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芳將眾人帶到會客廳,坐定之後,便有人為他們端上茶水。
此時正是上課時間,先生們抑揚頓挫的授課聲,以及學生們朗朗的讀書聲,不時傳來。
聽著這些和諧的聲音,王之博喝了一口茶,開口道:
“阮山長,從正陽侯那裡瞭解到,伍房書院這兩年來,學生數量大幅增加,目前校舍已經不夠用了,不知阮山長有何打算。”
阮芳聞言一喜,她正為此事煩惱,水仙鎮成為縣城,自己再想將伍房書院的規模擴大,已經沒有那麼簡單了。
新縣城已經規劃好了,伍房書院再想擴建,難度變大。
今天縣令大人帶著儒學署官員來此,應該是為解決此事而來。
“確實如此,由於伍房書院名師雲集,加上在近兩年來鄉試和會試,中榜者甚多,許多學子便慕名而來,書院已經容納不了這麼多學子。
要想解決這個問題,最好的辦法就是擴建,或者另建書院,由於新縣城內所有用地都規劃好了,徵地難度較大。”
王之博點了點頭,開口道:
“這事不難解決,新縣城在規劃之初,就考慮到這個問題,所以劃撥了一些用地給縣儒學署,儒學署可能根據需要,建立新的學宮和書院,來發展正陽縣的教育。
不過我們今天到訪,並不是為此事而來,是為另一件重要的事情。”
“是什麼重要的事情,縣令大人說來聽聽。”阮芳開口問道。
“這次縣城搬遷,縣儒學署作為重要部門,與縣衙同時搬遷,根據朝廷搬遷方案,儒學署由原來的七人編制升為九人。
這樣一來,儒學署就需要增加兩名官員,都是九品。”
“這是好事呀,其他地方縣儒學署人員編制都是七人,而我縣儒學署編制為九人,說明朝廷對我縣的教育非常重視。”
“阮山長所言極是,近幾年來,正陽縣在教育方面,為大北朝作出重要貢獻,這次充實我縣儒學署的實力,也是希望我縣在教育方面作出更大的貢獻。
根據朝廷要求,我縣儒學署下設弘文館,編制兩人,管理官員禮儀教學。”
阮芳知道,弘文館是禮部的一個下屬部門,負責朝廷禮儀,可一個縣儒學署,怎麼也要設立這樣一個部門,阮芳就有點看不懂了。
王之博笑了笑,開口道:“朝廷對我縣設定弘文館是有要求的,該部門編制的兩名官員中,至少有一名是女官,擔任弘文館學士一職。
當然了,朝廷對設定女官是有要求的,由於從事禮儀方面的事務,這名女官必須是年輕的女子,而且必須為我縣的教育事業作出重大貢獻。
在我們正陽縣,也只有阮山長符合這個條件,擔任學士一職。
朝廷的弘文館的學士一職,官居五品,可到了縣裡,這個職位便只有九品。
我已經將阮山長的名單上報給禮部,要不了多久,禮部將安排官員下來核實此事,對阮山長進行考察。
核實無誤後,朝廷將下發任職文書,到那時阮山長將是我朝為數不多的女官之一。
所以本官帶著儒學署全體官員來此,一是祝賀阮山長,另一方面阮山長和儒學署的官員以後就是同僚,你們可以先相互認識一下。
王之博話音剛落,儒學署的官員便向阮芳拱了拱手,開口道:
“恭喜阮學士。”
此時的阮芳還在呆呆的發愣,她一時還沒有明白過來是怎麼回事。
王之博見狀,不由得笑了起來,開口道:
“阮山長不必擔心,在縣弘文館,雖說擔任學士一職,但事情並不多,你仍然是伍房書院的山長。”
很快阮芳明白了是怎麼回事,簡單的說,自己將在縣儒學署兼職,為弘文館學士,身居九品。
阮家世代經商,家資頗豐,但社會地位低下,父親最大的希望就是哥哥阮金貴能走上仕途,可哥哥就不是讀書的料子,最終還是子從父業,走上經商的這條路。
阮芳天資聰慧,最大的愛好就是讀書,可她畢竟是女兒身,無法透過科舉考試獲得官身。
可幾年之後,阮芳突然有了官身,雖是九品小官,但意義非凡。
“阮書長,當今的大北朝已今非昔比,你在水仙鎮生活多年,其中的原因想必你應該清楚。
正陽縣的縣城遷移到水仙鎮,也許這只是開始,若干年之後,這裡將是大北朝一個重要城市。
李將軍是未來的皇帝,雖然他還沒有親政,但影響力早已彰顯出來,前幾代君王夢寐以求的事情,被李將軍輕鬆完成。
北方三國,被李將軍治得服服帖帖的,俯首稱臣,西部和西南疆土,那些小國與大北朝關係達到歷史最好水平。
沿海地區,倭匪危害了數百年,也被李將軍徹底剷除。
這些年來,李將軍推廣了多種農作物,徹底消滅了大北朝的饑荒,現在老百姓都家有餘糧,這種情況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
下一步,朝廷對人才使用制度將進行變革,阮山長被推為弘文館學士,可以看成是朝廷使用女官的嘗試。
以後朝廷將大量使用女官,女子可以參加考試,接受朝廷對人才的選拔。
一旦李將軍即位,會大刀闊斧的推行新政,在未來的大北朝,凡有才能的人都能得到重用,為國效力。
阮山長在教學方面,早已先行一步,為大北朝發展教育,指明的方向,以後必擔重任,前途無量。”
王之博一番話,說得阮芳心潮澎湃,王之博非常年輕,不僅才華橫溢,還有一股闖勁,他在正陽縣南部區域修建的水渠,得到李廣的大力支援。
在不到兩年的時間裡,就完成了這個巨大的工程,在大北朝引起了強烈的反響。
從這以後,大北朝將興起修建水渠的熱潮,此舉將極大的推動了農業發展。
可以想象,以後的大北朝,糧食產量將越來越多,國家的實力將進一步增強,老百姓的日子也會越過越好,更加富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