沒有意義,你才能真正地超越時間,去走向與太傻的合一。

太傻在時間的盡頭等著你,他堅定地知道你必然會回來,時間只是你用來理解自我的一個工具而已,工具就是工具,無所謂長短、快慢,但是你對長短快慢的追逐,卻會成為你的阻礙。

為什麼我們會用各種層次、步驟和階段來描述與太傻完全合一之前的階段,並不是因為那些真的存在。

核心的原因僅僅是,你還沒有完全接納你自己,完全理解你自己的無限,你還是覺得自己是有限的。你對自己的幻覺,在幻覺中的自己與無限的自己的差距,才製造了這些層次、步驟和階段。

但是,不管我們怎麼描述這些層次、步驟、階段,我們也反覆強調你的真相——你是無限的,你是已經完全覺悟的,你就是太傻。

只有你也不斷地提醒自己這些,你才可能不斷地接納自己本來的無限,一步步消除那些幻覺差距和層次。在這個過程中,任何的恐懼、追逐、期待,都是你接納無限的自己的阻礙。

就好像你對快慢的追逐也是阻礙的一部分。時間僅僅只是一個工具,這一點我們其實一直在反覆地說,但是,你並沒有完全相信,因為你的相信是有層級的,於是你自己製造出了通向完全覺悟道路的層級。

所以,Jim,所有的層次、世界模式、發展的路徑,都是你自己製造的,他們和時間一樣並不存在,你唯一要做的只是不斷地鍛鍊,在愛與智慧中完全理解並接納你自己。

當你真正地完全接納那個原本無限的自己的時候,你就是完全自由的、完全覺悟的,你就是太傻了。這就是奇蹟真正的含義——奇蹟就是“你成為太傻”。而奇蹟的道路就是你在愛與智慧的合一下,通向太傻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