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顧大將軍真的讓宋三小姐上顧家族譜,享嫡女待遇,那很可能顧家軍的私印真會傳給宋錦蓮,可上一世他為何沒有找到私印呢,究竟是哪裡出了錯?
沒有私印不能調兵,在夢中就連黑甲衛明明就在黎府前院,他也呼叫不得,後來無奈之下才被他毒殺了。
想想都心疼,那可是黑甲衛啊!皇帝和皇子們心心念唸的黑甲衛,一人可抵千軍。
顧家軍有五千黑甲衛,這個他倒是打聽出來了,還是有一次宋二小姐點了一種迷香,讓人暈暈乎乎地放鬆警惕,問什麼答什麼,可宋錦蓮知道的東西很少,私印沒問出來,她也不知道。
黑甲衛五千人倒是問出來了。
既然該問的都問出來的,他才決定要了她的命。
她說她想帶著陌陌和離,黎家自然是不允許的,可以死,不能和離,因為他還想要顧家軍。
……
雨一直在下,已經連續下了好幾天了,開始是小雨,然後越下越大,去年一年的乾旱,人們還記憶猶新,下雨好啊,農作物需要水,江河湖海都需要水,水是一切生命之源。
可宋錦蓮知道,這一場雨和去年的旱災一樣可怕,旱災讓大週三分之一的平民百姓流離失所,大幅南遷。
可水災同樣可怕,不僅這一年的糧食顆粒無收,還讓大周國最富庶的地方房屋倒塌,讓大周國的經濟至少倒退兩年。
可這又能怨得了誰呢,年年修壩,年年撥款,還是不堪一擊,這根源在朝廷。
宋錦蓮自認不是一個偉大的人,更不是救世主,她無力救這個世界,她只想保住顧家軍和鎮北軍的將士們不餓著肚子上戰場。
就算皇帝提前知道北境有旱災,江淮和東南有水災,又能怎麼樣,難道還能逆轉嗎?
她託顧家軍糧鋪買的大量的糧食已經運往北境,母親後來又買了十幾萬兩銀子的糧食有一大半也運往顧家軍,餘下的,有一小部分在江南,有一些在永安城和周邊府城的各個糧鋪裡。
“大小姐,這雨也太大了,下了十多天了,現在草藥的價格都漲了,還好我們辰王府的空地多,我種了不少。”蘇晴和宋錦蓮坐在花廳裡看著院子裡瓢潑大雨感嘆道。
還好,我們在辰王府衣食無憂,還好我聰明,抱著大小姐的大腿!蘇晴有點小得意,這一世她絕不會再離開大小姐了。
她暗戳戳地想著,以後等大小姐生幾個孩子,她挑一個,咳,不,她慫恿一個,或者說忽悠一個,跟著她學醫,收個徒弟給自已養老。
然後她繼續過這種神仙般逍遙的日子。
“聽說江南開始發大水了。”迎春迎夏正坐在一旁邊繡花,做女紅,她們可是府裡的包打聽,基本上辰王府一收到各地的什麼訊息,她們兩個馬上就能知道了。
無心和無用和她們都混熟了,除了機密,其他的訊息都和她們共享。
宋錦蓮知道永安城這雨頂多再下兩天就停了,上一世永安城和周邊幾個州府都沒有水災。
她準備等雨停了去看看母親,看時間,父親也快進京了,不過這段時間雨多,路上不好走,肯定耽擱了,怕是還得要幾天。
宋錦蓮想起上一世自已這個時候快生下陌陌了,然後再過幾個月陌陌被毒死,她被燒死。
她生下陌陌後,因沒什麼吃的,也沒什麼奶水,陌陌長得好看,但實在太瘦了,那個時候的自已瘦得皮包骨,憔悴不堪,原來的衣服穿在身上都鬆鬆垮垮了。
她好想陌陌啊,陌陌的生父到底是誰?
陌陌雖瘦,但長著一雙漂亮如星辰一樣的眼睛,因為吃的少,他比同齡的孩子要瘦小,他會朝自已笑,只要在自已懷裡,他就會睡得很安穩。
這一世她絕不能重走回頭路,她要保護好自已,保護好父親和母親。
黎俊楠,對你這個人渣本姑娘還是太寬容啊!
不過,慢慢折磨其實還是比直接毒死更好玩些。
雨終於停了,這幾天辰王非常忙,江南淮河一帶水災,堤壩倒塌,朝中大臣因暴雨被困在皇宮已經幾天了,辰王也被困在皇宮,不過每日無名都會親自回府報一聲平安。
雨停了半天,宋錦蓮先吩咐管家,今晚多做些菜式,辰王爺可能會回府。
然後她就帶著蘇晴,玉芝和蘭芝,當然還有暗處的無心和無用去顧府。
守在顧府旁邊一個亭子裡的二人終於看到宋家三小姐,也是辰王府宋夫人的車駕,他們簡直想抱頭痛哭。
連續下了半個月的大暴雨,他們正好守了半個月顧府,連送飯的人都沒有,幸好他們身上有些乾糧。
暴雨實在太大了,身上衣服溼了又幹,幹了又溼,亭子有頂蓋,本來下小雨是沒問題的,沒想到大半年沒下過暴雨的永安城,連下半個月大暴雨。
兩個人留下一人盯著,另一人麻溜地跑回黎府通風報信。
黎俊楠找到發病的根源,心裡也沒有那麼怕了,於是就從別院回了黎府。
哪成想一回到府中就天天下暴雨,黎侯爺待在皇宮裡,回不了府,他在府中去不了軍營。
還不能去後院找她的妻妾,這難熬的日子哦,都快把黎世子的頭髮熬白了。
就在黎世子快絕望的時候,終於雨停了,很快守在顧府門口的人也回來報信了。
哪怕那人身上一股臭味,黎世子還是忍著坐在馬車裡,沒把那人趕跑。
在離顧府大門不遠處等了一會兒,終於看到宋錦蓮出了顧府的大門,正準備上辰王府的馬車。
這時候宋錦蓮看到有一個很狼狽的人,且渾身發出一陣臭味的人走到辰王府馬車前。
“宋三小姐,我家主子有請。”他開口道。
宋錦蓮開始還以為是乞丐呢,正準備叫蘇晴給兩個銅板打發了,他竟然是有主子的!
“你家主子是哪個?”蘇晴沒好氣地問。
“回宋三小姐,我家主子是宣平侯府的黎世子。”那人又答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