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514章 一切盡在不言中

在朱府待了一個多時辰,商議了交易中的具體細節,確認無誤之後雙方皆是露出滿意笑容。

江景辰回到刑部,先是找到了潘彌業說了釋放楊士鈺的決定,除此之外並未多言其他。

潘彌業多少能夠猜到一些,當下也不多問,只道:“今日之因,他日之果,只要你不後悔就好。”

江景辰含笑道:“多謝大人提點。”

那些見不得光的產業已經脫手,潘彌業自此沒了顧慮,心情大好之下也懶得自尋煩惱,隨意囑咐了幾句便不再多言。

事情辦完之後,董瓚第一時間覆命,將過程中發生之事細細說了一遍,隨後說道:“小鳩託我帶一句,說是楊士鈺並未依照事先約定取走筆跡,並詢問之後該如何行事。”

江景辰含笑道:“等會就去把人放了,到時讓人盯緊著些。”

董瓚詢問道:“這才抓到人,不多關上幾天嗎?”

江景辰把先前在朱府做的交易簡單概述,隨後說道:“小鳩手中那份筆跡,以及孫懷瑜那邊,這些都是楊士鈺留下的後手。這一局尚未結束,手中還有底牌......我倒要看看,他這次又會如何選擇。”

董瓚大抵是聽懂了話裡的意思,順勢說道:“只要楊士鈺心懷不軌有所動作,那就不能怪公子違反交易協定,到時朱全章再不滿,也是無話可說。”

江景辰笑了笑,說道:“我倒是挺希望楊士鈺能夠識時務,畢竟折騰幾次下來,拿他來背鍋倒也用的順手,若能添為助力也是不錯。”

官場上,得有依仗,也得有人背鍋。

楊士鈺就好比後世的“臨時工”,但又比那些人要好用。

畢竟是刑部司門郎中,手中握著不少的實權,能夠管諸多案件,也能夠辦不少見不得光之事。

最關鍵是人並不傻,自身能力不算低,多少也是有些手段。

董瓚似懂非懂,詢問道:“若是放了楊士鈺,越氏家眷那便該如何去說?”

江景辰搖了搖頭,說道:“他們不會去在意楊士鈺到底如何,只要將瞿鵬誠問罪,之後再施以手段送他上路,如此越岐便能為我所用。”

有能力尋山探礦之人,只需擺對位置,就能夠給發揮出巨大的作用。

毫不誇張的說,若越岐不令人失望,有真本事在身,只他一人的價值便抵得過萬人軍隊。

無論身處哪個時代,打仗不僅是要靠人,還得依靠大量物資。

問題在於物資怎麼來?

要嘛是花錢買,要嘛就去搶。

冷兵器時代,沒有什麼比礦更加值錢。

金、銀、銅、鐵、煤......諸如此類,各有大作用。

老話說的好:人有多大膽,地有多大產。

江南道那邊不是沒有能人異士,只不過給官家幹活能當吏,幹好了混個小官也不是多大問題,福澤後代子孫。

若是給私人幹活,那可是要掉腦袋的大罪,抄家滅族也是常事,除了錢之外,沒有再多的好處。

愛財之人多,惜命之人更多。

這麼多年下來,有能力尋礦的人才也就那麼幾位,一隻手便能數的過來,且當中一半都沒什麼真本事。

這種型別的大才可遇不可求,碰見了就是天大的福氣,得想法設法留在身邊。

需要做的事情也不難,只不過是秉公執法實事求是。

未免夜長夢多,江景辰先是去見了楊士鈺,與其說了和朱全章的交易協定,之後命人將其放出大牢。

隨後,又去與越岐商議上堂事宜,主要是將安王與楊士鈺從本案中摘出去。

直到安排好一應事務,江景辰立即開堂重審瞿鵬誠一案。

證據確鑿,越氏家眷配合,案件很快就審理結束。

“瞿鵬誠犯故殺之罪,判處流刑,放邊關兩千裡,其餘瞿氏家眷包庇其罪,故作偽證,判處囚刑,三年牢獄,以示懲戒。”

啪!

驚堂木落下,宣告此案審結。

因罪不至死刑,無需呈交大理寺複核,由刑部尚書批示後結案。

該流放之人即刻流放,該囚禁之人即刻囚禁。

重審、宣判、定罪,不過半天時間,瞿鵬誠便已帶上枷鎖,踏上流放之路。

一件案子,可以審個兩三年也沒個動靜。

同一件案子,也可以短短一個時辰之內審判定罪。

快與慢,不在案件本身,而在於審案之人。

這就是京城。

這就是官。

塵埃落定之後,越岐並沒有第一時間選擇離開,而是聽從江景辰的建議,選擇先用半個月的時間來做一番鋪墊。

等到了時間之後再坐船離開,提前到前路親眼見證瞿鵬誠的死亡。

當時越岐再三猶豫,忽然跪地叩首道:“老夫想親手為吾兒報仇,還請大人成全。”

江景辰連忙將人扶起,鄭重道:“這是小事,您老若是不想讓瞿鵬誠多受些苦,三日後我就能夠安排。”

流放可不是說輕裝上陣徒步而行,那可是要帶著沉重的枷鎖鐐銬,一步一個腳印走完兩千里路。

年老體弱身子骨差些的,走不完半程就得交待在路上。

像是瞿鵬誠那樣的紈絝子弟,半個月的時間肯定走不完半程路,但也足以令他吃足苦頭。

到時候發生個什麼意外,也是在情理當中。

越岐細細思考一番,終是覺得不能太過便宜瞿鵬誠,於是便道:“那就一個月後再動手,讓他受足一個月之苦。”

江景辰自然不會反對,當下便道:“您老的要求,我肯定照辦,這期間我會讓人沿路跟隨,確保不會生出意外,同時也會派人來照顧您老一家人的生活起居。”

說是照顧,實則是監視,也是一種手段。

越岐對於這樣的安排眼明心亮,點頭道:“大人放心,老夫說話算話,絕不會食言。”

江景辰含笑道:“先君子,後小人。只要您老遵守承諾,我可以保證您這一支後人至少享三代之福。”

事到如今,越岐也不再揣著明白裝糊塗,當下直言道:“每一寸土,每一座山,都有各自不同鑑法。還請大人告知,往後是要去何道地,老夫也好為此早做準備。”

江景辰稍作沉吟,緩緩開口道:“江南道。”

越岐點了點頭,輕嘆道:“大周鐵礦共有一百多處,江南、劍南二道獨佔五十餘處。江南道內有宣、昇、越、池、臺、鄂、福、嶽、建、泉、饒、虔、汀、袁、信、永、道、涪、吉等十九州之地產鐵,當真是好地方啊!”

旁的礦不去說,偏偏只提了鐵礦,且對產鐵之地如數家珍......

如此看來,倒不是個不學無術之輩。

江景辰眸中精光一閃而過,介面道:“十九州之地,若與劍南道均分,也就是一州不到兩座鐵礦,怎麼看都覺得有些少了。”

越岐含笑道:“倒也不能這麼去算,不過大人有一句話說對了,的確是少了。”

江景辰正色道:“您老受累,辛苦一些。”

越岐恭聲道:“分內之事,實屬應當。”

一老一少相視而笑,一切盡在不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