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咸陽宮內。
扶澈看著面前堆積如山的竹簡。
他忽然想明白了一件事,自家老哥原本應該還是能多活一段時間的。
可是現在帝國正值多事之秋。
各地叛亂和天災不斷,四十餘萬大軍正在平叛,每天光物資消耗都是一個極大的數字。
各種各樣的事情多如牛毛。
別說是一個重傷的人了,就算是一個好人,也得哭爹喊娘。
皇帝並不是那麼好當的,一個好皇帝更難,尤其是在像現在這樣國家生死存亡的時候。
登基大典已經在籌備。
登基只是時間問題。
在蒙毅和林獠東德配合下,整個京畿周邊的駐軍,已經完全掌握在扶澈的手中。
那邊蘇角也已經擊潰叛軍,帶領剩下的七千鐵騎駐紮在皇宮之內。
風不斷地吹扶澈的身上。
扶澈一卷接著一卷的檢視,這些擺放在自己面前的文書。
全部都是急切的需要處理的。
前線四十萬將士的糧草供應,對於俘虜叛軍的處理,各種軍械的保障。
這些全部都是能讓人焦頭爛額的事情。
可以說扶蘇丟給自家老弟的是一個爛攤子。
現在擺在扶澈面前一共有三件大事。
平叛、救災、肅清內部、
三件大事每一樣都環環相扣。
叛亂直接威脅到了帝國的存亡,現在每一分每一秒叛軍的勢力都在不斷擴大。
越來越多的人加入叛軍。
朝廷雖然有四十萬軍隊,兩個野戰兵團參與平叛,可在總兵力上並沒有優勢,甚至可能很快還要陷入劣勢。
同時前線的傷亡需要補充,家屬需要撫卹。
這需要後方提供源源不斷的兵源,來補充戰損。
這四十萬人南征北戰,將會極大的消耗國力。
至於應對天災,,這一次帝國內部的大規模叛亂,固然有人從中挑撥,趁亂而起。
可最為根本的地方還是在於嚴重的天災。
洪水、地震、蝗災……
不要說山東四國。
就算是關中本身也掀起了不小的混亂,嚴重的影響了帝國的基本盤。
如果不將天災的影響降到最低,那麼即便將叛亂整體彈壓下去,要不了多長時間也會死灰復燃。
至於第三點便是內部肅清。
這些年,對於帝國內部羅網勢力的肅清始終在進行。
可終究羅網實在是滲透的太深,而現在在朝廷中樞,各方面不光有羅網的人,還有大量各自利益的相關方。
對於扶澈這個新君,心中究竟是怎樣的想法,用屁股去想也明白,必然不會唯他馬首是瞻。
甚至於抱起團來對抗皇權也不是什麼不可能的事情。
所以除了一直比較近的幾個人之外,扶澈在咸陽並沒有一個能夠信得過的班底。
怎麼辦……怎麼做……
為了皇權,扶澈第一步要做的當然是要先肅清內部,將忠於自己的人提拔上來。
可問題是,帝國現在到處都在打仗。
大半個帝國陷入內亂。
扶澈在這個時候,對各方勢力濟寧清算,很可能造成內部動盪,基本盤不穩。
這些人如果抱團與皇權對抗,甚至挑起內部的戰火,那帝國可就真的完了。
除非扶澈不要大秦故地,不要這關中了。
問題是可能嗎?
怎麼做?
扶澈皺眉。
就今日群臣的態度,以及各方勢力盤根錯節的程度,扶澈相信,即便自己順利登基,這往後各種政令也絕對很難實施。
更不要說集中力量,來全力應對帝國目前的危機了。
“頭疼。”
昏暗的寢殿之內,扶澈揉了揉太陽穴,
現在他還真的是想自家媳婦了。
原因無二,起碼少司命煮茶的茶香,能夠讓自己疲憊的神經舒緩幾分。
能讓自己享受短暫的安寧。
辦法總比困難多。
“殿下,老國尉大人到了。”
扶澈身邊,一名一直在伺候的寺人上前對扶澈說道。
這名寺人,已經上了年紀,看上去應該已經六十多歲。
從始皇帝登基的時候,便一直伺候在始皇帝身邊,後來再到先皇,再到扶澈。
對於這名寺人來說,扶澈應該算是他看著長大的。
“嗯。”
扶澈點了點頭:“讓國尉進來吧。”
“諾。”
寺人領命。
很快,在寺人的引領下,尉繚便走入了大殿,對扶澈行禮。
“老師請起。”
扶澈在案牘之後說道。
“多謝殿下。”
尉繚站起身。
“賜座。”
扶澈開口。
自有寺人安排。
大殿之內的氣氛帶著幾分沉悶。
“殿下似乎很是苦惱。”
尉繚對扶澈問道。
“換做是老師你,難道你不苦惱嗎?”
扶澈看著尉繚:“雖然說大哥將這個位置給了我,可是這偌大一個朝廷,有幾個是我的人呢?除了燕趙,朝廷各部,各地郡縣之中,有多少人認識我呢?”
尉繚沒說話。
扶澈說的這些尉繚自然是明白的。
這也是最為要命的地方。
皇帝固然至高無上,可皇帝的命令也要有人聽才行。
趙王固然強勢,不日就將即位。
可問題在於,扶澈的存在,損害了朝廷之上太多人的利益。
斷人錢財如殺人父母。
這一點道理扶澈很明白,所以這政令必然是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含糊其辭,處處受阻。
簡直就是四爺的翻版。
扶澈不是四爺,四爺有時間以及相對穩定的環境,和那些朝臣以及黨閥來耗。
扶澈沒有那個時間。
帝國內的叛亂如火如荼,天災的影響還在持續。
如果朝廷政令不通,於整個大局都是災難。
所以扶澈必須要想一個辦法出來,讓整個國家機器高效的運轉起來。
“老師可有什麼好辦法?”
扶澈悠悠的對尉繚問道。
“殿下,心中已經有了決斷,老臣聽著就是了。”
尉繚微微一笑:“殿下從小,就是很有主意的,不是嗎?”
“還是老師瞭解我。”
扶澈笑了:“現在朝廷的這幫大臣,老師怎麼看,站在我的角度上來說。”
“唉……”
尉繚嘆了一口氣:“先帝胸懷寬仁,用人識人自有獨到之處,朝堂之上,有能力者比比皆是,如果先帝還在各方都能有效運轉,可問題在於,於殿下來說,朝堂之上這些朝臣,十之八九不可用。”
“老師說的沒錯。”
扶澈微微一笑:“所以我有一個想法。”
“何?”
尉繚詢問。
“既然現在朝堂之上這些朝臣不可用,那就等於沒用,那乾脆就不用了。”
扶澈聲音凜冽:‘所以現在我想的很簡單,以目前帝國的情況來說,燕趙鐵板一塊,非常穩定,山東四國境內內亂不斷,暫且不考慮,我真正需要短時間之內穩定下來的只有大秦故地。’
扶澈站起身,雙目之中帶著森然的寒意:“寡人意,對整個大秦故地,行以軍法,一切以軍事需求為第一優先,由軍隊負責徵兵,爭糧,穩定地方,秦、趙、燕形成一體,統一由一部管理,直接對寡人負責,統領整個秦、趙、燕三國軍務政務。”
目光看著尉繚:“老師可明白寡人的意思?這個部門的宗旨,一切以目前平定帝國內亂為第一優先,協助寡人總領全域性。”
“老臣明白。”
尉繚點頭:“可即便是一切由軍隊控制,那也需要大量的官員來進行主要處理相關事務,畢竟軍隊本身並不適合幹這種細活。”
“那是當然。”
扶澈說道:“寡人已經傳書邯鄲,命李斯在整個燕趙境內遴選一批有能力的幹吏,不日就將到達咸陽,由他們來具體執行。”
扶澈想了一下,冷笑一聲:“說白了,寡人要廢掉現在朝廷內的各級。用軍隊來強力推行,寡人目前所要做的一切事情。”
“可這樣的話,百官乃至宗室都會反彈的。”
尉繚擔憂:“搞不好,在關中也會內亂。”
“寡人沒直接殺人,就已經算是仁慈了。”
扶澈聲音悠悠:“就請老師幫寡人對百官和宗室解釋一下吧,百官無所謂,宗室都是寡人的親人,他們會理解的。”
“諾。”
尉繚領命。
“帝國已經到了危急存亡之秋,百官固然不能理解,但是寡人希望宗室能夠理解寡人的苦心,畢竟這天下是我們嬴姓宗族的,不是其他人的。”
扶澈冷聲說道:“若是宗室能與寡人上下一心,寡人自然不會虧待宗室。”
……
皇帝駕崩選定新君的訊息,很快就傳遞了到了四面八方。
皇帝駕崩,很多人早就有所預料。
畢竟咸陽作為天下權力的中心,各方勢力必然緊盯這邊,皇帝遇刺重傷,這樣的事情也根本就沒有辦法去隱瞞。
皇帝駕崩,本就是在許多人預料之中的事情。
眾人真正最關心的事情還是,皇帝駕崩之後,後繼之君會是誰。
會是是誰呢?
皇帝有諸多公子。
是嫡出大公子,還是其他人。
但是許多人萬萬沒有想到,竟然是他……
……
秦軍上黨大營……
章邯看著手中的詔書。
這是從咸陽發過來的。
章邯的眼前是巨大的沙盤,王離正對著沙盤苦惱。
目前四十萬大軍已經合併一處,這也算是一個很龐大的野戰叢集了。
現在擺在章邯和王離面前最大的問題就是,他們是集中兵力先撲滅陳勝和項梁當中的一路,還是兩位大將,各自領兵兵分兩路。
陳勝和項梁。
這是目前所有叛軍之中,最為強大的兩路。
各自兵馬都是十分驚人。
陳勝本就是農家中人,農家十萬弟子,上一次雖然在王離的圍剿之下損失慘重,可根基還是在的。
如今這一路敵軍人數眾多,超過了二十五萬。
然而整體戰鬥力卻並不算非常強。
而反觀正在楚地接連獲勝項梁軍。
數量雖然不多,根據最新的情報總體數量現在只有十五萬。
但是其內部骨幹,均為楚國舊貴族,大多還是楚國將門出身。
和農家那幫泥腿子完全不是一回事,數量雖然不如陳勝,可戰鬥力極強。
前一段時間,張海率領平叛大軍與之交戰,便吃了大虧。
但是現在……
“王離將軍,是趙王殿下!”
章邯對王離喊道。
“什麼?”
王離一愣。
章邯沉聲說道:“陛下駕崩之前,選定新君,是趙王殿下,殿下現在已經在咸陽不日登基!”
“好!”
王離大喝一聲。
隨即便知道自己失態。
章邯將手中詔書交給王離,王離的臉上還是掛著幾分興奮。
隨後王離和章邯對視一眼,二人的目光全部看向眼前的沙盤。
王離說道:“我軍像現在又軍力四十餘萬,雖然規模龐大,但是能征慣戰的部隊只有駐紮於大本營上黨的二十五萬,其餘十五萬非善戰之師,集中兵力擇其一而打,即便能勝,也必然損失很大,況且我們還要分出一部分兵力,警戒另外一方,搞不好我軍就要兩面受敵。”
“但是現在……”
章邯看向燕趙的方向:‘趙王殿下的燕趙必然下場,以燕趙的兵力,隨時可以南下,我軍已經對叛軍形成了北方的壓力。’
“只要燕趙大軍動起來,陳勝必死!”
王離開口說道:“那麼項梁,也就獨木難支了。”
“你我即刻向邯鄲上書,將目前的戰局稟明趙王殿下,以殿下的軍事眼光,必然能做出最合理的部署。”
章邯說道。
“好。”
……
扶澈看著手中的軍報。
王離和章邯聯名上書。
已經將前線目前的情況完全總結清楚。
陳勝總兵力不下二十五萬,戰力雖然不如項梁,可數量夠多,想要消滅掉,不是短時間之內能完成的。
而楚國的項梁兵力雖然只有十五萬,但是在平叛大軍的側背。
一旦章邯王離,對其中一方動手,另外一方絕對不會坐視不理。
更何況,還有各路復辟的舊貴族,這些人林林總總加在一塊數量也同樣不小。
以目前的情況來看,單獨依靠章邯和王離手中的兵力。
還真的是左右為難。
扶澈皺了皺眉,隨後,寫下自己的命令。
“全軍入楚,全力應對楚地叛亂。”
這是給蒙恬和章邯的回覆。
隨後又拿來一封竹簡,這是給百越任囂的。
“百越兵團入楚,從側後威脅楚地叛軍。”
……
至於燕趙……
夜幕之下,十餘萬騎兵,和二十餘萬步軍已經在扶澈的命令下,南下開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