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舊與新生
飯後,眾人閒聊至午後。
那日清晨,陳遙便坐在床前,專注地操作著電腦。他的面龐狹長,形似茄子,面部中央略寬,其容貌在人群中並不出眾,難以找到閃光點。然而,他卻是一個極具進取心的男孩,其童年經歷非同尋常。
自小,陳遙被父母留在家中,獨自照顧自已,凡事都需自已想辦法解決。雖然有爺爺奶奶關心他的生活,但他的內心就像耷拉的野草,在烈陽之下,充滿了孤寂和枯燥。
在學校,他因身材瘦小而常遭欺凌,甚至養成了小偷小摸的習慣。他的叛逆導致他不斷犯錯,曾一度與小混混們為伍。
然而,初二之後的一些經歷,讓陳遙發生了大改變,一位博學的初中語文老師影響了他。讓其心態逐漸轉變了,特別是初中畢業後,他對自已的未來有了長遠規劃。
陳遙選擇了職高的電子商務專業,清楚地知道自已的特長所在,並努力抓住每一個能夠抓住的機會。當時,正逢電子資訊高速發展的時代,他堅信只要抓住這個機遇,就能改變自已卑微的命運。他決心不在成年後困守小村莊,要像大雁南飛一樣,要走出去,走向遠方,去錘鍊嶄新的自我。
商丘發展的步伐異常緩慢,重工業匱乏,實業稀缺,人才流失嚴重,一切都在緩慢前行。陳舊的市中心高樓寥寥無幾。狹窄的馬路上,除了上下班高峰期,其他時間總是顯得空蕩蕩的,讓人心中也倍感空虛。尤其是火車站中心範圍內的四座仍處於雛形的辦公樓,已經閒置了三年多,這實在讓人難以忽視。這座城市的文化底蘊深厚,發展旅遊業前景樂觀,然而領導層碌碌無為,整個城市沉浸在一片風塵僕僕的滄桑之中,在自我蹉跎的旋渦裡停滯不前。
其下的縣城和村莊簡陋不堪,韓寨村便是一個典型的老村莊,一半以上的小院仍是土泥地,外圍牆面佈滿蜿蜒的裂痕。陳遙不甘於一直困在這裡,他渴望走出這片狹小的天地,去外面的世界闖蕩。每當他坐在村莊外圍的坑沿上,對望著這擁擠的塵埃大地,以及那灰濛濛的一方方院落和困守其中的灰沉沉的人生,他內心的火焰便熊熊燃燒起來,呈現燎原之勢,他深知自已必須走出去。
他害怕自已遲早會被內心蔓延的一切吞噬,燃燒殆盡,他絕不允許這樣的事情發生。
劉羽凡總是閒不下來,他東張西望地在村裡閒逛,引來莊裡人好奇的目光。在家長裡短的瑣碎談論中,流傳著莊裡人的各種小道訊息。他漫無目的地走著,最終停在了表弟陳遙家的門口,來回踱了幾步後,他決定進去看看。這是一座外形方方正正的三層小洋樓,內部房間的佈局中規中矩。樓房初成,其內陳設寥寥,空間寬敞而空寂。
二樓陽臺處,二人席地而坐,陳遙勤勞,其居處寬敞明亮,窗明几淨。方正的大落地窗前,他們坐於低矮木凳,望向窗外貧瘠大地,敞開的玻璃框,感受著清冷陽光。二人共玩多人遊戲,閒談自身與社會趣事,悠然少年,青春時光甚少。劉羽凡言及事業,問:“遙,畢業將至,有何打算?”
“步步為營,慮多步難達,徒困於無益之想,反縛已身,停滯不前。”
陳遙言罷搖頭,迷茫未來去處,看似明晰,實則困難重重,難以為繼,欲破渺茫之望,卻屢遭碰壁,似霧裡觀花。
劉羽凡凝視著陽臺鏡面外的光線,眼神追隨著光線遊移,輕聲說道:
“你瞧,窗臺裝上了鏡面,遮蔽了大量的光和熱,沾染了塵埃,而眾多塵埃又分散了光和熱。即便拉上薄薄的窗簾,仍有光和熱溢位。你的目光停留在何處,光和熱便有多少。時刻將視野帶出鏡面,如此,至少精神世界中的光和熱是充裕的。”
聞及此,陳遙皺了皺眉頭,似乎若有所思,伸出右手,探出食指,輕指前方,平靜地說道:“看似一切都清晰明瞭,無外乎鏡面與目光的長遠。但你又不得不承認,此間存在太多空間和物體的距離,至少要邁出許多步,才能接近空白之後的光明,以及空白之後更多的光和熱。開啟窗戶輕而易舉啊,將自身的一切丟擲窗外卻難如登天!”
“嗯,如此看來,人總需要捨棄一些東西,才能獲得一些東西。就如鏡面一般,平衡著內外的一切。開啟與隔離,一呼一吸之間,也是內外的一次交流。它們相互成就,維持著一切生機所應有的穩定性。內在有外在所沒有的安穩,外在有內在所沒有的風雲變幻。各有好壞,但最終都應向好的方向發展,二者需長久共存。”劉羽凡回道。
“哈哈,別人如何我難以斷言,但就我自身而言,許多東西我並不想看得通透、釋然和放開。我想要緊緊抓住未來,走向更實際、真實可感的人生,竭盡所能去擁有。”
陳遙的眼神中充滿了熱切的憧憬,那種對更美好未來的渴望,是他永不厭倦的追求。他畢竟不同於劉羽凡,孤寂與掙扎的童年經歷,讓他勇往直前,奮發圖強。
劉羽凡看著陳遙,用眼神肯定了他的追求,提醒道:“日後無論好壞,既然你想去嘗試,那就放手去做。若我是你,也會如此。至少在我看來,你的選擇沒錯。我無法左右他人,但我堅信自已對你的看法,堅守心中的信念。你的未來必定前程似錦,大有作為。堅定的信念如同手握鋤頭的莊稼人,這便有了糧食豐收的底氣,堅定的信念可以助人走得更遠,無形中的力量最不可思議。”
陳遙頷首,嘴角微揚,意味深長地說道:“嗯嗯,其實我並非期望一切皆好,只想讓目之所及漸入佳境,如此我方能處於最佳狀態,幸福不就在眼前麼!世人眼中的幸福的觀念往往有過之而無不及,太過執著過大的福運,得與失需不斷權衡輕重!罷了,無暇顧及未來,堅定立足當下,如草般瘋狂生長於地,任爾東西南北風。”
“它本就置身草叢之中,風亦難捲走它,不必過於執著,時而抬頭迎風,反而更加自然清爽。”
“也是,總要透氣放鬆。”
陳遙在南京的奮鬥之路異常艱難,他邊打工邊在南京大學選修大專課程。每當夜深人靜,他仍趴在電腦前努力補充知識,積極進取並不斷探索。後來,他順利成為阿里巴巴的正式員工,月薪上萬。
之後,他約了幾個朋友共同創業,在網站上銷售各類貨品。經過在創業道路上的幾番辛酸耕耘、掙扎突破,他逐漸站穩腳跟。數年後,他成為了年輕人中的佼佼者,成為同年紀裡第一個賺到一百萬的青年。
此後,他成立了一個工作室,從事電商行業,這是一個頗具前景的職業。多年後兩人重逢,多了幾分生疏,這是必然的,也是兩人人生方向的訣別。他們從無話不談變得無話可談,兩人的人生選擇和生活方式發人深省,他們都沒有錯,只是各自堅持自已認為對的方向。有時候,他們都錯了,錯的是他們過於執拗於自已的正確。所以,他們的對也是錯,錯也是對,一切只能交給未來,由他們各自前往的遠方來評判。
至少在眼前,他們眼中的意義是深遠的,有著各自的目標和追求。他們在對方人生的艱難旅途中,努力奮鬥著人生的方向。這一刻,他們相互談笑,是那麼真摯、歡快、親近。成長就如一面向上漸生的牆,堅硬而脆弱地矗立著,沒人知道它們能存在多久,也不知道它們防禦和抵擋的是什麼。既然已經開始,它們就必須堅守時光的責任,等待終將未知和明朗的答案!
劉羽凡那依舊灑脫的笑容,向著門口的陳遙揮了揮手說:“走了,遙。後面衚衕有人叫吃飯嘞,你要不要去吃點?”他粗獷地笑了笑。陳遙回答道:“不用了,等會兒我自已做點飯。老哥,下午再來玩啊。”
下午,由於一些事情,劉羽凡早早回家了。這是兩人為數不多的幾次見面之一,之後,他們逐漸互相淡忘,不是遺忘,只是突然間想不起對方身在何處。陳遙畢業後,長期漂泊在外,一直創業。直至很久以後,他才遇到福報,完成了一個心中嚮往的大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