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華漸明,露水已經下來了。
我倆漫步回來,師傅和師孃都在書房裡等我們。
師傅問我:“這一段時間學車,書該不會忘了吧?”
我說:“我帶著《先天易經正解》,有空的時候就看看。”
師傅說:“很好,今天晚上我給你講《古易經》,這些天也難得在一起。”
師孃問我:“明天我要帶妹妹去看師太,你去不去?”
我說:“明天我還是看看那個小孩,把觀音土也帶去,不去我不放心。”
如萱的眼睛裡有點失望。
我問:“妹妹什麼時候走?”
師傅說:“後天中午我送她到江城去坐火車。”
我說:“我跟老闆商量一下,後天中午我開車送妹妹到江城,大不了給他加一箱油錢。”
如萱調皮的搖著師孃的胳膊:“媽,師哥開的車你敢坐嗎?”
師孃笑道:“那有什麼不敢坐的?你師哥辦事媽最放心。
“你們也不要講的太晚了,我和妹妹先去說會話兒。
“丕揚,每天早晚的築基你不能忘了練啊。”
我點點頭。她們走了,師傅又開始重新沏茶。
師父問我:“說書的人開篇常說:自從盤古開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哪三皇?你知道嗎?”
我說:“天皇地皇人皇,中國通史裡面有。
“伏羲華夏三皇之首,也稱人皇。最早有關於伏羲的文獻,來自於春秋戰國中晚期的《莊子》,
“書中記載伏羲的形象為人首龍身,與其妹女媧成婚後生兒育女,成為人類的始祖。”
師傅又問:“那天皇和地皇又是誰?”
我說:“盤古開天闢地是天皇,燧人氏鑽木取火是地皇,伏羲生育人類是人皇。”
師傅說:“三皇說法,各有不同。最廣的說法是:天皇伏羲、地皇神農、人皇少典。
我說。“少典我從沒聽說過。”
師傅說:“少典生了黃帝,是黃帝的父親。但我們道家又不一樣:
“伏羲為男為陽為天皇,女媧為女為陰為地皇,神農為人文始祖為人皇。”
我說:“可不可以這樣理解?伏羲是父系社會的首領,女媧是母系社會的首領,神農是原始社會的首領。”
師傅說。“那是你們的理解,也沒錯‘:。
“《易經》中說:謂之天根者,以其混沌世界,黑暗無光,忽焉一畫開天。
“而陰陽動靜,迭為升降,天地定位,日月執行,萬物之生生不息。
“這就是說:天地萬物皆始於伏羲的一畫開天。
“一畫成天,為陽;二畫成地,為陰,自此陰陽生。
“《易辭》上又說:是故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業。
“你要記住上面這句話,易者,日月之交替也,這是易經的靈魂所在。”
我問:“不是說盤古開天地嗎?”
師傅說:“盤古是上古神話中的創世神。最早盤古為了把天地從混沌中分開,用手撐起青天,雙腳踏著大地,經過十萬八千年,終於把天地開闢出來。
“和夸父追日,后羿射日,都是神話。
“那神話一說就是十萬八千年以前,是個虛的時間。
“而我們華夏文明是有歷史真實記載的。
“我們的夏曆是從黃帝元年開始,以干支紀年,干支你知道吧?”
我說:“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二地支: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這個我知道”
師傅說:“一個甲子為一個干支週期,一個甲子60年又叫一個大運。
“自黃帝元年到現在,我們已經經歷了79個大運。你算算有多少年呢”
我說。“有4740多年。”
艮,離坎兌巽,就是我們的先天八卦,又叫伏羲八卦。”
我說:“師傅你一下子說的這麼多,我記不住了。”
師傅笑笑說:“搞清楚了三元九運,你就掌握了天機,窺視到地運的軌跡,明白了人世間的更迭的規律!
三國演義開篇寫道:天下大勢,久合必分,久分必合。
說的就是這個三元九運執行的天機!!!
天機不可洩,只是普通人不懂,說了如講天書而已。
你把這兩張表格多看看,記八卦很簡單,有一個口訣我教你:
乾三連,坤六段,震仰盂,艮覆碗,
離中虛,坎中滿,兌上缺,巽下斷。
這是入門的第一步,僅僅才開始呢,
第二步才是周文王的後天六十四卦。”
夜已深了,師傅回房休息去了。
師傅一晚上給我說了這麼多,才僅僅掀開了這個神秘世界的一個小小的視窗。
我僅僅是朝著這小視窗看了一眼,發現《易經》的世界就如同這廣袤的星空。
我信步走出房間,站在院子裡仰望星空。
月亮如水,星輝灑地,月朗星稀,星光交輝。
星空是寧靜而神秘的,仰望著滿天繁星,是多麼深邃啊!
星空浩瀚,亙古不變,從我們來到這個星球上,她就伴隨著我們。
億萬年來,人們仰望她,敬仰她,揣摩她,她伴隨著人類的成長,給人類帶來無盡的啟迪。
第二天早晨,我們都起得很早。
師孃和如萱要去看師太,師傅說今天地下室澆混凝土,他要早點去,我學車必須八點半之前趕到鎮上。
早晨師孃做的是手擀麵,面頭天晚上就發好了,用的是小蔥花、韭菜、臘豬油,每人兩個荷包蛋。
吃的那叫一個香,汗珠從額頭沁出。
我對如萱說:“妹妹你對師太說,這兩天哥學車忙,等考試過了我就去看她老人家。”
如萱問:“你有沒有什麼話要我帶給姐。”
我愣了下,說沒有顯得冷漠,說有,就顯得我對婉青有那麼一點曖昧的牽掛。
我想了一下說:“你告訴你姐,華佗《青囊經》的《孔穴針灸記要》,我很快就整理出來了,下次也帶給她。”
如萱不屑的說:“切!巴巴的就帶這句話?”
我點點頭:“這也很重要啊,你姐等著看呢。”
如萱生氣的說:“好了好了,我們走了。”
師孃說:“觀音土我已經放在你的包裡了,夾在書裡。”
觀音土?那是什麼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