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0章 百川書院

百川書院雄踞吳州城西南一隅,背倚霞暮山,南依鏡湖,匯聚吳州的山水靈氣,及百餘年的文氣薰陶,滋養出這一方人傑地靈的風水寶地。

從張二哥的鋪子出發,到他們那日來的熱鬧官巷街,往西走約莫三里,進入棲霞街,一直往南走約莫兩裡便到了百川書院。

百川書院最早原址是霞暮山上的吳州書院,後來經過擴建,現在書院佔地約五百畝,現有學子千餘人。因此圍繞著書院周邊也開始繁華起來。

沈婧引領著阿仲步入棲霞街的那一刻,立刻被一股濃厚的文化韻味所包圍。街道兩側,各式店鋪錯落有序,諸如周氏扇藝軒、楊三郎雅冠齋、尹氏翰墨軒、汪府典籍閣、孫翁清茗坊等,它們靜立兩旁,與官巷街的喧囂繁華截然不同。這裡,商業的氣息中夾雜著一抹淡泊,少了幾分市井的叫賣嘈雜,卻平添了許多文雅與謙和。

沒走多遠,映入眼簾的是一座三間四柱五樓石坊,以白麻石雕琢砌築,頂樓雕刻著一隻齜牙咧嘴的“鬼”。它右手拿著一支筆,左手握著一個“權”,腳邊有一方形鬥,正踩在一隻烏龜頭上,這寓意文魁獨佔鰲頭。石坊正面中央上刻“厚德”,筆力遒勁,右邊石牌刻有“躬行實踐”,左邊石碑刻有“經世致用”。這也是百川書院的校訓。

過了這石坊,便是百川書院了,眼前古木參天,石徑曲折,歷史濃厚的味道撲面而來。

這大大小小院落有五座,沈婧和阿仲進來以後,反而有一種劉姥姥進大觀園的感覺了,不知道往那邊走了。

怪不得要引薦人了,這沒人引路,百川書院的門在哪裡都找不到。

沒辦法,沈婧只好發揮她的厚臉皮功力,到處找人問了。

但是一連拉了幾個學子,都表示不知道在哪裡報名。

正在一籌莫展之時,這時候突然上前來一個學子模樣的,那人不過十七八歲的左右,清秀的臉上,眉眼含笑,一身月白色的儒衫,整個人溫文爾雅,渾身上下散發著一股書卷氣。

他他溫和的聲音中帶著關切:“兩位小兄弟,見你們徘徊許久,可是有為難之事?”

沈婧抬頭,迎上少年的目光,心下一暖,隨即調整語氣,儘量讓自已的話聽起來更得體:“這位大哥,我帶我兄弟想來這裡報個名,可這書院之大,我們一時之間竟不知該從何著手。”

沈婧這一看到這溫文爾雅的學子,已然收斂了鄉間的講話的直率和粗俗,儘量讓自已多了幾分文雅。

那學子目光流轉,在兩人身上略作停留,似是評估又似是好奇:“看兩位年紀都不大,這書院可不是給兒童啟蒙的。兩位這是?”

沈婧聽罷,胸膛不禁挺了挺,言語間透露出對阿仲的滿滿驕傲:“我兄弟聰穎過人,早已在鎮上完成啟蒙。今秋是準備去縣試的,為了能更上一層樓,特地來此尋求良師益友。”

王旭聞言,眼中閃過一絲讚賞:“原來如此,我名為王旭,與二位相遇,實乃榮幸。”

沈婧抱拳道:“在下沈婧,王兄好!”

阿仲也上前行禮道:“在下楊謨,王兄請多關照。”

三人初次相識,卻一見如故。王旭年紀雖長,卻熱情周到。沈婧與楊謨雖初來乍到,可談吐卻大大方方。

不一會兒,王旭便引著兩人拐入其中一處院落,進了院子,王旭帶著兩人進了右手邊的一間屋子。只見屋子裡人來來往往,頗為煩忙。這裡應該是報名處了。有文書在忙著做登記,也有不少是來報名的人。不過大部分是父親帶著兒子,像沈婧這樣年紀小的兩兄弟,倒是成了一道風景。

王旭與報名的人倒是認識,簡單打了下招呼,便招呼兩人上前。

那正在登記的人約莫三十歲左右,微微發福,胖乎乎的手指敲打著桌面,看著兩人道:“報名所需檔案,二位可曾備齊?”

沈婧連忙應答,聲音裡夾雜著一絲緊張:“是我弟弟報名,我陪同。要....要什麼檔案?”

登記人員不耐煩地伸出手,空氣中瀰漫著一絲不悅。“報名材料呢?”

察覺到尷尬,王旭迅速介入,巧妙地將二人引至一旁,壓低嗓音細語道:“報名需戶籍證明、學籍記錄,以及薦書。”

戶籍冊還好理解,學籍冊是什麼?薦書又是什麼?

沈婧看向阿仲,阿仲搖搖頭,表示不知道。

王旭給他們解釋道:“學籍冊是官辦的學堂,你學習登記在冊的憑證。薦書是你先生給寫的推薦信。”

阿仲搖搖頭:“我之前在青石鎮,是先生自已開的私塾,沒有進過官辦的學堂。”

王旭恍然大悟,一拍大腿:“這就難辦了,私塾的推薦信在這裡不管用,得找個有名望的人來幫助寫了。”

沈婧覺得有一絲怪異劃過心頭,卻怎麼也抓不住那絲怪異的感覺。

既然沒報名成功,王旭把他們帶離了此處。

看著阿仲那恍然若失的表情,沈婧覺得有些懊惱,這次來吳州真是出門沒看黃曆,幹啥啥不成。

王旭看著兩人的表情,遲疑說道:“倒也不是沒有辦法......\"

沈婧聽說還有辦法,趕緊抓住王旭問道:“王兄,這可怎麼辦才好?”

王旭支吾半晌,又似乎下定了決心地說:“按理說這事兒我不該插手,但看你們真心求學,又怕你們實在沒有路子,實在沒有機會進百川,所以,所以,給你們搭個線吧,用不用帶隨便你們。”

沈婧毫不猶豫:“王兄,求你指引我們一條出路吧!”

於是王旭引領著二人出了百川學院,沿著棲霞街走了百餘步,繞進了一個靜謐的巷子裡,盡頭是一戶看似尋常的宅院。輕輕叩門後,不一會兒便有人開了門把他們引了進去。

院子裡已經三三兩兩站了幾個人,沈婧仔細一瞧,好像有一對父子剛剛在報名處也有碰到過。顯然他們是比他倆早來了一會兒。

王旭輕聲道:“兩位小兄弟,此處便是有人代為作薦帖潤筆的。我也只是做個引路人,要或者不要,還得兩位自已決策了。”

說罷,便把他倆引薦給了此處一個管事模樣的人,一番交代後,在這裡登記完成後,便與他們告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