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70章 皇帝一意孤行

葬禮過後,江知晚就消失了,沒有人能確切地說清楚她去了哪兒。

有人說她在南街亂竄,有人說她掉進河裡淹死了,更有甚者,說她在羨鴛樓裡。

這些流言傳進了蘇月傾的耳中,卻令她很不是滋味。

她是最想看到江知晚過得不好的,可是……

她便交代吳管家道:“怎麼說她也曾是將軍的小妾,將軍雖然死了,可畢竟與她有過情誼。”

吳管家連忙點頭應允下來。

公主時而冷漠無情,時而又這麼軟心腸,讓他捉摸不透。

吳管家吩咐家丁們去尋江知晚後,又回到了蘇月傾面前。

“公主,如今這個情況你也看到了,將軍已死,將軍府就全倚仗公主你了。”吳厚保殷切道,“將軍府上上下下幾十口人……”

蘇月傾挑眉低聲道:“你們若想另尋出路,便早做打算,若是還願意留在這裡,就耐心等著吧。”

她語氣淡淡的,不悲不喜,“這個國家,不會沒有大將軍,這個將軍府,也很快就有新主人了。”

邊關的信使傳回了新的訊息。

西量國君不滿議和條件,殺了使臣,繼續進攻大殷。

他們勢如破竹,深入大殷腹地。

皇帝這才真的急了,他得知這個訊息時,便一把推開了懷中的柳如歡,急忙起身上朝。

柳如歡摔倒在地,面上卻掛著似有若無的微笑。

自她入宮以來,每次侍寢,都會在指甲縫隙中藏一點媚藥,神不知鬼不覺地餵給皇帝。

皇帝沒有察覺,只是日日沉迷於柳如歡的溫柔鄉中。

而日復一日地服用媚藥,雖劑量極小,卻也令皇帝終日昏沉,整日流連溫香軟玉,無暇顧及其他事情。

這便是凌思澈的計劃。

一點一點的降低皇帝的神智,消耗臣民對他的崇敬。

而如今,柳如歡的任務算是圓滿地完成了。

她要留在這裡,看著皇帝死在屠刀之下。

朝堂上,皇帝大發雷霆,將龍椅拍得啪啪響。

“那個西量老狗好大的野心!”皇帝大吼道,“三座城池都堵不住他的胃口!五座!十座!朕讓他十座城池!就不信他還不滿意!”

眾臣們低埋著頭,默不作聲。

如今西量勝局已定,怕是能夠直接攻破皇城,將整個大殷都佔領。

十座城池,只算得上是開胃小菜。

皇帝更加憤怒,“你們都不說話了?平日裡叫得挺歡的啊!怎麼一到關鍵時刻就不吱聲了!”

除了皇帝在狂吼,朝堂之上沒有半點雜音。

過了許久,一個大臣壯著膽子上前說道:“陛下,不是微臣們不說,只是微臣們說了陛下也不聽。”

這些日子,眾臣想了許多法子,聯名上奏,尋求救國之計,卻沒有得到皇帝的重視。

他一意孤行,覺得只要割讓領土,獻上美人,就能阻止西量的攻勢。

皇帝再糊塗,也聽出了大臣話語之中的諷刺之意。

他本就在氣頭之上,這個大臣又語出驚人,觸犯他的逆鱗。

皇帝頭腦一熱,轉身抽出帶刀侍衛的刀,就朝著那個大臣刺去。

事發突然,眾人都沒有反應過來,便聽得嗚咽一聲,下一瞬間,方才那個諫言的大臣倒在了血泊之中,眼睛睜大,滿含冤屈與不甘。

眾臣反應過來,驚懼地四散逃開,皇帝提著滴血的劍,冷眼望著眾人。

“看到了嗎?這就是忤逆朕的下場!”皇帝怒吼道,“你們誰想做下一個!”

眾臣噤聲,眼裡流露出恐懼及不忿的複雜神色。

皇帝拖著劍,回到了龍椅之上。

“眾愛卿還有何意見?”

方才被殺死的大臣屍體已經被拖了下去,殿前徒留一灘血跡。

人心惶惶。

眾臣都覺得大殷要完了。

這時,丞相站了出來,在眾臣的灼灼目光中,嚴厲地對著皇帝說道:“陛下,老臣接下來說的話,您可能不愛聽,但是老臣寧願赴死,也要將心中想法說出來。”

皇帝目光陰暗,緊緊地盯著丞相。

“我兒方務正,在大殷軍隊之中,他傳回家書,說由新任大將軍顧維實帶領的軍隊,根本沒有對西量軍隊有抵抗,反而是步步撤退,就像是故意給西量軍隊引路!”

此言一出,全場譁然。

其實眾人早就覺得不對勁了。

畢竟大殷是強國,西量是弱國,且大殷糧草充實,兵強力壯,就算大將軍戰死了,也不應該會是這樣的戰局!

皇帝日日荒淫,早就將這些事情拋之九霄雲外。

他根本不瞭解自己國家軍隊的戰力。

皇帝也揉著太陽穴,試圖將渙散的思緒拉回來。

“丞相,你再詳細說說!”皇帝道。

丞相卻搖搖頭,說道:“我兒傳來的家書中,也只是提出了這些疑點,畢竟他人微言輕,在軍中不敢多言……”

而且,丞相已經許久沒有得到方務正的家書了。

難道在失去了女兒之後,連兒子也要失去嗎?

想到這裡,丞相悲愴不已,憤恨地看著龍椅上的皇帝。

昏君!庸君!

皇帝以手托腮,面色凝重。

若丞相之子家書之中所言為真的話,那麼那個新任的大將軍,一定有問題。

皇帝腦子很亂,他站起身,重心不穩,搖晃了一下。以劍為杖,才支撐住了身體。

丞相見他面色發白,不禁開口說道:“陛下,您臉色很難看,是不是身子不適?要不要叫太醫來瞧瞧。”

皇帝沒有搭理丞相,只宣佈退朝,稍後再議,便離開了朝堂。

眾臣比皇帝還要憂心大殷的未來。

他們聚集在丞相身邊,七嘴八舌。

“丞相,你可得想想辦法呀!再這樣下去,大殷都要完了!”

“皮之不存毛將焉附,大殷沒了,我們這些人的下場也不會好了!”

這時,一個大臣擠入人群中間,壓低了聲音沉悶道:“依我看,這個皇帝無能,不如我們另舉新君,就像百年前那樣!”

這句話一出,大家都安靜了,紛紛回過頭看著他。

說這話的,是一個三品官員,平時鮮少與其他人有交流。眾人只知道他是個史官。

“百年前,大殷皇帝無能,賣國求榮,也是被眾臣彈劾退位,另舉新君,力挽狂瀾。”他繼續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