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夫人趕緊過去瞧一瞧她的丈夫和侄子,害怕他們負了傷。丈夫完好無損,侄子卻有幾處傷口。她一把拉過侄子柴耀摸摸他的手摸摸他的臉關切的詢問道:耀兒疼嗎?
柴耀當然有些疼了但是他不忍姑姑難過安慰道:姑姑我不疼這點小傷不算什麼,早就習慣了。
郭武道:和陣亡的將士們比起來我們都算是幸運的。男子漢大丈夫負點輕傷過幾天就好了嘛。
柴耀道:姑父說的對。過幾天就沒事了。姑姑不要為我擔心。我們還是吃飯吧,剛才在慶功宴上,只顧著和他們喝酒了,到現在肚子是還空的呢。
郭夫人忙道:對對,我這就去廚房端菜過來,香兒走和我幫忙。
郭香不情願的道:我要和父親哥哥說話。
郭夫人笑道:傻丫頭他們又不會跑掉,一會再說也不遲,走吧。
郭香覺得母親說的有道理這才跟著去了。郭夫人做的一手好飯菜,她們家沒有請一個傭人,一切家庭事務都是她們母女倆親力親為。
茶餘飯後,郭香纏著柴耀嘰嘰喳喳問個不停。柴耀也樂意在這個小妹妹面前講述自已戰場上的經歷。
郭香聽到驚險的時候會大聲驚呼為柴耀擔心害怕,聽到哥哥如何化險為夷時,又萬分的崇拜他。恨不得自已也是個男兒身能像哥哥一樣在戰場上拼殺。聽著聽著她就犯了困,不知不覺睡著了。
柴耀給她蓋好被子,在她的鼻子上輕輕一劃,轉身離開去了姑父的書房。
郭武膝下無子,對柴耀是當親兒子一樣看待和培養的。無論走到哪裡都把他帶在身邊歷練。戰場上讓柴耀親自上陣,統領一隊人馬殺敵積累戰功。只有這樣將來才能成材,才能服眾。
柴耀的確沒有讓他失望,他甚至相信將來柴耀會比自已更有成就。但是現在他要讓柴耀更成熟更堅強。要讓他明白這個亂世是怎麼造成的,根源在哪裡。也許將來他們就能找到終結它的辦法。
郭武道:耀兒,你知道的在凌州老家,我們兩家都只是一般的家庭出身。你的父輩是商人。而我的父輩也只是縣衙裡的小吏。我們兩家結為親家是門當戶對,這很合理對嗎?
柴耀回答道:是這樣的。姑父怎麼了?
郭武笑道:沒怎麼了,你耐心聽著。現在我這個驃騎將軍是靠我自已的能力和戰功一步步打拼出來的,對嗎?
柴耀道:對,當然是這樣。
郭武笑道:不對。我這個驃騎將軍只有一半是靠我自已的戰功。那麼另一半是靠的什麼呢?是靠這個戰亂的世道,是靠先明王這樣貴族的賞識和重用。我這麼說你會不會覺得我太妄自菲薄了?
柴耀道:姑父我沒有,雖然你說的我不太懂。
郭武又道:先明王還在的時候,我在汴州就是個另類。各方勢力都拉攏我,同時又懼怕我,卻更加瞧不起我。他們拉攏我懼怕我是因為我手握重兵,這很好理解。但是你知道他們為什麼瞧不起我嗎?
郭武驚呼道:還有人敢瞧不起驃騎將軍嗎?他們憑什麼?
郭武冷笑道:憑什麼?就憑他們世代為官憑他們是天生的貴族血脈。憑我只是一個凌州小吏的兒子。
柴耀驚詫道:這都算理由嗎?難道出身有這麼重要嗎?
郭武道:在如今這個世道上這就是理由而且是冠冕堂皇的理由。像我們這樣出身的,永遠無法融入他們的圈子。當然我也不屑於和他們同流合汙。他們貴族士大夫的子弟靠互相吹捧就可以入仕做官,靠官場資源就可以結黨營私,甚至威脅王權。
柴耀點頭道:我也發覺汴州的官員包括梁州,這些重要官員好像絕大數都是世家子弟。除了軍隊,只有軍隊裡的要職全是靠積累戰功升上來的。
郭武笑道:耀兒你說的非常好。非但梁州汴州如此,明國和所有國家現在都是如此。這已經形成了一種潛在的規則。前朝的科舉考試已經形同虛設了。我們這樣窮苦出身家庭的子弟們,入仕基本無望。唯有從軍還算是一條出路。可就算是當上了將軍,在他們眼中我們依然是另類 。耀兒,這是個死迴圈啊。
柴耀愕然。他不知道該怎麼說更不知道該怎麼辦。
郭武道:我到現在也和你一樣很困惑,不知道這個死迴圈有沒有出口。
柴耀隨口道:既然是死迴圈肯定是沒有出口了。但是為什麼不打破它呢?乾脆毀掉這個該死的迴圈不就可以擺脫它了嗎。
郭武驚訝的看著柴耀愣了半晌。他沒有想到自已困惑這麼久的問題,在柴耀面前竟然如此簡單。
郭武喃喃道:你說的對,你說得對啊。打破它,毀滅它就能擺脫了。那什麼人才能打破它 ,用什麼方法才能毀滅它呢?
柴耀見姑父從來沒有如此失態過,後悔自已亂說話了。他關切的問道:姑父你怎麼了?
郭武馬上回過神來說道:沒事沒事。我似乎把這件事想通了。這樣吧,你明天還要早起去凌州,就早些回房睡吧。
柴耀道:是,姑父。那我告退了。
郭武其實心裡已經有了答案。
汴州王宮裡,明王劉嵩,司徒林方以及陳御史正在議事。
明王道:梁州的捷報已經到了。你們說說吧。
陳御史道:這個郭武真是太可怕了。聽說被俘虜的蜀國王子也是他親自擒下的。如果我們不想辦法遏制他任由他壯大實力,以後他要是謀逆,明國可真的無人能降服他了。
明王嘆道:可是他現在剛剛打了大勝仗,明國上下誰不知道。我們怎麼動他?不但不能動他,而且按規矩還得大大的賞賜他。可是寡人已經沒有什麼可以賞他的了,他已經是驃騎將軍貴為公爵。難道要寡人把這個王位也賞賜給他嗎?
林司徒道:陛下息怒。怎麼說他郭武都是臣子,您才是我們的王。
陳御史也勸道:是啊。陛下息怒,您才是我們明國至高無上的王。我們這些貴族士大夫都是陛下您的臣子,可以說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啊。
明王道:這些寡人都知道,剛才我只是發發牢騷而已。好了好了,說說接下來該怎麼做吧?
陳御史道:接下來,郭武應該回汴州述職了吧。不如我們就趁這個機會把他留在汴州 。陛下可以下旨,讓郭武帶著全家來汴州接受王的封賞。將軍在外領兵,其家眷本就應該留在京都當做人質。然後我們再蒐集證據,給他治罪。
明王道:陳御史你說的雖然很好。但是你考慮過他手中留在梁州的十萬精銳大軍嗎?郭武要是有意外,誰能控制得住他們?
林司徒道:陛下說的有道理。老臣倒有一個人選,或許他也能像郭武一樣控制住這個龐然大物。
明王一驚道:誰?
林司徒笑道:陛下,郭武這次給我們的戰功表上他自已是第二名。排第一的是他的副將叫趙光。咱們先不管郭武他是不是沽名釣譽。既然這次戰功趙光排在了第一,我們為何不做個順水人情大大的提拔他,把他拉攏過來成為王您的人。這樣梁州軍內可就不是他郭武一個人說了算了。
明王大喜道:妙哉。林司徒果然老謀深算啊。這一招非常好。只是不知道這個趙光會不會乖乖的聽話?
陳御史道:當然會。陛下和郭武,聰明人當然會選陛下您了。可以下旨讓趙光將軍也來汴州領賞。到時候。。。。。。
明王馬上道:到時候寡人會親自召見他。看來車騎將軍就非他趙光莫屬了。
林陳二人齊聲道:陛下聖明。
數日之後,王的旨意到了梁州。郭武領著文武官員接旨。
聖旨曰:梁州軍守衛大明有功。封郭武為一等宣鼎公,封趙光為車騎將軍武平候,封趙亮為驍勇將軍,封。。。。。。郭武趙光二人攜家眷入京謝恩。欽此。
眾將領官員謝恩後,厚待了宦官使者。郭武和趙光來二人到了後院。
趙光道:恭喜大將軍榮升一等宣鼎公。
郭武道:郭將軍也榮升車騎將軍武平侯,同喜啊。
趙光道:只不過王上讓我們倆都攜帶家眷進京謝恩,這難道是別有用心害怕我擁兵自重嗎?
郭武道:就算是這樣,我們也只能依旨照辦了。趙將軍到了汴州一定會如蛟龍入海飛黃騰達的。如果我回不來了,梁州軍你就交與你手吧。
趙光道:大將軍何出此言啊?
郭武笑道:趙將軍難道沒聽說過,功勞太高了就會。。。。。
趙光嘆道:是啊,功高震主這是我們為將的最大忌諱。大將軍何不託病不去?
郭武道:不去就更危險了。我們的王本就愛猜忌。我不去,他就會認定我反了。到時候明國怕是要大亂,趙將軍我們還是得以大局為重啊。
趙光道:哎,君王的心思最是讓人琢磨不透的。那我們此次去梁州怕是凶多吉少了。
郭武道:出事的應該只有我,趙將軍一定會沒事的。你回梁州以後把軍隊帶好,不要忤逆汴州。蜀國已經無力來犯,梁州是安全的。
趙光道:大將軍我知道了。
郭武笑道:趙光我們是十多年的生死兄弟了,我信得過你。
趙光拱手道:大將軍,小弟原本只是個囚徒,今日能有如此成績全憑大將軍一手提攜才有的。別說給我一個車騎將軍,他們就是讓我做大將軍,我也絕不會背叛。
郭武嘆道:好兄弟。我能有你這個生死兄弟真是不枉此生了。還記得當年我們在雁蕩山嗎?那一戰你和我都差一點就死了。是他們背信棄義丟下我們不管,才導致了最後的慘敗。
趙光眼中也滿是悲痛道:是啊當年的老兄弟就剩下我們這幾個了。貴族老爺們對待我們的方法是什麼?用得著了就百般拉攏,用不著了就卸磨殺驢。大將軍我相信你,跟著你我們才有出路,才不會被貴族老爺們當成螻蟻看待。
郭武道:趙光還記得我以前和你說的那個逃不出去的死迴圈嗎?
趙光道:當然記得。
郭武道:前些天我也和柴耀那小子聊了這個。他的一句話讓我很受啟發。
趙光道:哦?他小小年紀能說出什麼樣的話來?
郭武道:他說既然逃不出這個死迴圈,為什麼不打破它,毀滅它?
趙光道:他可真敢說啊。想要毀滅掉這個死迴圈談何容易啊。
郭武道:他是隨口說說的,年輕人嘛血氣方剛 ,可以理解。不過我後來想想他說的也許是對的。眼前這個世道真的得改一改了。
趙光驚道:大將軍你的意思是?
郭武笑道:貴族老爺們上面是誰?是誰給了他們這些特權?
趙光答道:當然是。。。王上。
郭武道:不錯。要想毀滅掉它,只有先擁有比他們更強大的權力,從根子上斬斷它們。然後才能開啟當年我們想要的那種世道。
趙光道:大將軍我聽懂了。你只管吩咐我該怎麼做吧。
郭武道:趙將軍我請你到了汴州以後,他們不管說什麼要你做什麼,你只管答應了。這樣你就可以回到梁州。
趙光道:大將軍既然你主意已定。我趙光願意陪你闖到底。
郭武道:趙將軍拜託你了。我的命運,明國的命運都在你的手上。你如何選擇,我都認了。
趙光拱手道:大將軍放心。雁蕩山的亡靈們為證,此一去汴州趙光絕不負大將軍所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