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2章 小院和好友

“這麼大以後就你們倆住?真好。”

於紅瑩看著眼前的小院,不由羨慕地說道。

顏蘇蘇關上院門,帶著於紅瑩走到院子裡的櫻桃樹下,那裡擺著一套石頭桌凳。

“屋子的東西剛被清空,過兩天粉刷,裡面都是灰,咱們就坐外面吧。”

剛剛在學校,於紅瑩知道顏蘇蘇這段時間不光領了證,還有了自己的房子,說什麼都要來看看。

說起來,於紅瑩算是顏蘇蘇為數不多的好朋友。

顏蘇蘇在外的形象一向是乖巧大方,也從小是“別人家的孩子”。

和身邊幾乎所有人都能友好相處,能夠很快融入任何新的環境和集體,但同時,某種程度上,顏蘇蘇又總是遊離在外的。

“咱家閨女跟誰都挺好,但也沒見她跟誰特別好。她也不是不出去玩,但我算是看出來了,她更愛待在自己那小屋裡。”

作為母親的蘇婉就曾擔憂地和丈夫聊到過這些。

“那是咱姑娘內秀。我看吶,蘇蘇好著呢。”

雖然被丈夫逗樂,但蘇婉心裡一直還是隱隱有些擔心的。

好在後來顏蘇蘇的身邊出現了於紅瑩。

兩人相識的原因很簡單,“吃”。

重生的顏蘇蘇是有金手指的——用意識控制的淘淘系統。

系統時間和現代時間同步,賣家發貨後物品會直接出現在已購買列表中,透過意識控制會具象到現實,其他操作過程和現代的購物系統基本一致。

系統中包羅永珍,上一世中的彩票獎金又自動轉到系統餘額上,可以說,顏蘇蘇擁有了這個時代大多數人不可企及的資源。

然而,作為一個胸無大志只想好好生活的普通人,顏蘇蘇從沒想過用自己的資源做什麼,也不認為能改變世界。

因此,在成長的過程中,她頂多趁家人不注意開開小灶;搬到次臥真正有了自己的空間後,插上門,拿出平板看著裡面讓賣家下載的各種資源,實現自娛自樂。

當然,她也想了一些能讓“系統出品”合理化的辦法。

比如,小學開始就會在報紙上記錄下相關資訊,交上幾個身處各地的筆友。

以筆友寄來的禮物為託詞,顏蘇蘇總算能正大光明拿出些好東西。

至於顏媽媽給她“筆友們”準備的回禮,不合理的部分會被她偷偷收到淘淘系統中未上架商品列表中。

這也是她對系統多次試驗後掌握的方法,相當於得到了一個隨身空間。

說回於紅瑩。

某天體育課上,剛上初一的顏蘇蘇不想在大太陽下揮灑青春,於是拒絕了同學們的“跳皮筋”邀請。

來到操場邊樹下的顏蘇蘇坐到草地上,從揹包裡拿出用油紙重新包裝的“好事”薯片,剛吃了一片就感受到兩道灼灼目光。

“你在吃什麼呀?”

顏蘇蘇轉過頭,看到的就是臉上還有些嬰兒肥的於紅瑩。

對方眼巴巴盯著自己,那模樣不知怎麼讓顏蘇蘇想到了家裡雖然只有三歲,但天天唸叨著“吃吃吃”的胖弟弟。

鬼使神差,顏蘇蘇把油紙包伸向了第一次見面的小姑娘。

“你嚐嚐。”

於紅瑩沒有一絲猶豫。

“哇,好好吃~~對了,我這兒有我奶奶做的綠豆糕,給你吃。”

就這樣,兩個小姑娘在樹下興致勃勃地幹掉了兩包零食。

從這個小小的交集開始,只要有空閒時間於紅瑩就會來找顏蘇蘇。

等再次分班成為同班同學,兩人已經是雙方家長都互相認識的好朋友了。

感情越來越深,分享美食的習慣也保留了下來。

這不,於紅瑩已經開啟自己的挎包,往外拿小飯盒了。

“快和我詳細說說,結婚到底是怎麼回事,早知道有這麼個大事兒,我昨天就去找你了。”

於紅瑩考完試跟著媽媽去了松市,為了今天領畢業證,前天才趕回來。

顏蘇蘇把剛剛買的兩瓶汽水放到桌上,又從包裡拿出一盒什錦堅果。

兩個因吃結緣的好友你一眼我一語,吃一口喝兩口,聊得不亦樂乎。

“哇,峰迴路轉啊……”

……

“嘿嘿,我就說你‘好色’,你偏不承認。”

……

“啊,雷爺爺人好好啊。”

……

“唉,好可惜。”

……

於紅瑩的心因為顏蘇蘇的訴說起起伏伏,也終於知道了事情的全部經過。

“要我說啊,還是你倆有緣。除了婚事匆忙了點兒,人聽起來是真不錯。再說,短短時間搞定這麼個大院子,一般人可做不到。”

確實,這個時代是不允許房屋私下買賣的。

顏蘇蘇也不清楚雷清安具體是怎麼操作的,總之,現在院子已經被歸到顏蘇蘇名下。

不論是不是因為礙於雷清安的身份才讓顏蘇蘇成為房主,顏蘇蘇都對結果表示滿意。

房子唉,院子唉,誰不想擁有呢?

“不說我了,你是怎麼打算的?”

今天領了畢業證,明天就要面對真正的社會了。

顏蘇蘇法律上已婚,居委會那邊更新了資訊,自然不會再上門要求下鄉。

於紅瑩也是個不到臨了不犯愁的個性,某些“擺爛”特質和顏蘇蘇相似,要不怎麼說能成為朋友呢?

“我是真不想下鄉啊!!!不過這幾天要是還沒有招工訊息,那也只能從了。你以為誰都像你似的,突然蹦出個婚約物件,各方面還都不錯,說領證就能領證啊。”

於紅瑩家裡的條件當然不差,要不也不會和顏蘇蘇這麼多年有來有往。

要知道,於紅瑩可不白吃,每次都會貢獻出自己的小飯盒。

這不,今天帶的是芋頭糕。

據她說,於奶奶以前是大戶人家的丫鬟,專門負責小姐的吃食,後來時代變了,於奶奶回到了老家,憑著繼續和手藝,供兒子讀書考學,有了一番成就。

現在,於紅瑩的爸爸在小學任教,媽媽是供銷社職員,工作都不錯,但都不是能讓子女頂職的工種。

於紅瑩有兩個哥哥一個妹妹。

大哥在校期間一直名列前茅,畢業那年趕上造紙廠招工,很順利地考上了。

二哥就沒那麼幸運,最後想辦法分到老家去插隊,雖然免不了幹農活,但大隊裡都沾親帶故的,吃住又都和於奶奶一塊兒,生活比很多知青強多了。

“是在不行,我也回老家那邊,農活有我哥呢,不至於太累。”

於紅瑩這次和媽媽一起回松市,一方面是看望奶奶和哥哥,二也是提前有個準備。

聽了於紅瑩的話,顏蘇蘇還真說不出像樣的安慰。

現在的工作都是一個蘿蔔一個坑,招工的情況很不穩定,對畢業生確實不怎麼友好。

“來來來,不想了,再嚐嚐這個,這是我從林市帶回來的肉脯。我媽不愛這個味兒,就都拿出來了,我覺得還不錯。”

“哇,看起來不錯,我嚐嚐。”

何以解憂,唯有美食,顏蘇蘇也只能以此讓好友開心了。

*

和於紅瑩分開後,顏蘇蘇看距離雷清安復健治療時間還早,於是準備回家休息會兒。

小院兒的位置確實好,和顏家所在的職工大院也就隔了兩條街。

顏蘇蘇沒想到的是,就這點距離,還讓她鑑證了一場家庭倫理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