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緒十二年,我真的覺得很累了,想找個地方好好休息,而且發自內心地對皇帝這個工作厭倦了。
於是我盯上了頤和園。沒想到醇王爺大力贊同我的想法,並且為了堵住文武百官的嘴,名義上以在昆明湖上訓練水師,實際上是為我修繕清漪園。但是費用來源卻沒有明確告訴我,導致我很被動。
後來我才知道,為我修葺頤和園的費用:一是從海軍籌得四十萬兩;二是海防捐贈的一百五十七萬八千兩;三是海軍衙門的四十五萬七千五百兩;四是海軍經費。
後世怨恨我因為一己之私,置海軍建設於不顧,也讓我為中日甲午戰爭失敗負責任。但是有誰能告訴我,當初他們一心要光緒帝掌權,急切讓我歸政,哄騙我有錢建造我的養老寶地時,這些男人是否想過江山社稷?
建園以來,醇親王九年來沒有購置一輛軍艦,不儲備物資不養人,是否想過歸政他皇帝兒子後,士兵的能力可否抵禦列強侵略?
這群男人只會甩鍋找藉口,說是為了我一個女人修葺園林才失敗的,實在是可笑!
在我有歸政於光緒皇帝的想法之後,這群男人先向不停地我發難,但是我擔心這個乖兒子,他的能力不夠,於是我只能擇了另一個辦法,先看著他工作一段時間,稱為訓政。
第二年,我們在慈寧門接受了王公大臣的賀禮,大告天下光緒帝親政了!
訓政半年左右,我開始操心兒子的婚事。兩年以來,載湉表現得很好,軍國大小事務能隨時解剖判決,能力日益精進,也很孝順,天天給我請安。
欽天監算出明年二月是個好日子,我也決定在那天徹底歸政於載湉。皇帝新婚便定在一月份,光緒皇帝的皇后,是我親自選擇的,我親弟弟的副都統之女,葉赫那拉氏,孝定景皇后。之後被後世稱為隆裕皇太后。
另外為了開枝散葉,我又選擇了兩個嬪妃,十五歲的瑾妃,十三歲的珍妃。內定之後,我召集大家來走個過場。皇帝很配合,拿著玉如意就去選,他挑中了一個女生,竟然徑直走過去要送她玉如意。
“我的乖乖,忘了和他說我的內定人選是誰。”我示意李蓮英去阻止,又大喊了一句:“皇上。”他腦子很聰明,立刻領悟了我的意思:“皇爸爸,不如你自己幫我選擇吧。兒子都聽你的。”
“好,那你先去忙吧!”我滿意地點點頭。光緒皇帝的婚事搞定了,接下來就是歸還權力給他了。
此時一個大臣又跳出來,說是要給載湉的父親醇親王封號。眾人在看我的笑話,我也不慌。當年我召喚載湉入宮時,醇親王曾給我寫過一個表示衷心的摺子,大概意思是如果載湉掌權,希望不要出現治平、嘉靖等朝之言論,如果出現了就是奸邪小人,應當立刻處置。
於是我頒佈了一道聖旨,說上奏的大臣就是醇親王所說的歪理邪說的小人,從而阻止了尊崇光緒帝生父典禮的想法。
至於那個大臣,我也不想處理他,只覺得他十分憨厚傻氣,不怕死,思之發笑。
我兒大婚又親政,我很開心,賞了很多王公大臣、蒙古及封疆大使,希望他們日後多多幫助光緒皇帝。
而我光榮退休去了頤和園,這一住就是十年。小皇帝是我一手帶大的,老師也是我親自挑選的。他們倆的忠心,值得我信任。我知道載湉沒有什麼主見,又缺乏經驗。每每遇到大事件,他還是要跑過來問我的建議。於是我嫌皇帝辛苦,便讓自己的人將宮中諸事每日彙報給我。
六十歲大壽快要到了,我很是心慌。因為我每次大壽一定會爆發戰爭!
四十歲是中日戰爭,五十歲是中法戰爭,六十歲會是什麼呢?這真是有點玄學!
光緒帝對我十分孝順,對我的壽宴很上心。他說到時候頤和園高朋滿座,宮裡的人都來為我祝賀。載湉還一連發了五道諭旨,賞了各路王臣。
我很高興,自從親兒子死後,今天有這麼多人陪我過生日是真的高興!
沒想到,我們的陣仗之大,計劃正在進行,卻讓日本情報局瞭解到了,他們將中國的情況彙報給日本最高領導人,他們覺得中國腐朽不堪,離譜得很,竟然鋪張浪費為一個太后慶祝,此時不進攻,更待何時。
不久後,爆發了中日甲午戰爭!日軍的艦隊在豐島海面偷襲了中國運兵船隊,清兵受到了重創。
我回憶著歷史書,這場仗我們必輸無疑。索性我擺爛了,反正我現在歸政了,前線打仗就打吧,我還是準備自己的大壽去。誰知道,光緒皇帝讓我把銀子捐出來,拜託?你們自己的軍餉呢?打仗經費呢?怎麼找老孃要錢?
“誰讓我今天不痛快,我讓他一輩子不痛快!”載湉被我懟回去之後,小皇帝沒有再來找我。各位王公大臣該進獻的還是上交,我以為天下太平。
隨著六十慶典的流程一再修改妥協,我意識到現在他們的工作應該是很難做的,但是我記得這場戰爭還不足以毀了中國,反正我回天乏術了,大家一起開心地過完生日吧!
這場慶典我很滿意,看著眾人的焦頭爛額,我只好再出山。現在奕訢已經老了,他回來和我商議對策,已沒有當年的勇敢果斷,只是說聽我的。
“兒子,僅此一戰,我們國庫虧空,你打不贏的。不如先割地賠款,籤個合約,再靜待計劃。”我對著載湉說。
他只是點點頭:“那簽訂合約的人選應該選誰去?”
“這個我來安排吧,你即召見劉坤一,他能說會道,且忠誠無比。我信任他。”我說。
“好。”光緒帝立刻下旨將人請進宮。
我們一共洽談了五次,最後他跪地臨危受命,並保證完成任務。只是臨走時他突然說:“母子關係,請太后始終慈愛,皇上始終孝敬。”我聽出來話裡有話,但沒多問,讓他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