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066章 說崇禎

“嗯?”很飽滿的,他感覺到不對勁啊,睜開眼睛,對上了嬌羞的一對杏眼,水汪汪的,似嗔又似怨瞥著。

蘭蔻粉唇,嬌體溫柔,心動神不穩!

“哎呀,你……”嬌杏臉上緩緩露出紅雲,嚶嚀一聲倒在他的肩膀上。

“咳~”賈玉京依依不捨扶起她。

洗漱完畢,嬌杏似一個媳婦替他穿戴,上下左右看看,還滿意點點頭:“這樣子入宮,不怕失禮。”

嬌杏成了他的大內總管,起居一陋室,負責儀容。

……✺……

半途之中,一位年輕的小太監翩然而至,恭敬有禮地引路,“賈少爺,請隨我來。”

穿越重重宮殿,縱使他的步伐如疾風勁草,穩健有力堪比奔騰的牛馬,

在這綿延不絕的殿宇之間,也不禁在心中暗自驚歎其規模之宏大令他不禁吐槽:就算在此間揮杆打一場高爾夫球,恐怕都顯得空間過於寬闊。

這段路程很長,途中問那小太監,是一問三不知。

幾柱香時間,終於抵達了一座書香濃郁、墨香四溢的大殿,

殿內正中央,一位中年大叔正專心致志地伏案書寫,對他的到來未置一詞。

賈少爺目光流轉,仔細揣摩起這殿堂的格局佈置,那古樸而莊重的氣息令他猜測,此處莫非就是傳說中的皇家御書房。

書房內的照明並非凡俗燈火,而是懸掛著數盞精緻華美的宮燈。

這些宮燈形制典雅,以細薄的紫銅為骨,鑲嵌著繁複精巧的雲紋圖案,

四周垂掛著細膩柔和的鮫綃紗,內裡燃著微黃的蠟燭,

燭火搖曳,透過薄紗灑下一片朦朧且溫暖的光暈,

既不失明亮,又透出一份靜謐的書香氣息,恰到好處地映照出滿室的大學問與智慧風。

環顧四周,一排排古香古色的書架巍然矗立,古舊卷軸及發黃的書封承載著歲月沉澱的厚重歷史。

每一架均採用千年楠木精心雕琢而成,紋理清晰可見,沉穩大氣,透出木質芬芳。

書架上層疊有序地擺放著各類珍貴典籍,皮質封面在昏光的映襯下泛出溫潤光澤,

他翻開那些歷經滄桑的文字,一字字訴說著一代代王朝的興衰變遷。

這裡每一道橫樑,每一個格擋,無不透露出工匠們的匠心獨運的高尚品味。

殿內一側,一架熠熠生輝,其上一條金龍盤旋纏繞於一把寶劍之上,盡顯尊貴威嚴。

他大手一拍劍鞘,隨著一陣清脆的劍鳴聲響起:“嗆啷!”

那把三尺青鋒瞬間迸發出凌厲寒光,剎照整個大殿,更添了幾分肅穆。

“有刺客——”

“嘩啦啦!”八名大內士衛拔刀衝進來。

“呼!”舉刀斜劈。

“叮叮叮!”八道劍光閃爍。

“壋!璫!璫!”八人捂手,八刀落也。

“退下!”大叔揮手,八人恭敬退下。

“是你,王爺?”

“是我。”

“之前你騙我!”

“我有騙你麼?我不是王爺???”崇禎皇帝淡淡道。

“呃,理論上是!”賈玉京無話可說了。

“小子,你是第一個進來不下跪,還敢看書拔出來朕的佩劍之人。”

“敢問萬歲爺,你文比孔聖,武比春秋戰國時期的七王,可敢說勝他們一籌?”賈玉京問。

“不……朕,自問比不過他們。”

“不就是了嘛,孔聖尚說三人行必有我師焉,看先秦迎接商君,可是超高規格,雄才大略的梁惠王魏罃十里出迎孟子……”

賈玉京訴說著春秋戰國時期國君對士子禮賢下士的例子。

賈玉京深吸一口氣,目光灼灼地望向那坐在龍椅之上的崇禎大叔,

開始緩緩訴說著春秋戰國時期國君對士子禮賢下士的輝煌例子。

“陛下,昔日春秋戰國,諸侯爭霸,卻也是士子最為榮耀的時代。

那時的國君,深知人才乃國家之根本,對士子禮遇有加,其風骨與氣度,實乃後世之楷模。”

他頓了頓,眼中閃過一絲敬佩:“想當年,齊桓公小白欲拜管仲為相,親自駕車迎接,執禮甚恭。

管仲有疾,桓公則親往問疾,數往反,不辭其勞。

此等禮遇,使得管仲盡心竭力,輔佐齊桓公成就霸業。”

“又如秦孝公嬴渠梁,他即位之初,便廣發求賢令,許以高官厚祿,求天下之士共謀國是。

商鞅自魏國而來,秦孝公不僅親自接見,更是與其徹夜長談三天三夜,共吃抵足相眠,最終採納商鞅之法,實行變法,使秦國黑色裂變,打下一統天下的強盛筋基。”

“春秋戰國時期,各國君主無不以此為鑑,紛紛效仿古人禮賢下士之舉。

又說一下雄心壯志魏惠王魏罃面對孟子這位儒家宗師,親率百官十里長亭恭迎,足見其對賢才的尊重與渴望。

楚莊王熊旅慧眼識珠,深夜宴席間聆聽伍舉諫言,從而成就了一代明君偉業。

燕昭王姬平則修建黃金臺,懸賞千金招攬天下豪傑,其中郭隗薦賢,引來了樂毅等眾多能人志士的投奔。

趙武靈王倡導胡服騎射,大膽任用樓緩、肥義等改革家推動軍事改革,提升國力。

至於韓國、魏國,在戰國紛爭古籍中雖未詳細提及,但同樣不乏國君禮遇士子、

採納智謀的例子,如魏文侯師事子夏,韓昭侯倚仗申不害施行政治改革,皆體現其對賢士的重視和智慧的崇尚。”

“春秋戰國時期七雄國君的諸多禮賢故事,那個時代尊賢重……”

賈玉京越說越是激動,他深知這些歷史故事不僅僅是對過去的一種回憶,更是對現實的一種警醒。他望向崇禎皇帝,希望他能從這些故事中汲取智慧,重振大明王朝。

“陛下,戰國四公子,平原君趙勝、孟嘗君田文、春申君黃歇、信陵君魏無忌,他們皆以禮賢下士著稱,食客數千,不分貴賤,皆以禮待之。故而這些公子門下,人才濟濟,為各自國君出謀劃策,立下赫赫戰功。”

崇禎皇帝靜靜地聽著,臉上神色變幻莫測。

大叔語氣深沉:“你的意思是說朕若能效法先賢,廣開才路,不拘一格,我大明何愁不興?士子何愁無用武之地?”

“呃,當我沒說過,我的意思是說,這幾個皇帝夠大氣磅礴,至於其它的事情,草民真無法說三道四的。”

“你所言極是。”崇禎皇帝緩緩開口,“你既有此見識,朕當效法先賢,便封你為翰林學士,去了草頭民,成了一個「早」——頂天立地的男子了,你就助朕共謀強國如何?”

“皇帝陛下,你這樣拆字,我沒法和你玩了!”

賈玉京聞言,心中波濤洶湧,心中大驚失色:“尼馬,要我玩命?大明怎麼救?”

“萬歲爺,你禮賢下士,重用人才鐵定是可以振興大明的。”

崇禎大叔目光炯炯盯著他:“你是有謀而不想出?”

“你怕什麼?”

“怕朕斬了你?”

賈玉京面色微微一變,他抬起頭看向崇禎皇帝,眼神中閃爍著無奈:“陛下,大明當前的問題錯綜複雜,積弊已久,非一日之寒可解。

草民誠惶誠恐,雖有一腔熱血,但深感自身能力有限,恐難擔此重任。

且改革之道勢必觸及多方利益,阻力之大難以想象,草民擔憂自已一旦投身其中,恐怕不僅無力迴天,反而會加速自身的覆滅。”

崇禎皇帝目光冷峻,威嚴的聲音在大殿內迴盪:“賈玉京,你這是在推諉還是在畏懼?朕知你才學出眾,否則不會提拔於你。

大明江山社稷危在旦夕,朕不惜放下九五之尊,親自尋求破局之道,你卻在此畏首畏尾,有何顏面面對天下黎民百姓?”

“這,萬歲爺,我沒有那麼多才多藝的!”賈玉京被皇帝一席話逼得無處遁形,額頭上滲出了一粒汗,他艱難地嚥了口唾沫。

崇禎皇帝的語氣愈發嚴厲,聲音在空曠的大殿內迴響:“賈玉京,你今日若不答應出謀獻策,

朕就當你棄天下蒼生於不顧,

今日便會成為因畏葸不前而被拉出午門斬首示眾的典型。

你可要想清楚,是願意忍辱負重,為大明江山拼上一把,

還是就此放棄,落得個遺臭萬年的結局?”

聽聞此言,心頭猶如被巨石壓住,呼吸都變得沉重起來。

心頭陡然一緊,隨即苦笑一聲,拱手作揖回應:“草民豈敢有謀而不獻?

只是如今大明內外交困,民生凋敝,朝廷黨爭不斷,士將亂政,流寇四起,邊疆烽煙疊起,可謂危機重重。

草民雖有心報國,卻恐力有未逮,加之朝中局勢複雜多變態,

稍有不慎便是刀咔嚓加身,小命難保,

非是草民貪生怕死,實在是憂慮能否真正將所學的小本事付諸實踐,助力大明走出困境。”

“死也不願意答應?”

“不是死不死的問題,而是我能力非常有限。”

他瞪大了眼睛,與皇帝鬥眼睛大。

在這電光石火的一瞬,內心猶如被千斤巨石壓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