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嬴政平了叛亂,殺了嫪毐】
【把兩個同母異父的弟弟裝到袋子裡,舉起來摔死了】
【好傢伙,嬴政靠著自己的不懈努力,終於又變回了獨生子女,也是沒誰了】
天幕裡的話,簡直是不堪入耳。
這種宮闈秘辛,是妥妥的黑歷史,丟盡了大秦王族的臉。
趙姬作為一國的國母,做出來的事卻讓自己兒子成了全天下的笑柄。
雖然,這些早已經是公開的秘密了,但真的把如此殘忍的畫面給放出來,視覺衝擊力還是很大的。
那可是活生生的無辜的小孩子啊!
秦朝的百姓們看到之後,不敢相信,皇帝家怎麼這麼亂。
“村口的李寡婦,死了男人之後都沒做出來偷野漢子這種不要臉的事!王后怎麼還偷養野孩子啊,都不如咱們這種村婦!”
“皇上也太殘暴了吧!那可是他親弟弟!小貓小狗也不能隨便弄死啊!”
“這種損害陰德的事情做多了,會遭報應的!”
“你們都趕緊閉嘴吧!這種話如果傳出去,腦袋不想要啦!”
秦始皇抿著嘴角,眯起眼睛,可是他握著劍柄的手早已青筋爆起,顯示著他的內心其實並沒有像表面看上去那麼平靜。
父王剛去世沒兩年,母后趙姬在咸陽宮住得好好的,卻突然說自己有病,要去雍城居住養病。
嬴政想不通,什麼病非得離開咸陽城才能養?
母親彷彿去意已決,甚至都不願意編一個合乎情理的謊來騙自己兒子。
嬴政當時就起了疑心。
很快他就透過耳目打探,瞭解到,母親哪裡是去養病。
他母親作為秦國的太后,一個寡婦,和情夫嫪毐跑到雍城養胎去了。
一開始,嬴政以為母親不要他了。
但他又心懷愧疚,他想起了自己剛當上秦王那會兒,母親還埋怨過他:
“這個王位有什麼好的!我兒當了王,笑容都從臉上消失了,也沒空來看阿母了……”
嬴政又想到了自己的曾祖父秦昭襄王。
曾祖父的母親,秦宣太后,除了義渠君,還養著別的許多男寵,也是生了兩個私生子。
曾祖父能容得下,他也能容得下。
如果母親開心的話,男寵,只是玩物而已。
那兩個私生子……秦國也不缺這幾口吃的,姑且就讓母親先養幾年玩玩,解解悶。
母親後來又回了咸陽,在朝堂上依然和呂不韋勾結,以太后的身份監國,越過還沒有親政的嬴政,也開始插手國家大事了。
她甚至和情夫嫪毐都開始不避諱被外人看到了。
接下來的五六年,嬴政忍著怒火,裝作什麼都不知道,和母親依然像以前那樣相處。
本來可以暫且就這麼相安無事下去。
可是姦夫嫪毐越來越擺不正自己的位置,他開始以嬴政的“假父”自居。
都有了封地,還被封為了長信侯,嫪毐還是不滿意。
他甚至還想謀反,自己做秦王,立他和趙姬生的野種當王。
在嬴政眼裡,嫪毐錯了,他居然起了反心,要覬覦本不屬於他的,秦國祖祖輩輩傳下來的王位。
母親也錯了,別的太后都是拼命幫著兒子爭權,爭名分。
而她,反過來要夥同情夫,把矛頭對準了曾經在趙國和她相依為命的兒子。
那天,以雷霆手段給擺平了叛亂,車裂了嫪毐,用最殘酷的手段清除其黨羽以後。
早就殺紅了眼的嬴政當著母親的面,把那兩個孩子裝在布袋子裡,讓侍衛摔了下去。
一開始的第一聲比較悶,孩子還有微弱的呻吟聲。
接著再摔,就聽到了骨頭的錯位聲和頭骨爆裂的聲音。
一聲哭鬧都沒了。
屋裡死一樣的安靜。
眼睜睜地看著孩子都沒了,趙姬心疼的失去了理智,她掙脫侍衛的阻攔,瘋了一樣撲到嬴政身上聲嘶力竭地哭打:
“我怎麼會生出你這麼殘暴的兒子!”
“你不是我兒子!從此以後我們一點母子情分都沒有了!”
“你只是藉著我的肚子出生的秦國的王而已!”
“他們可是你的親弟弟呀!你怎麼這麼狠心!你還是不是人!”
嬴政一動不動,任由趙姬對自己撕打。
一時氣急,他也不想認這個做事由著自己心性,絲毫不考慮後果的傻女人做母親了。
“先王去世多年,成蟜也走了,寡人如今何來的弟弟?”
嬴政冷冷地把母親推開:“寡人殺的,是反賊嫪毐的兒子。”
嬴政不懂,他是被反賊暗害的物件,他才是苦主。
可是現在,怎麼感覺自己是害得嫪毐一家四口天人永隔的罪人似的。
明明是偷情的狗男女,嫪毐和母后居然整的跟真愛似的。
父王去世的時候,母親都沒哭的如此傷心。
好好好,嬴政想著,母親和嫪毐一家四口,父親和成蟜他們一家三口。
只有他是多餘的外人。
他很想告訴趙姬,寡人才是這個世界上最在乎你的人,可是卻被你傷的最深。
那天,心灰意冷的嬴政命令,把太后永遠囚禁在棫陽宮,再也不要見她。
可是那些大臣不同意秦王如此對待母親,一國之君,怎能對母親如此不孝!
幽禁生身母親,簡直大逆不道!
一波波的大臣過來勸他。
嬴政:母后為了自己的私慾背叛寡人。
大臣:因為……所以……你不能不孝順。
嬴政:誰說以後不見她了,將來寡人死了,還是能和她於九泉下重逢的。
大臣:雖然……但是……你這麼做有違孝道。
嬴政:你們非得讓寡人把她請回來,繼續供著是吧!把她當成一個朕向天下展示自己孝道的工具!你們就開心了!
大臣:王啊,你心胸要寬廣些……要學習秦昭襄王,對待宣太后那樣。
不說這個,嬴政還不來氣。
她的母親,不配和秦宣太后相比。
秦宣太后,為了兒子嬴稷可以做一切,親自刀了情人和私生子。
而他的母親趙姬,為了情人可以刀自己兒子。
大臣:拋開事實不談,陛下難道就沒有做錯的地方麼!
嬴政:????
一個個的裝什麼大度,裝什麼好人,事又沒落在你們自己頭上。
後來,這些大臣就被盛怒的嬴政推出去殺了。
嬴政下了詔,誰因為太后的事來勸他,誰就死。
可還是有源源不斷的大臣來赴死。
這些大臣,不是從孝道出發,就是從大局出發,直接和國家大事掛鉤,說他囚禁母親,好說不好聽,傳出去了,將來其他諸侯國怎麼看他秦王。
大臣:陛下,您好歹得在乎一下自己的名聲啊!
嬴政:無論寡人做的是好事還是壞事,那些儒生都不會說寡人的好。
嬴政:奮六世之餘烈,背七世之罵名,無所謂,人早就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