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蒙德考研篇--漓潵,散兵,阿貝多
“阿帽老師!我們這是要去哪兒啊?”
少年跟在散兵的身後,不遠處是蒙德的雪山。
“還記得所謂的「迴圈之理」嗎?”
漓潵點了點頭:“記得的,記憶是活著且流動的,不會消失,對於降臨到提瓦特的生靈而言生命就是一個「累積記憶」「培養記憶」的過程,「死亡」並不是真正的死去,只是「記憶」的消失,而失去的「記憶」迴歸地脈的迴圈,為下一個生命的誕生提供養分。”
散兵點了點頭,他抬頭說道:“我曾聽聞過一首阿伊努式歌謠,根據這首歌謠的說法,「靈魂」會乘坐船去往月亮,在月亮之上的金色大屋中存在著管理靈魂的女主人。”
“而「靈魂」與「記憶」在「迴圈之理」也可稱之為「輪迴」中,最終都會迴歸地脈迴圈。”
漓潵思考著搖了搖頭:“如果按照「輪迴」的說法這個歌謠的傳聞是相互衝突的,但也有另外一種可能,那就是「月亮」與「地脈」有聯絡。”
漓潵像是想通了什麼一樣:“阿帽老師,所以我們這次來龍脊雪山的目的是這個啊?就是我之前的那個……”
散兵點了點頭:“不錯,看來你學聰明瞭不少,倒是值得誇獎。”
“嘿嘿”漓潵撓頭一笑,在雪山的入口發現了一個熟悉的身影。
“誒?阿貝多!?”
散兵回過頭,看著一臉震驚的漓潵又望望前方那個模糊的身影:“你認識?”
“之前遊歷的時候認識的一個頗有學識的鍊金術士,是個很厲害的人呢,他很瞭解雪山的阿帽老師!”
“哦?”散兵跟著漓潵朝著阿貝多的方向走去,他正站在路的中央畫著不遠處的景色。
“阿貝多!”
漓潵喊了一聲,朝著轉頭的阿貝多揮了揮手。
阿貝多回頭,就看見了一個熟悉又陌生的身影臉色頗為震驚:“是你啊,好久不見,漓潵。”
“好久不見啊!阿貝多,這位是我的老師!阿帽老師!”
散兵走向前去點頭致意,阿貝多點了點頭看著散兵身上的裝飾和模樣道:“你好,我是阿貝多。”
“阿貝多!你有空嗎?我最近在為了論文到處收集資料,能幫個忙嗎?”
阿貝多笑著點了點頭:“倒也不是不行,只不過……我並非完全空閒。”
漓潵看著他那笑意瞬間就明白了什麼,拉著阿貝多小聲說道:“等一下給你研究我的尾巴!”
阿貝多立馬改了口:“既然是你的請求,我自然不會拒絕。”
阿貝多笑了笑:“跟我走吧。”
路上,漓潵跟著阿貝多說著他論文研究的課題,阿貝多摸著下巴走在前面。
“說道傳聞和傳說,我倒是聽到過一些。”
他清了清嗓子:“「當蔥蘢的都城為山嵐所封藏,不絕的雪暴屏斷清涼的月光,其間生機與每個中斷的故事,皆被自青空墜下的長釘貫穿…」
漓潵沉思著:“自青空墜下的長釘貫穿……”
“說的是龍脊雪山高處的寒天之釘嗎?”散兵突然出聲,阿貝多點了點頭。
“是的,所以這次我帶你們來,就是前往寒天之釘,請不要介意,一是因為朋友的請求,而是你們所研究的「迴圈之理」我很感興趣,關於「地脈」和「迴圈」我也未曾放棄過研究,一切都只是為了世界的「真相」。”
阿貝多笑的淡然,隨即帶著兩人攀爬向上,過了許久才到達了寒天之釘所在的地方。
漓潵有些被眼前的景色所震撼,雖然早在這之前也來過龍脊雪山,可當時的他並沒有探索到這裡,所以這次是初次。
漫天的寒風凜冽,如鵝毛般的大雪飄然而下,瑰麗壯觀的景色在眼前展現,散兵拿出記錄的東西開始記錄著,其實他一路上都有在動筆。
漓潵望著天空中的寒天之釘撥出一口熱氣:“在來之前我在璃月的鶴觀壁畫上看到過一段奇怪的文字,阿帽老師將它與月神頌對比並且進行了翻譯。”
漓潵聲音極輕,但聲音保持著二人都能聽得清的大小:“我們是信仰著露娜的純潔男孩與女孩,純潔的男孩與女孩,讓我們向露娜歌唱,你被稱為強大的特里維亞,因虛假之光又稱為露娜。”
“但是在阿帽老師翻譯的月神頌裡面,露娜變成了狄安娜。”
“一開始,我是認為它是為了將狄安娜與提瓦特的三月女神聯絡在一起而忽略了末尾最重要的東西。”
“特里維亞,意為“三岔路”,是通往冥界之路,所以原本身為狩獵女神的狄安娜才會憑藉著這個稱號與月神露娜、冥界女神普洛塞庇娜聯絡在一起。”
“當時的我沒有細想,直到今天和阿帽老師一起的時候,我才敢大膽推測「月亮」是「靈魂」通往「地脈」的三岔路口。”
“再結合你剛才說的和阿帽老師說的阿伊努式歌謠,就更加確信了這一點。”
“但是好像還差點什麼。”
阿貝多沉思著,突然抬起頭:“我再帶你去個地方。”
在路上散兵補充道:“月宮上的女主人,可能就是那身為凱爾特月亮女神的阿莉昂若德,而她的銀色戰車在故事中象徵著「死亡」和「重生」,羅伯特·格里夫斯在他的書中提到的阿莉昂若德的形象是一隻貓頭鷹。”
“而倒立貓頭鷹的圖案我曾在古籍亦或者是一些遺址中發現過,所以這個便是夜母阿莉昂若德的確是真實存在於提瓦特大陸的一種象徵。”
“對於「迴圈之理」而言,若想「靈魂」和「記憶」得以投身於「地脈」,恐怕無法脫離「月亮」。”
“此次來往,便是為了證明這一點而來,漓潵的論文再回去之後也會就這個方向展開。”
“不知道這位先生現在是想帶我們去哪兒?”
散兵走在阿貝多的旁側,眼神目視前方,漓潵跟在兩人的後面慢慢地走著。
“已經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