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00章 海上的財富

“恭迎王爺。”

李秉在前,身後則是一眾士卒與漁民,齊齊朝坐在高頭大馬上的楊斐行禮。

“諸位無需多禮。”

楊斐優雅下馬後,看著已經重建的漁村,朝李秉滿意點頭:“你做得很好。”

李秉立刻道:“幸賴將士用命。”

楊斐聞言,朝著一眾士卒大聲喊話:“此戰殲滅眾多海賊,眾將士辛苦。”

一眾士卒齊聲回應:“剿賊殺敵,不辛苦!”

楊斐當眾吩咐李秉:“此戰將士的戰功不可有任何遺漏,呈報上來後便論功行賞。”

李秉鄭重道:“是,王爺!”

下方眾將士皆露出激動的神色。

王爺從不貪墨戰功,也不削減戰功,這也是他們願意效死命的緣故。

對於士卒而言,戰功最有說服力。

“接下來這裡的安全交由韓將軍,爾等好好休息。”

安排完將士後,楊斐又對當地的漁民噓寒問暖,讓漁民們惶恐之餘,也感受到這位王爺的親民、愛民之心。

迎接結束,楊斐讓李秉安排地方,他要了解此地現狀。

“李秉,附近的地形勘測的如何?”

楊斐開門見山詢問。

李秉拿出一張簡易的地圖,平鋪在木桌上,指著其中一處介紹起來:“王爺,此處名避風灣,距此地十五里,四周開闊,地勢平坦,且末將找漁民打聽過,避風灣顧名思義位於避風處,常年風平浪靜,十分適合做港口。”

“還有此處,名為大魚灣,漁村正是處於大魚灣內,也適合做港口,只不過漁民世代居住於此,相較於避風灣,多有不便。”

這兩處是李秉很是看好的地方。

還有一處,便是海賊的巢穴,但那裡地勢高低落差較大,有眾多礁石,相較於這兩處,並沒有那麼完美,李秉只是一筆帶過。

“去避風灣看看。”

如果沒有避風灣,楊斐會考慮拆遷漁村。但如果避風灣這個選擇符合預期,漁村就不用考慮了。

很快,三人與一隊黑衣衛來到大魚灣十五里外的避風灣。

楊斐站在高處,俯瞰著整個避風灣,心中暗自點頭。

“確實是個不錯的地方。”他轉身對李秉說道,“派人在此地建立港口,修建通往海陽縣的水泥路,同時招募士卒訓練。”

李秉領命,但他思索了片刻後問道:“王爺,海上所用之船與河裡的大船不同,我們並無這方面的工匠。”

楊斐當然知道海船和內陸船不同,海船需要考慮的因素很多,並不是簡單的造船就行。

“此事你無需擔心,初期先募兵,本王會在嶺南境內招募船匠,集思廣益,打造出堅固的海船。”

楊斐聲音落下,李秉放心了。

他擔心王爺並不知道此事,既然王爺已經有所預知,那就不用擔心。

王爺從不會讓人失望。

楊斐看向遠方海面,眼中閃過一絲堅定。

打造強大的海師,就是要發展海上貿易,不僅可以增加嶺南的財富,甚至還能夠對外殖民。

這個時空的大航海時代,必須由自已開啟。

回到漁村,李秉立刻行動起來。

李秉一走,便剩下韓勇跟在楊斐身後。

後者還是沒忍住心中的困惑,詢問道:“王爺,若說組建水師,末將沒有疑惑,嶺南多水路,水師是必備的,但海師,難不成海上有足以匹敵我大隋的敵人嗎?”

楊斐聞言,笑了笑,接著搖頭:“現在別說海上,陸地上能抗衡我大隋的國家都尚未出現,勉強稱得上對手的,也就極西之地的阿拉伯、拜占庭以及查理曼三個國家。”

這三個國家比天竺肯定要強大的多,但各方面都比不過大隋。

縱觀歷史而言,在大航海時代以前,整個世界也是一超多強的格局,只不過這個超級大國。

是華夏。

這個時代的華夏思想尚未禁錮,辮子也未長出,無論是文化造詣亦或是科技水平,都處於絕對的世界之巔。

至於天竺?

連楊斐都打不過,更別提整個大隋了。

韓勇更疑惑了:“既然海上沒有強大的敵人,王爺為何讓李秉組建海師?”

就憑几個小毛賊,根本不值得啊。

楊斐意味深長的說道:“海上雖然沒有強大的敵人,但卻有取之不盡的財富。”

其他的不說,小日子那座銀山。

楊斐就絕對不會忘記。

組建海師,就是為了去取回這些屬於自已的錢,順便開展美式自由貿易。

韓勇瞪大了眼睛:“海上有如此財富?”

楊斐微微點頭:“等咱們的海師與海船做出來,本王帶你去海上拉銀子。”

末了,楊斐補充一句:“論船拉。”

韓勇如遭雷劈,當場呆愣在原地。

銀子論船拉?

那得是多少錢啊!!!

等他回過神來,發現王爺已經不知所蹤。

此時,遠在千里之外的大興城。

皇帝楊儀在御書房內單獨召見了宰相顧淵。

“啟明,看看這個。”

楊儀將一封奏報交給一旁的曹忠,曹忠則轉交給顧淵。

顧淵看完奏報,眉頭一皺:“這倭國遣隋使想去嶺南面見楚王?”

大隋立朝一百五十餘載,倭國一直都有派遣隋使來隋上貢稱臣,不僅如此,這些遣隋使十分活躍。

他們熱衷學習大隋的文化與工匠技術,稱讚大隋的文化與工匠技術為明珠。

即便是顧淵,也曾被遣隋使求見。

只不過這群人求見都帶著金銀之物,有討好之意,很可能不懷好心,被顧淵拒絕。

但顧淵知道,自已能拒絕。

別的大臣不一定能!

偏偏這種事情沒有實質性的證據能證明這些遣隋使有不軌之心,他們送金銀只是為了能夠進入國子監讀書,或是去工部學習。

小國寡民仰慕天朝文化,對皇帝而言也是長面子之事,楊儀自然不會有太多防備,一一允諾。

連皇帝都認可此事,顧淵自然不會多說什麼。

楊儀笑道:“這群遣隋使見到玻璃後驚為天人,便四處打聽玻璃產自何處,一番刨根問底,知道了嶺南,特意上摺子想去嶺南求見楚王。”

顧淵卻隱隱覺得哪裡不對。

“難道他們是想學習玻璃製造工藝?”

也不對!

若是想學習玻璃製造工藝,根本無需去嶺南,直接找大興城的玻璃代理商洪覆即可,這位商人憑藉著獨佔大興城的玻璃銷售渠道,一年來可謂是混得風生水起。

遣隋使不可能不知道此人,那麼,他們求見楚王必然有其他目的。

玻璃,或許只是一個藉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