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少年又有什麼錯呢

三歲時的小雨澤隨著父母到處奔波,最終在一個二線城市定居了下來

在這個小區,開啟了小雨澤新的人生

五歲前的小雨澤是父母的寵兒,但這種待遇並沒有享受多久

五歲時,弟弟出生了,父母所有的精力都在了弟弟林子軒的身上,小雨澤也在慢慢的“長大”

五歲的小雨澤慢慢的適應著自己起床上學,自己獨立生活,接受著弟弟的存在

但,再怎麼成長也還是需要父母的愛,關懷

<沒有人願意一夜長大,何況如此年幼的他呢>

他知道自己必須慢慢的長大,才能照顧好即將到來的弟弟

那一段時間,父親早出晚歸的照顧著母親,為了不讓父母擔心,小雨澤學著自己把飯菜加熱

當母親帶著子軒回到家,小雨澤抱著母親哭泣了起來

<孩子終究還是孩子,所謂的成熟不過是早點學會做家務罷了>

弟弟的到來,使父母的注意力全部都在了子軒的身上

實際上,小雨澤除了學習成績不好之外,沒有各方面讓父母不滿意的

<學習排除的是學渣,並不是人渣>

但也是這樣的環境下,慢慢的形成了小雨澤的討好型性格

<有時沉默不是不會講話,而是在思考>

六歲,小雨澤上了小學,父母開著小賣部,維持著生計,一開始小雨澤的成績還不錯

但父母的注意力大多數在弟弟身上,小雨澤為了讓父母對自己多關心一點,慢慢的讓成績考到了全部第一

當小雨澤拿著成績單到父母面前,想得到一句誇獎和關注

“嗯嗯,下次加油”,也只是寥寥幾句,說完繼續抱著小子軒玩了起來

<孩子有什麼錯,也只是想要愛平衡而已>

小雨澤的字寫的不錯,正楷一般,可能是遺傳父母

那晚,六歲的小雨澤拿著本子想請父親寫兩個字,更多的是想得到父親的關注

以小賣部忙,為由,打發小雨軒自己去閣樓寫,小雨軒只能作罷

拿著字典來到了閣樓,在本子上寫著“希望”兩個字,在那一刻,他很認真的在寫著這兩個字

<當時“希望”這兩個字是沒有學過的,只是想更多的得到父親的關注,父母寫字很漂亮,相對於正楷來說,我的正楷確實是很難看>

試過這種方式無果後,小雨澤的成績慢慢下滑,上課不認真聽講,但很聰明,老師並未講到的,小雨澤已經學完了

<父母是初中文化的,所以當時小學的知識完全是簡單的不能再簡單了>

當時期中考出來,小雨澤的成績下滑,父母注意到了他,但更多的是責怪

<我們拼了命的賺錢,不就是為了你嗎>

小雨澤見這個方法有效,便在這條道路上一去不復返,只為了能更多的注意到自己

漸漸的,小雨澤連試卷也懶得寫了,拿起同學的就抄了起來,然而,被母親發現的代價就是,撕了試卷,然後重新抄寫試卷

<那個時候老師真的最大,比父母還怕,我連夜瘋狂的抄寫,寫到大半夜,而且我當時的字不是正楷,我就會擦掉重新寫>

最後還是隔天聯絡了老師,說明情況才解決

<指望他人,不如自我救贖,在慢慢變好就是對自己最好的答案

加油,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