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7章 諸卿,這可是好東西,乃是儲物戒指。

百官:???

這戒指究竟是什麼?為何大王忽然這麼高興,而且方才那些奏摺消失到哪裡去了。

還有,公子怎麼每次都送完東西就離開。

你這樣,我們怎麼拍你的馬屁呢?

怎麼在你面前混臉熟啊!

真是一點機會都不給嗎?

本來其中一些官員心裡已經打好草稿,準備大誇特誇一番趙辰。

只可惜,趙辰是一點機會都不給他們啊!

“父王,七弟給您的戒指是什麼東西?”

扶蘇好奇的問道。。

“哈哈,扶蘇,諸卿,這可是好東西,乃是儲物戒指。”

“儲物戒指?”

“大王,是臣理解的那個儲物戒指嗎?能夠儲存物品的儲物戒指。”

“不錯,正是,這一個戒指其內的空間就有百米見方,如此龐大的空間,在接下來 的戰爭之中可以用來裝糧草,武器等等,如此一來,其他國家怎麼可能知道我大秦的糧 草補給怎麼來的,這樣一來絕對可以打他們一個措手不及。”

“這麼大。”

“真是太好了,果然,七公子每一次都能給我們帶來鉅大的驚喜啊!”

“七公子真是太強大了。”

“大王,既然公子再次送來神器,等到明年開春,我們該從哪一國開始下手呢?”

“正好,諸卿就在這裡討論一番吧!韓國已經覆滅了,諸卿以為我們接下來該從 哪一國下手。”

“大王,末將以為,先拿魏國開刀。”

“哦,蒙將軍為何如此說。”

“大王,魏,趙,楚三國先前為了韓國陳兵邊境威逼我大秦,既然現在韓國已 經被拿下,自然我們就要讓他們付出代價。

而且,魏國披甲門先前還派人來刺殺公子,自然更不可能放過他們。”

“大王,臣以為蒙將軍所言不錯,而且魏國與我大秦接壤,出兵正好!”

“大王,末將不同意蒙將軍提議。”

“哦,王賁,你有什麼建議。”

“大王,臣以為先拿下楚國為好。”

“說說看!”

“大王,不要忘記土豆和紅薯,田非可是說過,在楚國那溼熱氣候下,土豆和紅薯 可以一年三熟,如此之下,必須儘快拿下楚國,才能讓我大秦百姓得到更多的食物,徹 底沒有飢餓困擾。”

“王賁將軍說的不錯,楚國是其他六國中最強大的國家,拿下楚國,其他幾國根本 不足為慮。”

“大王,臣贊同王賁將軍所言,先拿下楚國。”

很多大臣一臉贊同,唯有一人臉色難看。

此人正式昌平君。

要知道他爹可是楚國之人,還是皇族。

昌平君是在他爹在秦國當質子的時候出生,然後等到他9歲的時候,他爹死了,骨 灰呢運回了楚國,但是他和他娘還是繼續留到了秦國!

雖然他現在是秦國昌平君,但畢竟是楚國皇族。

現在卻聽到這些人正在商議進攻楚國,他的心裡能高興才怪了。

本來呢?

這個昌平君會在接下來的嫪毒叛亂之中立下大功,成為大秦丞相,這是他事業的巔 峰期了。

只可惜,呂不韋早早被罷免,嫪毒還沒有進入王宮。

這麼一來,他現在還只是大秦一個不大不小的臣子罷了。

而且,本來,在接下來大秦覆滅韓國之後,就該是他事業的第二個高峰期了,這 一次,韓國新鄭會出現反叛,反抗秦國。

那時候韓國王族都被囚禁在秦國攻佔的前楚國首都郢陳,為了穩定郢陳的局勢, 秦王派昌平君前往,也是利用其楚國公子的特殊身份安撫當地楚人。

這已經算是放虎歸山了啊!從這就開始昌平君作為楚國公子的事業了!

這就是著名的郢陳叛秦事件,昌平君以其楚國公子身份在秦軍後方反秦,郢陳附近 原楚地的人民和原韓國的人民響應,雖然在李信回軍後,郢陳一度被秦軍奪回,但最終 楚軍擊敗了秦軍。

昌平君不僅收復了楚國前首都郢陳為中心的失地,更趁勢西進深入至原韓國境 內,秦王只得起用王翦,也是這個決定讓昌平君成為了楚國國王!

王翦以六十萬人討伐楚國的時候,取得郢陳以南至平輿,俘虜楚王負芻,這時候楚 國的將軍項燕立昌平君為楚王,於淮南繼續反秦,昌平君就這樣當上了楚國國王!

但是小小楚國到底不敵秦國大軍,最終被消滅,昌平君自殺, 一代英雄就此隕落!果 真是時勢造英雄,歷史容不得馬虎!

當然這些事情在這裡自然是不可能發生了。

一切還都是趙辰的緣故。

可以說,趙辰的到來,改變了太多了。

甚至於,現在的昌平君恐怕也意識到楚國已經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了。

面對如此強大的大秦,楚國那什麼抵抗呢?

那六十萬項家軍嗎?

在大秦如此強大的武器面前,楚國根本沒有絲毫勝算啊!

看著朝堂上這些文武大臣都在興奮的討論大秦接下來進攻哪一個國家,有什麼好 處。

他就像是一個局外人一般看著這一切,聽到他們討論拿下楚國之後的各種好處,他 沒有絲毫心思,只能沉默應對。

當然,根本沒人在意他的心思。

如果你老老實實做你昌平君,作為大秦的臣子,那自然是好好的。

若是不老實,那麼也就沒有必要活著了。

“大王,末將以為,還是先進攻趙國最好,不說大王在趙國受苦,我們大秦與趙國 本身就是世仇,先拿下他們也算是告慰大秦那些死亡將士,讓他們知道我大秦終於滅掉趙國。”

尉瞭出言道。

這一下,很多臣子表示贊同。

怎麼說呢?

大秦和趙國算是世仇,幾百年來,可以說大大小小的戰爭數不勝數。

但是呢?

原本兩國都是出自一脈,兩國同宗同源,都是贏姓趙氏,秦、趙共同始祖是伯益, 也稱大費。

是黃帝的後裔,大費在堯舜時期協助大禹一起治水,因治水有功,被部落首領舜帝 賜姓嬴。

大費也成為聯盟部落的執政官,大費氏族在夏王朝和商王朝時期都是當時的貴族, 大費長子大廉的玄孫中衍因為商王駕車有功,被商王看重,商王將兩個女兒分別嫁給中 衍、孟戲兩兄弟,贏姓部族也成為商王朝的貴族。

中衍有兩個玄孫季勝、惡來,二人便是秦國和趙國的先祖,惡來是秦國的先祖,季 勝的後裔是趙國的祖先。

二人都為商紂王帝辛效力,是帝辛的寵臣,在周武王姬發滅亡商王朝時,惡來被姬 發所殺。

惡來的五世孫便是秦國的始封君秦非子,秦非子因為周天子養馬有功,被周天子賜 予封地,得以建立附屬國,秦國為此誕生。

季勝的玄孫造父因為周天子駕車有功,被周天子賜趙城,趙氏為此誕生,造父是漢 族趙姓之始祖。

造父的後代成為春秋中原霸主晉國的貴族大夫,最終在三家分晉後,趙國始建。

秦國因被周天子封秦地,秦非子也號稱秦贏,國家為此稱為秦國。

趙國因周天子所封城池為趙城,之後建國也稱為趙國。

這就好像兩兄弟分家,卻因為家產不同,直接成為了世仇。

一祖同宗”的兩國直接就是一對不共戴天的死敵,在春秋戰國時期,兩國是一對不 折不扣的冤家,趙國作為秦國最強勁的對手之一,一直和秦國作對。

而秦國在幹掉趙國後才逐漸統一中國。

趙國人稱為趙人,秦國人稱為秦人,兩國的君主雖然都是贏姓趙氏,但是身為一國 之君,身在高位,要謀其職, 一切要為自己的國家,自己的子民考慮,兩國因為政治形 勢如果結盟便是盟友,如果開戰,便是敵人。

秦國到了戰國中後期,迎來了秦獻公和秦孝公的改革,秦獻公廢除人殉制度,為秦 國保留了人才,其在位時的改革也為兒子秦孝公時的商鞅變法奠定了基礎,之後秦孝公 重用商鞅,推行變法改革,秦國為此逐漸強大。

秦國最終發展稱為戰國後期最強大的國家,秦國在秦孝公時逐漸有了吞併六國, 一 統天下的雄心大志。

秦國在經過商鞅變法日益增強,而同時期的趙國也不甘落後,趙國在國君趙武靈王 為了國家強大,便推行“胡服騎射”。

在這次改革後,趙國建立起以騎兵為主體的一支軍隊,而盛極一時的中山國也被趙 國所滅。

趙國在胡服騎射之前,經常敗於齊、秦、魏等國,被迫割地求和,趙國幾乎沒有還 擊之力,在實行胡服騎射後。

趙國成為出秦國外,國家最強的國家,也為此成為山東六國中實力最強的國家。

趙國雖然變強了,但對一心想要統一天下的秦國卻不是什麼好事,趙國作為同宗秦 國的鄰國,也是秦國東進的阻礙。

秦國想要東出兼併六國,也勢必要將趙國攻滅,將趙地併入秦國版圖,兩國為此不 斷爆發戰爭,關係也開始不斷惡化。

趙國和秦國戰爭頻發,趙國是秦國一統天下,東進路上的絆腳石,秦滅趙國,勢在 必行,兩國雖然同宗,但各為其利,因經常發生戰爭,兩國關係逐漸惡化。

接下來,秦國與趙國之間經歷了大大小小的戰爭可謂不計其數,閼與之戰,秦國失 敗,喪失五萬大軍。

也讓大秦向東兼併的兵鋒受到巨大的挫折,加上秦國之後幾年內,太子,太后先後 去世等原因,秦國內部出現動盪,秦國在四年中沒有在向趙國發動戰爭。

之後就是最大的,也是最慘烈的長平之戰。

秦將白起在長平大敗趙軍,而白起的作戰特點善於野戰,戰必求殲,以殲敵有生力 量作為主要目的的殲滅戰思想。

最終白起將投降的40萬趙軍集體坑殺,秦國此舉讓趙國舉國上下一片震驚,此戰雖 使得趙國元氣大傷,但也讓秦趙兩國成為了世仇。

一直到現在,秦趙之間都是如此。

在加上大王在趙國那不好的童年,現在怎麼可能會放過趙國呢?

自然是第一時間拿下趙國吧!

雖然此言是尉瞭提出來的,很多大臣也都贊同。

他們紛紛看向贏政,看他會做出什麼決定。

嬴政沉默了。

在這三國對比之下,魏國到還真成了不著急進攻的那一個了。

拿下楚國,土豆和紅薯能多收一次,那可是幾百萬甚至上千萬斤的產量,由不得嬴 政不動心。

但是趙國也是一樣。

可以說,從秦惠文王開始,大秦首先想要拿下的就是趙國。

若不是趙國的話,他們大秦早就東出了,怎麼可能等到現在呢?

這還真是一個兩難的選擇。

只是。

贏政看著面前的儲物戒指,忽然反應過來,為何要選擇呢?

乾脆三管齊下不就行了。

拿下韓國,等到明年開春,糧草充足的情況下,可以直接進攻三國啊!

也不必急於一下子將三國拿下。

慢慢圖之,等到土豆紅薯再次成熟,有了足夠的糧草,在派出更多大軍一 舉攻入三國都城不就可以了嗎?

看來自己還是陷入了思維誤區。

以大秦現在的實力,完全可以三線作戰。

有那些武器的加持,僅僅幾萬人就能進攻一國啊!

一念至此,贏政緩緩開口。

諸位愛卿,孤打算明年開春之後,三線作戰,既然三國可以陳兵邊境威逼大

秦,那麼大秦自然要給予回應,明年,三路大軍齊出,同時進攻魏趙楚三國。”

“大王,如此之下,恐怕大秦軍隊不夠用。”

“丞相切勿多慮了,大秦現在此一時彼一時,出征三國並不需要多少軍隊,配合飛 行機關鳥和那些武器,幾萬人就能拿下城池,再說,孤也不打算如同覆滅韓國一樣那麼 快速,可以徐徐圖之,等到土豆紅薯再次成熟之後,就是大秦大軍全面出動的時候了。

不僅如此,那個時候,我大秦將士的實力將再次增長,以以敵十,敵百都是很簡單 的事情孫。

這種情況下,還有什麼顧慮嗎?”

聞言,百官也反應過來,好像還真是這樣,他們還陷入到了原本的作戰誤區之中 了。

大王這麼以提醒,他們也反應過來。

現在的大秦今非昔比,想要拿下一國,已經不用動用太多軍隊了。

“大王英明!臣贊同三國同時出兵。”

“大王英明!臣等贊同三國同時出兵”

“哈哈,好,好,諸卿接下來就開始制定三線作戰計劃吧,還有三四個月時間,足 以制定好完整的計劃!散朝!”

“大王萬安,臣等告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