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下子整個大殿都是那樣的安靜,彷彿在準備迎接什麼重要事情的到來!
秦皇也感覺到了這股氣氛的怪異,也看向了司空筱婉,因為當初提到這一話題的時候一下子被打斷了,也沒有多想,現在聽了眾大臣的陳說,又不能說他們那裡有不對的地方。
“鴻鵠之志,群鳥豈可知哉!”司空筱婉也不生氣,只是隨意地說道。
這一下,眾大臣不幹了,你這是在藐視我等,將自己抬得那麼高,哎!藐視我等也就算了,但你大膽南王眼裡還有沒有秦皇了,你這句等於把陛下也是看成了什麼?
“陛下,臣有本啟奏,大膽南王,在這大殿之中竟敢口出狂言,自視甚高也就罷了,竟然還敢如此藐視我等,同時,也將陛下給藐視了,如此等大逆不道之語,不治其罪臣等不服啊,陛下!”宰相葉世民趕緊上前啟奏道,看他的樣子,只有他才是忠臣良相一般。
“是啊,陛下,南王此言大大地不妥!還請陛下治其言語不當之罪!”一位言官也是上前啟奏道。
“父皇,南王剛才所言也是在眾臣不知真偽之時,就對她言語相加的回敬而已,並非要藐視朝堂啊,請父皇慎裁!”齊王也是趕緊上前啟奏。
“好了,諸位愛卿都不用再說了,先不說南王此次有沒有良策,就之前的種種,哪一項是你們能夠相比的,她的志向高遠也不是一天兩天了,就從上次的治理黃河,朕就是提了那麼一下,她當即就思考到了對策,這是一般的大才能夠具備的嗎?反觀你們,當朕提出問題和想法之後,一個個就這知道潑冷水,沒有一句管用的或是積極向上的,南王有藐視爾等嗎?自己好好想想吧!”秦皇有些氣憤地說道。
“臣等慚愧!”眾臣一起躬身說道。
“南王,你還是說說你的想法吧!”這時秦皇才對著司空筱婉說道。
“父皇,眾位大臣,就如何提高百姓的收成,本王有幾個良策,但前提是朝廷不能因為百姓的高收成,就增加稅收,這樣一來那就像以前一樣了,百姓真將永遠也無法達到我們想象的那樣可以衣食無憂了!”司空筱婉先給眾人打了一個預防針。
“婉兒儘管放心,朕絕不會增加百姓的稅收,適當的時候,可能還會相應的給予減免!你但說無妨!”秦皇再次說道,也是非常期待地看著她,剛才聽聞還有幾個良策,那就是說百姓的收成可能還會大幅度的提升,想到這裡,他就彷彿看到了整個大秦王朝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展現在他的眼前。
“父皇,上次治理水患和征戰南蠻國,來回兒臣都有體察百姓的情況,所以說兒臣有幾個方面能夠快速地提升百姓的收成!”司空筱婉緩緩地說道。
眾人現在都在屏氣凝神,整個大殿安靜的很,就連大殿外巡邏計程車兵都不由自主地放緩了腳步,生怕驚擾了司空筱婉的思緒。
“本王有三策疊加,可以讓百姓的收成翻倍!”司空筱婉有些肯定地說道。
這下,整個大殿再一次陷入了亂哄哄的狀態,群臣再一次議論起來。
“這要是真的,我大秦將會出現史無前例的盛世啊!”一位王爺激動地說道。
“是啊!若真是這樣,以後司空大人說什麼老臣都會相信了!”有一位年紀比較大的言官也是開心地說道。
“真有這麼厲害,還沒有實驗呢,她就敢誇下如此海口,就不怕風大閃了舌頭!”葉世明卻是不以為意地說道。
“宰相說的是,且看她三策如何再說不遲啊!”大皇子楚王也是壓抑著說道。
司空筱婉看著眾人的議論,微笑著繼續說道,“首先我們要引導百姓新修水利工程,這樣就不會出現現在每年都有的乾旱和水澇,這樣穀物每年都會飽滿,單單這一項,就能使得現在的每畝產量從260斤左右提升到至少360到400斤每畝!”
聽到這裡,每個人都張大了嘴巴,不可思議地看著她,聽她這麼一說,還真有這種可能。
“同時,還要告訴百姓,種糧不能像現在這樣片撒,而是要一籠一籠地播種,每籠之間要留半米的空隙,這就會讓麥子充分地吸收陽光,才能更好收漿飽滿,而水稻則需要三五根秧苗一撮插一塊,按照‘田’字形插秧,每撮這間都相距半尺,和麥子是一樣的道理!”司空筱婉解釋道。
大家有些不明白了,因為他們根本就不懂農業,你要讓他們如何聽得懂,所以一個個都是大眼瞪小眼,不明所以。
“第二就是改進百姓使用的農具,如此能夠很大程度上加快百姓的農活速度,比如現在每人只能收拾2畝地,那麼改進之後呢,至少可以收拾3畝多地,這又會大大提升農民的收成,因為有時間空閒下來,他們就會去開墾荒地,開墾荒地也需要登記,五年不收任何稅費,從收成的第六年開始徵收稅費,因為土壤是需要打理的,剛開始的時候,每畝荒地開墾出來產量是不高的,經過幾年之後才會有較高的收成的!所以朝廷需要頒佈這樣的稅收政策,而且還要獎勵開墾荒地的百姓,免費贈送各類農具一套,還要每畝贈送5斤大米,當然也要控制每戶每年根據人口,不能只顧著開墾荒地,而使熟地荒蕪了的現象發生,具體政策可以再行商量溝通,這樣就會大大增加他們的熱情!”司空筱婉一番說法,是這朝堂上自古以來都沒有聽說過的,搞得大家就像聽天書一樣,現在是沒有人敢再說風涼話了。
“其三就是精選良種,以便來年播種,久而久之,十幾年後,畝產700斤不是問題,你們說這是什麼概念,那就是到時大秦國的良田會增加至少一倍,糧食產量能夠翻兩番,百姓還吃不飽,穿不暖嗎?“
“他們還不要拼了命保護好我大秦國?屆時肯定家家戶戶都搶著送兒郎參軍保護大秦,保護他們自己的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