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進軍偽明,暗流湧動

前言,我是原作者舍友,原作者跑路了不想更了,由於喜歡這個題材,所以我跑來代更,由於文學水平有限,風格稍加變化,希望見諒。(注由於不會寫細節,部分需要讀者腦補)

興武21年(1411年)仲秋,趙晉鵬密宣二皇子進宮。

“程兒,此次征伐偽明事關我大宋百年國運,茲事體大,朕希望由你代朕親征,揚我國威,恢復我大宋基業。”趙晉鵬起身來到趙逸程身邊示意他起身。

趙逸程緩緩起身,雙手抱拳,“定不辱父皇期待。”

趙晉鵬揮手遣退侍奉的宮女,緊閉房門。“程兒,此次北伐,朕期望你能于軍中建立功勳,尤其需與各軍指揮使多加交流。”趙晉鵬言罷,移步走向書桌,沉思片刻,緩聲道:“北伐結束,你即刻回京,拜李賦權為師,勤習朝堂之事。”

趙逸程面露訝異之色:“父皇,兒臣向來熱衷於軍中事務,自幼便不擅與朝堂上之人打交道。恐……”

“朕意已決,近日諸事繁雜,你需與宣兒共同為朕分勞。好了你先去吧,好好想想朕說的。”

看著趙逸程的背影,趙晉鵬陷入了沉思,宣兒雖精於朝政,但終究是過於寡斷,怕今後駕馭不了眾臣,尤其是那獨孤佳偉。“唉~希望程兒能理解我話中之意吧。”想到深處趙晉鵬不免嘆息。

次日大殿之上,趙晉鵬釋出詔令,任命趙逸程為北伐軍總指揮,統領第三、第四軍團,於仲秋中旬開拔。

此次北伐偽明將派出兩個軍團共計十萬餘人,由南海艦隊協助登陸,自松江、福州兩地揮師內陸。

再說到京城,陛下宣旨當日,獨孤佳偉就收到線報,得知了二皇子進宮之事。趙宣程進京之日,獨孤佳偉就以王府空虛為由送去些丫鬟和雜役。作為陛下的重臣,他自是察覺到陛下有廢太子的想法,尤其是自已被罷官之後。作為太子的老師,終究是不願看到此事發生便做了些準備。

“看來陛下已決意要廢太子,如此計劃要提前開始了。”獨孤佳偉喃喃道。“備車,去上官府。”

“是什麼風把獨孤兄吹來了”,上官饒超說著遞上了茶。

“陛下可能已決意要換太子了。”“什麼!”上官饒超一頓,放下茶碗,“此事可當真。”

“昨日陛下召二殿下進宮,今日你也知道了陛下又讓殿下親征偽明 這分明是有意栽培二殿下的勢力。”

“這也無法就能斷定陛下要廢除太子啊。”上官饒超仍是有些不信。

“此事尚未定奪,但聖意難測,還是早做打算為好。”獨孤佳偉抿了口茶,緩緩道“今太子在朝中已有一定威信,然在軍中勢力尚是淡薄,我想你帶著太子多去軍中慰問,還望與徐喆(第一軍團指揮使)交好。”

“行,此事交於我好了。”上官饒超回答道。

……

中秋過後,大軍開拔,於月末在琉球集結,整頓軍備糧草。於暮秋分兩路大軍進攻大明。第三軍團由松江登陸,計劃沿長江西進,取蘇州府,直逼金陵。第四軍團由台州登陸一路向北,直取寧波,紹興,控制大明糧倉。

松江府,夜過子時,海上迷霧繚繞,巡邏府兵正犯著困,突然發現海上有黑影重重,府兵瞬間驚醒,忙叫人回報知府,“大人,海上似有賊船,怕是倭寇來襲。”,知府大驚,“快,去稟告布政使大人!快!”

那報信之人尚未行出松江府五里,便已遭擒獲。第三軍團早已遣眾多斥候部隊扼守要衝,此時的松江,已成孤城一座。

“艦炮射擊。”趙逸程大手一揮,數萬顆實彈飛向了城中,城中士兵大驚,遂是一陣騷動“敵襲!敵襲!”,還未等眾人反應過來,第三軍團的先頭部隊已登上城牆。晨光初現,第三軍團已佔領了松江府。

“殿下,松江府敵人已盡數殲滅。”“好, 鞏固城防,放出斥候。”

清晨,蘇州知府況鍾看著桌上的報告,不免有些驚訝,‘據斥候的報道來看怕是松江府已淪陷,不過倭寇是哪來如此多的兵力’。望著遠方,況鍾心頭一震“難道是?來人快去請張總兵。”

“不知況大人找有何事,如今倭寇來襲,軍事繁忙啊。”張輔持劍大步走來,“怕這次不是倭寇啊。”

“況大人有何高見。”

“不知你還記得建文二年的那場動亂嗎。”

“你的意思是宋軍?”

“短短几個時辰松江已淪陷,倭寇還是沒有那種實力的。”

張輔心頭一震,急忙往外走,“我立即去稟明譚總兵。”

譚廣接到張輔的報告,大驚,立即命令到派出斥候,探明此次來犯之敵。隨即就寫了道摺子,八百里加急送往北京。

深夜,朱高熾已看到了地方遞來的摺子,不免有些慌亂,遂即發令從安徽等地調兵馳援南直隸,同時又命人傳訊永樂帝知曉。

再看臺州方向,第四軍團已攻下臺州城,留下一個軍的兵力,其餘人馬立刻撲向寧波府。

趙逸程準備以第三軍團為誘餌,吸引大部分敵軍,讓第四軍團快速拿下臺州,寧波,紹興,再以夾擊之勢直逼金陵。

……

後記

書中出現的部分人物我會在書後寫寫人物紀來補充人物形象。資料由網上提供,可能會有些不準,我會盡量參考歷史吧。

還有就是更新的話會不定期更新,但我會盡力多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