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陽城內,郡守府中。
看著丁昊著急趕來,一個宦官臉上露出了不耐煩的神色,於是用著尖銳的嗓音喊道:
“丁校尉好大的架子,咱家可是為了你這道聖旨一路上不敢停歇啊!”
丁昊一聽,頓時明白對方的意思,於是立即命令手下遞上來一包銀子。
然後開口說道:“公公路上辛苦,這些瑣碎金銀權當請您喝杯茶水!”
在對方身邊的小太監,接過丁昊手下遞過來的銀子以後。
手拿聖旨的宦官才點了點頭,暗道一聲,算你會來事。
便開口說道:“那便站著接旨吧!”
於是便緊接,著將詔書唸完以後遞給了丁昊。
雖然丁昊沒能拿到刺史之位,但也得到了一個將軍的頭銜,以後募兵也有了正經的理由。
至於最後說的什麼不許帶兵出境,丁昊就當對方在放屁!
然後又說道:“董相國讓雜家給你帶句話,丁刺史之死是個意外,他也不想發生這種損害雙方關係的事情,希望將軍能不放在心上!”
丁昊聽後心中暗罵,殺人老爹說是個意外,這董卓真以為自己是三歲孩童?
不過現在勢不如人,如果現在翻臉董卓大軍騎臉自己恐怕小命不保。
現在還是備兵訓馬,以待戰機!
於是說道;“這是自然,但還請公公給相國帶句話,呂布賊子於我有殺父之仇,我丁昊定然不會與他善罷甘休!”
對方聽後點了點頭後說道:“這話我定然帶到!”
在送走對方以後,丁昊重新返回府內。
然後坐到主位之後,召集城內文武開始議事。
眾人到齊以後,紛紛與丁昊見禮恭喜。
前些時日在擊退匈奴的慶功宴上,便已經與他手下這些官員見過一面。
丁昊便直接了當的說道:“今日我受封太守,和擊寇將軍,就應該行使其中的責任!”
“現在太原郡防守薄弱,從今日起,停止一切對上黨郡的軍需補給!”
“並且為了以防匈奴再次來襲,開始張貼告示,招募士兵!”
“軍中司馬王凌在對抗匈奴中有功,是他帶隊突擊匈奴的部隊才能將對方單于於夫羅斬殺!”
“王凌聽令!”
聽到命令的王凌走出佇列:“屬下在!”
丁昊繼續說道:“即日起,軍中新設參軍一職由王凌擔任!”
“屬下領命!”
王凌領命後退回佇列,丁昊便掃視下面眾人說道:
“諸位以前什麼樣我不管,現在我既然被任命為太守,若今後還有有屍素裹餐之人各位後果自負!”
眾人聽到後便明白,這是新官上任三把火!但前面都是對手下封賞和軍中變化的安排。
這個第三條,確實在給眾人提醒!
這些人心中,不禁有些提心吊膽起來。
言語之中提醒完這些人後,丁昊便讓這些官員自行離去。
並且將王凌獨自留了下來。
這時的丁昊才發現自己手下無人可用,所有的事情都需要依仗王凌,現在自己的地盤還小,尚且可以。
要是以後地盤更多,即使對方忠心耿耿,也難免他分身乏術。
要是繼續啟用王家弟子,他們身後的家族恐怕有朝一日將會做大難以控制。
這不禁讓丁昊想起了曹操,對方身邊有夏侯氏和曹氏為他拼死效命。
而自己這就是孤零零的一個人,心中不禁陷入了無人可用的地步。
經過他冥思苦想之後,終於想到了一個不錯的計劃,於是便想與王凌商議一下。
見到眾人已經全部離開,丁昊便對著王凌說道:“我雖然當上了太守,手下並無無領兵將領,和作戰勇猛的悍將。”
“不知彥雲可有方法,來緩解這一難題?”
現在的王凌畢竟年輕,聽見丁昊的提問,心中並沒有太好的辦法,但為了不讓對方失望,於是說道:
“不如主公啟用各個家族的弟子充作官吏,然後在貼出告示尋找賢才?”
聽到對方的提議,丁昊感到確實可行,但也想心中的想法說了出來。
於是開口道:“我心中也有一個想法,不知是否可行!”
“主公不妨說來聽聽?”
丁昊閉上雙眸,思考了一會後開口說道:“我想釋出殺胡令,和招賢令!由你我二人一起來擬寫”
王凌聽後來了興趣,於是問道:“這其中細節如何?主公可否細說一二!”
丁昊既然決定說與對方聽,便不再猶豫。繼而說道:
“幷州苦寒,人才凋零,近些年雖然因黃巾之亂湧入一些百姓但畢竟都是窮苦人家,其中的賢才寥寥無幾。”
“這殺胡令我想令整個大漢都知道,匈奴是如何掠奪百姓,如何將漢人不當人對待。”
“把他們茹毛飲血的暴行告知天下,讓一些有志之士來我幷州,殺胡人,滅匈奴!”
“立衛霍之舉,名揚天下!”
“如此一來,這些熱血之人,定將會趕赴邊關從軍入伍。”
“我相信大漢養士四百載,其中願意守衛疆土的人定然不少,其中肯定有人才來投!”
王凌聽後點了點頭,贊同的說道:
“主公此法不錯,確實能為幷州引來大量人口。但到時候所到來的大多都是一些青壯城市治安恐怕會引起一番的動亂!”
“而且,匈奴若是得知主公下方這個文書,恐怕會舉全族來襲!到時候幷州恐怕要陷入一片戰火之中!”
丁昊卻不以為然的說道:“大漢疲憊已久,這些年匈奴不停地試探我們的底線,現在的幷州可曾有一年不受匈奴的掠奪襲擾?”
“而且,長痛不如短痛,現在匈奴單于身死,正是我們快速積攢力量的時候。”
“等匈奴部落裡穩定以後,恐怕在難以有如此好的機會了!”
“至於你說的青壯過多容易引起動盪。”丁昊看了王凌一眼,猶豫片刻之後,還是說了出來。
“所以,有了後面的招賢令!”
“我想張貼告示,告知天下晉陽城內缺少賢才,無論世家子弟寒門門生都可以來我麾下。”
“有賢才來到後,唯才是舉,不用從最底層做起。對他們考核一番以後,授予一定的官職直接讓他們管理地方!”
王凌聽到丁昊說出招賢令的大概後,不禁陷入沉默。
這種政策對身為君主的丁昊是個好辦法,但對於世家來說卻不是一個好訊息。
蛋糕就這麼大,讓寒門和天下百姓坐上餐桌一起分食,恐怕到手的便會少上許多。
而且王凌到底是出身王家,心中猶豫在所難免。
丁昊看著沉默的王凌,對他的決定格外重視,自己以後能不能徹底信任對方就看他今日如何回答了!
足足一刻鐘後,一直沉默的王凌才苦笑著開口說道:“主公,你這可給我出了個難題啊!”
“於公來說,對於主公有利對於晉陽有利的事情,我應該無條件支援。”
“但我出身於王家,終究是世家子弟,就其中舉薦寒門弟子和唯才是舉這一條,恐怕主公便會被天下世家口誅筆伐吧!”
“而且唯才是舉,要是有品行不端的大才來投,主公是否接受?”
王凌又繼續說道:“人分為四種,有才有德為賢士,無才有德為君子,無才無德是百姓,有才無德為小人!”
“其中小人最次為天下所不喜,主公切不要以為一時的得失,而親近小人啊!”
王凌詢問的問題確實被自己忽略了,這才想起,當時曹操釋出招賢令的時候,可是也被眾多手下官員反對。
這可是把三六九等的人重新排序的大事,在此之前,一個人想要當官,不光要看才華,還要看品行。
想通其中關鍵的丁昊,一時之間陷入沉默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