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章 朝廷排兵(三)

“好,好,好啊!右相,你可真是收了個好徒弟!”李斯聽到這喜笑顏開,再也耐不住性子闖身而立,照著右相好一頓恭維,然而這恭維聲中還藏了一通磨牙切齒;

“呵呵呵,左相過謙了!”右相臉上藏著笑意,沒有理會李斯的陰陽表情,他還想進一步考量蕭何的能耐“是又如何?”

其他眾人也對蕭何投去讚譽的眼光。

“欲斷匪患兵源,便需從百姓的根本利益處著手!”蕭何短短數語,便將迷霧撥開,令在場之人,遁入思索,不多時便有人撥雲見霧。

“如何著手?”李斯迫不及待地再次前踏一步追問。

“眾殿下,恩師,眾位大人,請恕微臣斗膽”蕭何還未回答便先請罪“微臣方才仔細揣摩了陛下所出的一系列新政,發現其中最大的共同點,便是朝廷讓利,百姓受惠”

“陛下將朝廷興盛與百姓的福祉緊密關聯,相互壯大;如此一榮俱榮一損俱損,再不分朝野,再無你我區別”

“嗯,的確如此……”

“我也有此感受……”

“確有幾分道理”

“榮辱與共?”

“對!就是榮辱與共!”蕭何抓住這個詞,繼續拓展“朝廷接下來的新政,眼花繚亂,但究其根源,乃此一詞;受夠了苦日子的百姓怎會不心動?”

“這便是陛下對百姓最大的讓利,也是朝廷柔化百姓矛盾的上上策!”

“所謂上善若水,王道懷仁!微臣如今方才品出其中深意,慚愧慚愧!”蕭何搖頭晃腦好一陣唏噓。

“你的意思是,朝廷新政頒發,會減少百姓投入叛軍陣營?”子嬰若有所悟,開口詢問。

“正是,有了朝廷利益的傾斜,絕大部分百姓可以走出溫飽的困境;只要第一批新政的效果顯現出威力,微臣相信陛下還有諸多後手,屆時只會掀起巨浪而後勁無窮!”

“百姓們只要看到效果,只要他們開始相信朝廷,便會主動去守護這些新政,換而言之,這是他們變相的守護朝廷權威!”

“言之有理,百姓若能夠主動站隊朝廷,那所減少的兵源,何止一星半點!”子嬰完全贊同蕭何的論斷。

一榮俱榮一損俱損!

這可不就是榮辱與共嘛!

因為新政,百姓能夠讓自家吃飽穿暖,這種大環境下,又有多少人願意將腦袋別在褲腰帶上,跟著反政權鬧革命呢?

“兵源方面,單單這一點,顯然是不夠的!”在眾人順著思路走到這的時候,蕭何卻拐了一道彎“左相,按照法家的觀點,叛軍兵卒,該當如何?”

“以叛國論處,當滅九族”李斯說這些話的時候,神色陰狠了些。

李斯畢竟是法家一脈;在他看來,誰也不能動搖法家根基。

律法,那時秦國立國之根!

“若是存在被迫充入壯丁的百姓,又該當如何應對?”

“殺……額,這……”李斯站在原地舉棋不定,表情舒緩了些許。

法制自在大秦鋪開以來,一切判罰皆以既成事實為依據,從不誅心,也從不輕判。

蕭何的這個問題,不僅難住了法家學派的李斯,同時也難住了在場眾人;主要是因為這個問題

它模稜兩可!

雖是硝煙欲起,但朝廷畢竟佔了先手,按照整個大秦的沙盤推演,叛軍的行為已是無根之木,若兵源銳減,這種情況必然會發生;

到了那時,朝廷該如何面對這一問題呢?

一方面,百姓加入叛軍陣營這事便是既定事實,從秦法來說,根本沒有迴旋的餘地;

但另一方面,這是他們為了保命或保護親人,是在被迫的情況下達成的。

這種可丁可卯的情況,從未有人去琢磨過!

陛下雖然在最初的四道檄文中加入了教化一項,可大秦的法制畢竟根深蒂固那麼多年,而且本次的涉及面還可能相當廣泛。

萬一處理不好,反而會招來百姓大面積的怨恨及報復,那麼陛下一系列利民舉措,不就付諸東流了嗎。

太棘手了!

偏殿內的氛圍瞬間凝固,無人出聲,所有人都在拆解這個難題!

李斯突然想起趙高指鹿為馬之時,陛下對魏廷尉的提點:推陳出新;眼前這個年輕人如此通透,陛下真的慧眼識珠啊!

子嬰神色一動,他突然想起日前處置的:將作少府後校令張洪亮私放管轄刑徒案。

此案的神形與蕭何提出的這個問題,有許多相似之處,都處於模稜兩可之中;想到這,子嬰喚回眾人的注意力“能否這樣?”

所有人從沉思中回神,緊緊盯著子嬰,期望他能夠給出解困之法。

“為這類並非心甘情願跟隨叛軍的百姓一線生機,比方說設定一個歸家期限,若在此期限內未歸家,其家人便以叛國罪論處;若主動歸家或投誠,便減免其刑罰”

“好主意”

“這個好,這個好!”

“也算給了個緩衝”

“嗯,仁政與刑罰並立,是個妥當的辦法”

“殿下仁慈!”

殿內眾人眾口一詞,皆認可子嬰的這個方案;子嬰趁熱打鐵,讓眾人繼續商議並完善這個方案。

直到最終政策落到竹簡成文“朝廷知悉,今日匪患猖獗,襲擊官府、私拉壯丁、禍害百姓;為保百姓身家性命,朝廷特立此文。”

“凡百姓首次加入叛軍者,無論願意或被迫,朝廷給與兩月改過自新的機會,不會為難其族人,望爾等迷途知返!”

“兩月之內未歸家或向朝廷投誠者,其族人及子孫後代不再享受朝廷一切利民新政,所有稅賦徭役從重處置;四月之內未歸家或向朝廷投誠者,朝廷有理由認為其心向異,其族人及子孫沒官充奴,終身不許婚配生育!”

“半年之內未歸家或向朝廷投誠者,按叛國罪論處,其族人及子孫無論歲數,男子服刑役,女子入勾欄且終日開放;但有反覆者,追加一等;有立功表現者可酌情降罪!”

這道警示檄文加上王賁將軍的全域性部署,對付眼前的亂局,監國的子纓利用這一文一武,雙管齊下,最大限度地將百姓拉扯到朝廷的陣營中來;在毀壞叛軍兵源根基的同時,還為他們設下了諸多不穩定的因素。

一曰錢,二曰人才,三曰兵源,釜底抽薪四重奏之三終於在這種情況下成型,雖說還缺少了威力巨大的最後一味,但這也已經是非常難得了,它們在不久的將來,會逐漸顯現出本身的威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