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明旭眼珠子微微顫動,卻道:“大人明鑑,小人平日裡一直待在皖州,向來不往四方鎮去,大人您在四方鎮住了多日,此事想必也是知道的。”
“此事本官自然知道。不過……”紀黎語氣放緩,尾音拖長,活像一隻逗弄老鼠的貓,“不過,有一件事本官倒是百思不得其解,倒是還想要陳舉人解一解惑。”
“小人……小人願效犬馬之勞。”
“好。依據明懿四年的稅法,稅賦按田地面積收取,每畝是年納一斗,去年豐收,皖州一城便收了千餘石,但這麼多的糧食在李大人的賬簿上竟然都是各家百姓上繳,可見李大人對新政的執行是相當徹底啊。”紀黎的聲音一如既往的清亮,李一航卻被嚇得不敢多言。
公堂之外的百姓看著這一幕看得津津有味,這幾年,李一航與陳明旭官商勾結,欺壓百姓、屈打成招的事情是沒有少做,這些百姓即或是不敢與其作對,也早早滿腹牢騷,這會兒見紀黎為自已主持公道,更是紛紛叫好。
紀黎又轉向陳明旭:“可是,陳舉人,這幾日本官在四方鎮可是見到了不少你的田地,請問為何你的田地如此之多,所繳納的稅賦在皖州卻不能名列前茅,可是那稅糧自已長腿跑了不成?”
陳明旭這才恍然大悟,生意和佃農都是幌子,這位紀大人真正的目標是在於這稅賦。他張口就辯解道:“小人真的不知,小人皆是按照稅法繳納……”
“不知?好一個不知。”紀黎冷哼一聲,眼睛掃向唐喜兒,唐喜兒心領神會,為著今日,紀黎早早便安排她與商會聯絡,從京中調來了去年各地的稅收名目,自然也包括各地的大戶,她脆生生地說道:“李大人去年上報的繳稅大戶之中並不含陳舉人,並且若李大人記錄屬實,陳舉人自明懿四年起,家中田畝應當不足三十畝,但經這幾日我實地丈量後,實測稱歸屬陳舉人的田地就有百畝。”
李一航立刻跪在地上,連連磕頭道:“國公大人恕罪,這都是他,都是陳明旭賄賂本……下官,下官並不……”
“欸,李大人何必如此慌張,難不成本官還會吃了你不成?陳舉人不知,你也不知,不知又有何妨?你在這兒大呼小叫的,旁人不知道的還以為本官仗勢欺人,欺壓百姓呢。”紀黎嘴角含笑,語氣不輕不重,彷彿真的在與這兩人閒話家常似的。
李一航被她嚇得跌坐在地,半晌說不出話來。
陳明旭無力辯解,只好垂頭道:“小人有罪,全憑大人發落。”
“好一個全憑本官發落!”紀黎道,“陳明旭枉讀多年聖賢書,只知道維護你自已那點可悲的自尊,你幕後之人是誰?若是據實相告,本官便讓你死個痛快!如若不然,大刑伺候!”
陳明旭搖頭道:“皆是小人利慾薰心,於旁人無涉。”
“好,陳舉人既然如此鐵骨錚錚,本官就要看看是你的嘴硬,還是棍棒硬。來人,用刑。”
紀黎話音剛落,公堂兩旁便上來兩個捕快,將陳明旭按倒在地,才打了三下,陳明旭便痛得嗷嗷直叫:“小人說,小人說!”
“哼。”紀黎不屑地冷哼一聲,“講。”
陳明旭這樣的人,對於所有的刑獄之事只有想象,總以為自已能成為那等英雄豪傑,但實際上他在殺威棒下根本撐不過幾回。
如今不過打了三下,陳明旭便已然沒了什麼氣力,兩個捕快將他從地上撈起來,陳明旭正欲開口,這時,一道利箭破空而來,直直地沒入陳明旭的後背,他幾乎是即刻就沒了聲息。
“什麼人?”燕子堯立刻往人群中走去,誰知不知道是什麼人帶頭喊了起來,人群騷動起來,推推搡搡,完全沒有發現殺手的蹤跡。
大庭廣眾之下有人被殺,紀黎的臉色也很不好看,她斜眼看了一眼癱坐在原地的李一航,喝道:“來人。李一航貪贓枉法,褫奪官職,即刻下監。”
……
一案審理,從水匪之事到偷稅案,皖州城最大的官和最大的地主一夜之間,一個被關押,一個被殺。一時之間,皖州城內的酒樓都熱鬧了不少,說書人每日能編出無數個版本來講這安國公紀黎的豐功偉績和風流韻事。
而另一邊,故事的主人公卻是眉頭緊鎖,在皖州衙門內愁眉不展。
燕子堯憤憤道:“竟然在眼皮子底下都能讓殺手逃之夭夭,實在是某大意輕敵。”
“不。”紀黎搖搖頭,“並非是你大意。而是這背後之人的勢力已然在皖州城內盤踞許久,百姓難以察覺,故此個個都是幫兇。”
就像那稅法案一樣,那些佃戶大多都認為是由於新政不當,而非陳舉人和李大人官商勾結,心中只對朝廷諸多意見,還以為陳明旭是個好人。
“所幸還有李一航。”
唐喜兒卻並不樂觀:“李一航沒有被他們滅口,恐怕就是因為此人知道的不多,只是貪財,所以何必多費力氣?”
“喜兒說得對。李一航那兒想必不會有什麼重要線索,不過這於我們也是一樁好事。一個貪贓枉法的貪官,和一個意圖謀反的亂臣賊子,毫無疑問是前者更好對付。”紀黎道。
燕子堯:“那我們豈不是又到死衚衕了?”
“燕過必留痕。”紀黎起身,來回踱步,嘴裡唸叨著,“利用新法盤剝百姓,是為財。設立宵禁,是為掩人耳目。衛兵……水匪……”
紀黎唸叨著,忽然眼前一亮:“不,李一航還有可用之處。”
一直聽著紀黎的自言自語的燕子堯立刻福至心靈,明白了紀黎的意思:“你的意思是說,那日我們在客棧看到的那些衛兵?”
“正是。李一航能坐到如今的位置,不可能對背後之人沒有留後手,他沒有被殺還有一種可能,就是他活著比死了對他們更有用處。”紀黎道,“那些衛兵他就算不知曉內情,恐怕也會有所察覺。”
紀黎說完,站起身:“走,提審李一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