崀山山頂,夜風呼嘯,花中流身軀顫抖,一邊打著寒噤,一邊雙手用力搓著自己的臉頰,試圖喚回一絲溫暖。話語中的顫聲毫不掩飾他此刻的麻痺感和寒冷:“瘋和尚,你對我做了什麼?”
然而,三垢和尚的反應出乎意料,神色一怒,袖袍猛地一揮,一股無形的內力如排山倒海般湧來,花中流無力抵抗,幾乎是瞬間就跪倒在地。三垢和尚的聲音裡充滿了訓斥:“小子,你真是不知好歹,為師救了你一命,你不感恩,還敢出言不敬?”
花中流昂首挺胸,怒氣衝衝地反駁:“我才不要拜你這瘋和尚做師傅呢,你那點心思還是早點死了吧!”但他的言辭似乎沒能觸動三垢和尚的怒火,只見他突然露出一抹狡黠的笑容:“你放心,拜我為師,不必做和尚。密宗修行有雙修之法,你若當我徒弟,我倒是可以一併將你的陸飲溪小姐也帶走。”
花中流聽罷,怒不可遏:“無恥,你個不要臉的瘋和尚!”
三垢和尚接著正色,“難道你不想和你的陸飲溪小姐相伴?在你昏迷時,嘴裡可是不斷呢喃著她的名字。”花中流聽聞此言,臉色一變,沉默不語,羞愧交織在一起,顯現無聲勝有聲的尷尬。
隨著對話的深入,三垢和尚的語調漸漸變得悠長起來,“你這個無心之人,真不知有何情愛可言。”花中流震驚地盯著他,“無心之人?那又是何意?”
三垢和尚朗聲解釋:“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正是你的無心之體,更適合我佛。無心悟佛,即見如來。”
高山之巔,花中流陷入沉思,這個突如其來的“無心之體”之名,這個未曾聽聞的佛學理念,是在指引他通向一條新的道路嗎?
三垢和尚卸去內力,花中流慢慢站了起來,憤怒的說道:“什麼無心之體,不懂。我們中原之人,只修仙論道,不懂你的佛。”三垢哈哈的笑道,”仙源已失,你們修道如何成仙。唯有參悟我佛,方能涅槃如來。”
空明月光下,三垢和尚的行為突兀而果斷。他的手掌微微一動,便見藏匿於花中流懷中的傳家寶典——“鏡湖心法”不受控制地飛離,懸浮至三垢的手中。他隨意翻閱了幾頁,看似對其中的內容不屑一顧,隨手便將書籍拋棄在花中流的腳下,輕蔑地道:“若你終日沉迷於這等下乘心法,恐怕你這輩子也休想窺探到成仙的門徑。”
花中流原先的憤怒受到了一記當頭棒喝,然而轉念一想,他心中暗自得意——畢竟這“鏡湖心法”是需要口訣才能深入瞭解的,這和尚憑他目光幾掃,又豈能真知其稀世奧秘。然而,三垢和尚宛如有洞察他心思的能力,輕笑道:“你以為我看不懂麼?”三垢和尚神情淡漠,徐徐說道:“微撮穀道暗中提,尾閭一轉趨夾脊;玉枕難過目視頂,行至天庭稍停息;眼前便是鵲橋路,十二重樓降下遲;華池神水頻頻咽,直入丹田海底虛。”
在崖頂之上,三垢和尚口中喃喃的,竟是“鏡湖心法”中至高的修行秘訣。花中流本已經對這位出現於生死關頭的神秘和尚心生疑竇,現在又聽得對方脫口而出陸家傳承的絕學,更是驚異得瞪圓了雙眼,不解其意。
三垢和尚言辭之中,自有一股莊嚴與深邃。他繼續淡淡地啟示道:“你們中原人士修行,多著眼小周天之途,與外物互為輔助,企圖藉此抒發生命之道意。若幸得天地仙源相助,或許真得一日能昇仙大羅天。我佛修行,則是從大周天著手,立基於無盡的空性,鍛造金剛不壞之身,進而入無相之境——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凡所有相,皆是虛妄。”
在他的聲音中,藏著無邊的智慧與悲憫,指出了修行之道中的一種根本差異。他的話語,顯然不只是為了炫耀知識,而是在開啟一扇窗,讓花中流看到了修行的另一方天地。
花中流原以為自己所學的就已經是至高無上的修行之道,但聽了三垢的話,才恍然大悟,他不過是坐井觀天。不過,心中的固執與驕傲不允許他輕易低頭,他強嚥了心中的震撼,忍不住反駁:“實屬胡說八道。你佛門的空談,又怎能與我們的天道相提並論?”
然而三垢和尚不怒反笑:“所謂色亦是空,空即是色,天道與我佛如來的辯證,非一言半語可明,非一腔熱血可解。學透生死,了悟苦海,方能身心自在。”
花中流的心一陣激盪,那是對另一個修行領域的嚮往,也是對迄今為止一切認知的動搖。月下的崀山,安靜祥和,但花中流的心海卻是波濤洶湧。三垢和尚的話,似一道清流,沖刷著他心中的迷惘,激起了層層思潮。不知從何時起,他開始重新審視自己的道路,以及究竟何為修行之真義。
三垢和尚在那一刻彷彿變得凜然而高遠,他靜靜地盤膝坐下,隨手一揮間,釋放出一股難以言喻的力量。一時間,花中流感到自己的身軀不受控制地被提升到了空中,倒立著,與三垢和尚的頭部恰恰相對。金色的光芒環繞二人,佛家經文如同活水般湧動,在這片光海中飄忽變換。
花中流嘗試去動彈,卻發現身不由己,連發出聲音的能力都消失了。他的腦海中不斷地浮現出古老的經文詞句,其間穿插著各種佛祖和菩薩的形象——大日如來、時輪金剛、勝樂金、觀世音、二十一度母、金剛薩埵、密集金剛、歡喜金剛、大輪金剛……一個個震驚的形象彷彿呼喚著何為絕對的修為。
他彷彿置身於極樂世界,那裡高峰排列,怪石峻峭,奪目的花草植被映襯著仙氣飄飄的景象。在這個幻象之中,他看到了仙猿、綵鳳、青鸞……這些神韻動物在極樂世界中恣意舞蹈、嬉戲,尚且這樣遒勁生動,在那裡天地間自有一番神奇壯麗。
更有令人心神俱搖的一幕——成百上千的阿羅、揭諦、比丘尼、比丘僧、優婆塞、優婆夷諸大聖眾,在慈悲的佛陀面前恭聽法音。他們聚集於寶蓮臺下,每一位的面容都透出虔誠與寧靜,令花中流內心泛起難以抑制的震撼與敬畏。
在這個無聲卻無比莊嚴的場面中,花中流感受到了佛法的博大精深和生命的真諦。他過往的劍修之路似乎在這一刻變得不再那麼的絕對,一種全新的悟道意識在他的心中悄悄生根發芽。
深深的感悟讓花中流的迷茫逐步消散,他感覺到自己的心靈正在被一股神秘而強大的力量洗禮,獲得了一個前所未有的清明和平靜。這一切,似乎預示著他未來的修行之路將變得異常廣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