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下午上網,雖然時間很短,但是鄭凱卻非常開心。
沒有什麼實質性的收穫,但就是開心。
帶著這個心情,鄭凱回去了。
似乎這個世界非常寬闊。
綠樹非常的清新。
道路非常的平坦。
人員非常的和藹。
美好啊,真是美好。
而且是一直美好下去。
似乎生活就是這麼美好。
這個似乎是今年最後接收到最美好的事情了。
自當兵以來,發生了各種事情,都沒有這個美好。
回到營區之後,我們向班長們報告,我們安全的回來了。
換好衣服,卻感覺還是這身軍裝最是威武。
那些便裝簡直就是花裡胡哨。
但願此生不悔入營!
生活如此美好,我要好好努力,好好感受。
“你們誰會包餃子?”班長在房間裡問著。
美滋滋的鄭凱聽到班長的問話都感覺是洋溢著笑容的。
“這個不難吧?”鄭凱心裡想著,畢竟自已會啊。
但鄭凱並沒有急著回覆,畢竟要考慮其他人的想法。
“我會,我會,班長我會包餃子。”
鄭展清說話似乎有點慢,也有點像是強調一樣。
“這個誰不會啊,我也會。”
臧其運好像也是這樣的,總是喜歡在說自已之前先說其他人。
“你嘛,你們都會這個,我就不會,誰沒事學這個幹嘛。”
韓興壯總是能夠為自已的不會找到理由。
“不會就不會唄,你嚷嚷什麼,韓興壯就你最像傻·逼,你看誰不會。”
楊尚平還是很喜歡懟人的樣子。
“說的好像你會一樣。”
韓興壯也不甘示弱。
“我怎麼不會,我好歹也是大學生啊。”
“這和大學生有什麼關係,大學生牛逼啊,大學生多了。”
“去收拾一下,洗手,等會我們一起去包餃子,給你們機會,好好表現一下,注意啊,整好一點,都是自已包自已吃的,別讓自已看不下去。”
班長似乎對目前的班級狀態很看好。
很和諧。
整個班級都很和諧,雖然有那些爭執,但依然不影響整個團隊的和諧。
此刻鄭凱的狀態變了。
是的,變了。
相由心生,境由心轉,鄭凱看這個世界的眼光變了之後,一切都變了,一切變的如此和諧,如此美好。
從上網開始的。
鄭凱開始融入這個團隊了。
或者說是接受這個世界了。
這話這麼說有點讓人大腦短路了。
換個說法。
以前就融入了這個團隊了,但是那個時候,只是表面上的。
那是形式主義的融入。
在內心裡依然沒有把其他人當做朋友。
誰對自已好,自已就對誰好,是之前的狀態,這個似乎沒有毛病。
但這個有一個通病,就是被動的。
誰對自已好,自已就對誰好,這是什麼狀態,說起來對啊,就是這樣啊。
但這種狀態忘了,為什麼別人會對自已好?
為什麼不能夠對所有人好?
對別人好,別人自然也就對自已好了。
當然這裡有點難度的,畢竟這個時代,保持這個心態的人很少。
因為總是會有一些事情,讓自已處於很難受的狀態。
總是有一些人讓自已很不爽。
這句對別人好,不是無限制的包容,自已對別人好,是自已的態度。
別人對自已不好,那就是別人的人品,和自已基本上沒有什麼關係。
即使別人給自已穿小鞋,背後陰自已,但那也只是別人的小心思,那是別人的小心眼。
而遇到小心眼的人,這些人只會在我們的人生路程當中掉隊。
同樣的,遇到這些小心眼的傢伙,我們其實也就是一個表情就能處理了。
完全沒有必要去計較。
別人怎麼對我是我的因果,我怎麼對別人是我的修行。
生而為人,俱是無奈。成年人的世界沒有容易二字,彼此尊重,彼此理解,善待對方,是一種人生的修行方式。
選擇善良,你不必仰慕別人,你就是最美麗的風景。
我們一直對別人好,而別人一直針對自已,一次兩次,三次,或許他都很得意,而我們自已也很不爽,但是這類人,在以後只會越走越孤單。
而我們只會越走越寬敞。
現在說的是,鄭凱融入了這個團體,接受了這個世界。
是發自內心的去對別人好,而不是表面上的,對於別人的小道訊息,各種不好的資訊全部終結,不再評論任何人的是是非非。
以前也是接受這個世界,但不一樣,以前是接受現實,對於發生的各種事情,都是直接面對。
現在是接受這個世界。這是一種什麼狀態,以前的接受是被動,現在的接受是主動。
以前接受,是不論發生什麼,都是去面對。
現在接受,就是想著怎麼去引導,怎麼去改變。
以前的生活狀態,是遇到問題解決問題,遇到朋友,能相處就好好相處,不能相處就拜拜。
現在是想著遇到的人都是朋友,每個人都是有一個單獨的思想的,不要想著用自已的想法去判定一個人,因為每個人的經歷不一樣。
他們有自已的故事,有自已的想法,我們可以向任何人學習。
但我們也不能阿諛奉承改變自已的做人原則。
今天的上網之旅,讓鄭凱感受到了自已的以前是多麼的可笑。
完全活成了成才的樣子,不斷的努力,不斷的提高自已,然而在回頭的那一刻,卻發現沒有任何一個人在同行。
沒有任何一個讓自已牽掛的夥伴,實在是淒涼。
上學的時候,把所有人當成了對手,誰的成績比自已好,自已就和誰相比。
在其他地方,誰的能力比自已強,自已就要比任何人都要強。
這是鄭凱,這樣的鄭凱實在是有點可笑了。
有朋友嗎?
沒有!
總想著處處比別人優秀,卻沒有把任何人當朋友。
鄭凱錯了,不該這樣的。
一直是戰略上重視對手,戰術上藐視對手,但是誰又能完全被稱作是對手?
把所有人都當作對手,越活越窄,心態越來越狹隘。
我們活著是為了什麼?
為了打敗所有人?
不是吧,是為了生活更好!
以前是活在別人眼中,想著讓所有人尊重自已。
但這些尊重是多麼的虛無,多麼的荒蕪啊。
認為自已值得別人尊重,因為自已活的就是這麼努力。
多麼可笑。
不管是誰,誰能說自已完美?
誰能沒有缺點?
為了那些所謂的虛無的榮耀,活的真是迷失了自已。
完全不像自已。
我要活出自已的樣子。
自已希望的樣子!
儘管不知道是什麼樣子,但是可以試著不虛偽的接受。
這個說著說著就有點繞回去的意思了。
這不是活的像個孩子嗎。
還是有點區別的,不是孩子們的那種天真,不是那種任性。
是一種大格局,一種大包容,一種大理解,是一種大目標。
不是小家子氣,不是小心眼,不是小任性,不是牛角尖。
有一句話是這麼說的,我一直相信釋迦摩尼說的一句話,
無論你遇見誰,都是你生命中該出現的人,絕非偶然,他的出現,一定會教會你什麼。
所以我始終相信,無論我走到哪裡,都是我該去的地方。
人生就是經歷該經歷的事情,遇見該遇見的人。
一切都是上天的安排,時間的長度沒有辦法改變,但是寬度可以拓展。
看著他們包的餃子,千奇百怪,不再是埋汰不美觀,不再是比較好看不好看。
而是向他們學習瞭解,誇讚嘗試。
從小生活的狀態,就是以為餃子是那個樣子,但認識了這麼一群人,鄭凱知道了原來每個地方的餃子是不一樣的。
有的像包子,有的像護士帽,有的像三角形,甚至還有的像魔方。
現在的鄭凱,不會再去說什麼批判的話,埋汰別人包的什麼玩意,像什麼東西。
而是說,臥槽,這是怎麼做到的。
沒有固守陳舊的思想,而是開始包容接受新的事物了。
若是沒有這種心態,也不會學到大家的各種本領,這也算是因果吧。
在這個大熔爐裡,這裡有著學不完的東西。
雖然大家現在還是孩子,但是不同地區的孩子聚到了一起,也是帶有不同地方的特殊能力的。
而我們要做的就是成為所有人的朋友!
集合大家所有的優點,和所有人成為朋友!
而這麼做的最簡單的辦法就是了解不同的文化,並且接受。
這個在小學裡沒有,在中學裡也沒有,在高中更是沒有了,而大學,真的不是每個人都能夠上的。
這種狀態有四個字比較貼切,大家可以試著猜猜,在以後還會說到這個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