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3章 太陽日20

太陽系的形成只不過是這浩瀚宇宙中微不足道的一個註腳,不妨說它完全只是一個巧合。遠早於太陽出現之前,幾顆壽命將盡的恆星因為某些巧合而湊到了一起,它們不甘心就這麼離去,但是時間無法倒流。無論它們怎樣掙扎都無濟於事,只能一個接一個的崩潰,爆炸,膨脹。能量巨大的衝擊波擠壓著鬆散的分子云,造成了一小塊超密度區域,因為分子的相互碰撞導致這一片區域極其不穩定,最終變成了太陽,隨之而來的還有無數顆石質的小行星。這些小行星在引力的作用下相互碰撞,在接下來的幾百萬年中越變越大。

其中便有這麼一顆巨大的,在與另一顆的碰撞中失去了原生大氣。這記重擊同時也在行星表面留下了一個巨大的盆地,起初填滿了熔岩,而後是水。失去的大氣層從火山噴發、彗星撞擊與先前遺留下來的逐漸恢復,雖顯得稀薄卻仍然穩固。其他的碎片慢慢聚集了起來,產生了軌道不那麼穩固的大大小小几顆衛星。

此時這顆星球體積夠大,溫度也夠高,擁有分層的核心。流質的內外層鐵核旋轉對流著,產生了庇護大氣免受太陽風影響的磁場。在此之上,富水的地幔翻湧著一團團岩漿穿過厚度已十分可觀的地殼,蟄伏著等待爆發出這顆行星內心巨大熱量的機會。

一鏈小火山口形成了,與日後將出現的巨物相比簡直可以忽略不計。噴吐著硫磺、煙塵與輕質熔岩的火山口,經歷了短暫的三四千年榮光之後,冷卻了下來,為冷卻物所封堵。新產生的岩漿從深處湧來,發現並無出路,便按兵不動,於地底等待時機。岩漿日積月累,積聚成池,又相互融匯,其間這個年輕星球的地熱與新鮮的岩漿源源不斷地為熔融物提供活力。

百萬年如過眼雲煙。曾經的盆地形成了巨大的海洋,吞沒了昔日的火山口,洗刷掉了覆蓋的塵灰,換上了河流的沉積物。其下的岩漿室中新鮮的岩漿不斷試圖突破出一條前往表面的通路,卻一次次被無量的水掐滅,岩漿室也在此過程中隨之加熱冷卻,冰封重融。

海水從壓實的沉積物中滲出,流過火山盾的殘骸,到達熾熱的岩漿室。水侵蝕著陳年火山石中的空穴,使曾經充盈氣體的空穴充滿了超臨界水。岩漿漲漲落落,其中較重的元素透過裂隙沉澱回到地幔,而輕質的元素則與水交融,形成了富礦質的混合物。星球上較低的引力使這些空穴能夠無視其上岩石與堆積的沉積物的重量,獲得超越其他比鄰行星上同類孔隙的無可比擬的大小。

這顆星球隨時間逐漸冷卻了下來。由於兩顆氣態巨行星:木星與土星的軌道不斷變換著向外騰挪,行星又在與其最大衛星和無數隕石的碰撞中被短暫加熱。地殼變厚了,但即便如此,那道閉合的裂隙仍傳導著足夠的熱量使岩漿室維持可用。隨著岩漿的潮起潮落,新的氣穴生成了,相互融合,充滿著富礦質水,而其中的礦物則開始慢慢沉積到空穴的內壁上。

星球深處的鐵核終究凝固了,保護星球的磁場消散了。太陽輻射開始轟炸這個世界,一點點瓦解著大氣與星球的水。氣態巨行星的進動將這顆行星拖離原先的軌道,最終到達了曾經的那場大劫難的狼藉,一條小行星帶的邊緣。陽光照射減弱了,同時失去了禦寒的大氣,星球開始更加快速地冷卻下來。

大盆地,這個星球的第一個,也是最後一個海洋,逐漸冰封,成為了永久凍土,或是成為兩極的冰,隨著長季變遷此消彼長。沒有了液態水,早期的板塊運動歸於平靜,直通地幔的裂隙逐漸被凝結的熔岩堵塞。

在水退卻的過程中,對大碰撞產物:古火山殘餘的侵蝕仍在繼續。而此時表面下的大岩漿室仍保有足夠的熱量,足以在消亡後產生後代:一簇噴吐著水與冰,而不是熔融岩石的新火山系。

地表以下的水此時仍是液態,繼續在巨大氣穴中溶解、沉澱著礦物。

滄海桑田。縱有隕星撞擊與裂隙傳熱加持,岩漿室最終難以為繼。誕生十億年後,它永久地結凍,再沒有融化過。

氣穴內,流水以滲漏、凍結或昇華的途徑消失了,留下無數個日夜的鬼斧神工。

數十億年一晃而過。地軸來回搖晃,極點所貯存的冰與二氧化碳隨之解凍,遊移,又迴歸固體。擁有驚人厚度的地殼仍在緩慢地彎曲推移。星球某處的巨型火山不斷生長著,改變著星球旋轉的平衡,時不時產生的毀天滅地的大噴發將熔岩與碎石以超出逃逸速度射入虛空。

這個了無生機的世界在無垠時間長河中緩慢地變化著。岩漿室之上層層疊疊的土石被席捲一光。縱使這顆滿目鏽蝕的星球之風系已如強弩之末,仍裹挾著沙土,在極點附近積成了沙丘。時不時地會有小隕石穿透脆弱的大氣,轟擊著地表,而其中某顆貫穿了岩漿室頂的土壤,進一步加速了風化的程序。

歲月流逝,封凍的岩漿室漸漸脫開了四周疏鬆的包絡,於地表露了頭。頂部的那個隕石坑使得它幾乎可與四周的冰死火山以假亂真。風化的碎屑脫離淨盡,堆積在底部,使其與周遭環境融為一體;堅硬的核心睥睨著如今這個沉寂世界的纖弱的風。

就在對面那個花花世界進入漫長的,其間夾雜著短暫回暖的冰河期時,巨大氣穴中的一個,攜帶著遠古火星翻騰沸水留下的寶藏,得見天日。灰塵與高氯酸沾染的浮冰不時湧現,逐漸侵入敞開的洞穴。風系與沙丘進行著拉鋸戰,而每一輪洞口的疏通與封堵都會將些微土壤與冰帶入其下巨大的洞穴。

而洞穴本身則安坐著,覆蓋在它那灰色的墓石下,其上沙土掩映,無盡珍寶等待著有心人的發現。

AMICITAS飛行任務三 – 任務日16

ARES Ⅲ 太陽日20

這是飛火第三千四百多次希望她的太空服裝了翅膀。

的確,先前受傷禁飛的時候,那種不得不像陸馬或獨角獸那樣用蹄子走路的拘束感很不好受。但現在的情況是她已經忍受了超過兩個星期要麼困在太空服裡,要麼待在十米見方的一個外星建築物裡的日子。與此同時,大部分時間她還得忍受僅有微弱飛馬魔力的環境,以致於她無法正常飛行,無法正常感受氣流……或者說幹什麼都感覺不正常。

每天她醒來感覺都像有馬給她穿上了非常輕便的,又能把她牢牢固定在地上的磁力靴。她每天悶悶不樂地起床,心態爆炸地入睡。

還不能跟任何馬提這件事,因為閃電天馬不能矯情(雖然炒雞想)。

如果她在執行任務且有固定安排的話也許能適應些。但是飛火是最後一分鐘才被拖上船的,單純為了保證船員種族與太空署勢力平衡的“政治正確”。她被升了職,離開了閃電天馬,卻來到了這個團隊,成了資歷最淺的那個菜鳥。除去她在剛加入閃電天馬預備隊時就知道的那些基礎知識外,她又花了整整三個星期學習戰地醫師培訓內容作為補充。

結果現在就成這樣了:她站在外星球的一座小山旁邊,沒有魔法,幾乎沒有空氣,翅膀被這件(粗鄙之語)了大公主的太空服牢牢卡在身旁,唯一的職責是她幾乎沒有受過訓也根本不擅長的:盯著一隻有前科的獨角獸,防止那個天才用各式各樣的創新方法透過魔能耗盡來自殺,與此同時等著某隻馬,要麼尋求她的指令,要麼給她下些指令。

但是現在在場的唯一一隻馬就是那個天殺的星光熠熠。

“你看,”她對那隻獨角獸嫌疑犯說道,“我們帶來這塊電池總歸是要用的。如果你不用你自己的魔能儲備的話,也許我們在你暈厥之前還有機會逃回去。”

“我只需要執行瑞瑞的咒語,每次幾秒鐘,”星光依然固執,“能探測到礦藏就行。只要不持續使用,我就能撐得住。”

“我們來這地方已經探測過五個方位了,次次都有反應,”飛火說道,“而且用這幾個座標點三角定位出的目標是發散的,根本沒法挖。”

幾步遠的地方,外星人馬克耐心地站著,手裡拿著把小鏟鏟,臉被面罩遮住了,看不真切。

“我確信這裡有寶石的!”星光不肯罷休,“咒語探測到了巨大的礦藏!繼續找總能找到的!”

飛火搖了搖頭。她手頭就只有這麼一個活,而有一半的時間裡,受監管者與上級領導都不願意配合。“行吧,再試一次。”她說道,“但是我們在這個山頭已經繞了好幾個小時了!找了一路都沒東西,山坡旁也沒有!”

“但是根據咒語,一定在這兒!”星光的角重又亮了起來。有那麼一兩秒,他們腳下原本在黯淡陽光照射下的暗橘黃色地表顯露出了一絲淡藍色的光暈。這使得獨角獸猛地一低頭,急忙切斷了咒語,“看到沒?這次就在我們腳底下!快點開挖!”

飛火嘆了口氣,用前蹄輕鬆地把頂層的浮土推開,其下一層十億年來積壓形成的粗礪材質,而第三層的到來比飛火預計的早了一些……是一層堅硬的灰石。“喔唷……星光,被你說著了,過來看看。”她也對馬克揮了揮蹄。馬克看到這頭可能有什麼發現,直起身走了過來。

走了三步,瘦長外星人的腿突然陷進了地裡。他摔了個屁股蹲,手臂在空中亂揮,鏟子飛到了一邊。

“馬克!”星光立即衝向坐在土上的外星人。

“別去動他!”飛火攔住了星光,“我們不知道他掉到了什麼東西里!他的太空服可能被損壞了!”

星光停住了。“你說得對。”她繞著馬克走,小心避免沙土從他右腿周圍慢慢擴大的空腔中滲漏下去。飛火很是擔心她會試圖把他直接從洞裡拽出來。她一整天都在施放魔法,這樣一來怕是要翻車。然而這隻獨角獸將她的頭盔面罩抵近馬克頭盔的後部,飛火同時在內部通訊頻道聽到了兩個用馬克的語言謹慎說出的詞:“太空服……沒事吧?”

馬克點了點頭。星光再次接觸馬克的頭盔,這次傳來的是一陣失真的聲音,聽起來大概是:“沒事就好。”他穩了穩重心,輕輕把右膝從沙土中抽了出來,然後小心地把身子往後挪,不斷抬高半埋著的腿,直到靴子重新接觸地面,成功脫身。然後他繼續往回退,星光緊靠一旁,直到他距離塌陷點至少有三隻小馬身長的距離。

自馬克成功抽身之後,沙土開始填入那個空穴。隨著火星塵不斷侵入,洞口開始擴大,一個懸垂物冒出了頭,之後——感謝大公主!——一排巨大的白色晶體如同巨怪上顎犬牙交錯一般顯露了出來。

“找著了!”星光歡呼起來,奔了過去。馬克抓住了她,把她拖了回去,指著前仆後繼不斷湧入擴大中的裂口的沙土。

“聽馬克的話!”飛火說道,“在穩定下來之前不要輕舉妄動。結構隨時可能坍塌,流沙也可能把你吸進洞裡。”

“但我可以……”

“別想著用魔法!”飛火懟了回去,“如果需要的話我們可以回馬克車上拿電池,但是你今天用自己的儲備施展魔法的次數已經夠多了!”

“行吧。”星光顯得悶悶不樂。馬克終於站起身,把她從洞旁推了回去。

大約20分鐘後這場小滑坡停了下來。此時陷坑已有幾蹄寬,懸垂物下方的部分大約兩蹄高,連匍匐的空間都不大夠。馬克取回了鏟子,給那個剛才救了他一命,而現在顯露在外的橫檔一記重擊,使它脫落,顯露出洞穴的更多細節:正常的火星土壤混雜著熠熠生輝的晶體碎片。在把兩馬勸走之後,外星人開始用那把此時小得不合時宜的鏟子一點點掘起土來,不時把鏟子翻轉過來,拍平洞穴口堅利毛糙的邊緣。

一晃又過了20分鐘,洞口已可容一人站立。他便鑽了進去,試圖把堆積的塵土從內揚出。又忙活了10分鐘,他把鏟子放在洞邊,開啟太空服右臂內建的照明燈,把手臂伸了進去,彷彿摸索著什麼。

這時外星人突然僵住了,手臂保持著伸進洞裡的姿勢,一動不動。

“他被晶體卡住了!”星光堅持道。

“我不這麼認為,”飛火不敢妄下定論。她並不知此舉目的何在:既然他眼睛看不到裡面有什麼,那麼把手電伸進洞裡又有什麼用呢?

馬克極為小心地把手臂抽了出來,關閉了照明燈。他再次拾起鏟子,示意小馬們退後,之後開始以一種不符常理的驚人決心開始奮力挖掘懸頂下的沙土。儘管他身穿太空服,行動不便,且小鏟鏟也頗不趁手,但現場一時仍土石飛揚,蔚為壯觀。

“他在幹嘛?”飛火百思不得其解。

“我得去拿電池了,”星光說道,“一直這麼下去他會受傷的。為什麼他還要深挖呢?洞口的寶石已經夠我們用了!”

“唔……還是拿電池來吧。”飛火說道。

星光花了大約15分鐘往返漫遊車,蜓蜓特別製作的簡易繫帶把電池包固定在太空服上。(那隻幻形靈花了半小時以及一半的每日食物配給,在“惡臭幕布”後面搗鼓出了這麼一套剛好能裝下電池的挽具。她說,“別問我是怎麼做出來的。”,但是根本沒馬想知道。)她一回來便說道,“我要告訴他我打算幹嘛。”

“得用多少魔能?”飛火問道。

“電池顯示有13%,”星光說道,“有20%我就能把整艘Amicitas舉起來,而現在我只是要剷剷土。”

“小心為妙,”飛火知道她聽不進去,但還是撂下句警告。

星光站在懸垂頂上,揮舞前蹄試圖吸引馬克的注意。此時她再次點亮了她的角,留了點時間讓他離開。馬克揮舞著手臂,做了個飛火認不出來的手勢;而星光只是斷然舉起蹄子,示意他離開。馬克悻悻然聳了聳肩,從那個此時已是齊胸深的洞裡鑽了出來。

星光滿意了,解下了電池,放到地上。她伸出一隻前蹄接觸著裸露的電極,用另一隻撥開了開關。轉瞬間,洞口上方出現了一隻散發松綠色光暈的大鏟子插進沙土中,把土遠遠地甩下山坡。

持續了一分多鐘之後,馬克揮手示意,於是星光停止了挖掘咒,關掉了沒用多少的電池。她的角又亮了起來,魔法包裹了她與馬克的頭盔,交流了幾句。最終馬克伸手指向洞裡,而這次是星光聳了聳肩同意了。她停下了翻譯咒,挪進洞裡,顯得有些腿軟。

“你又開始玩命了。”飛火說道。

“飛火,”星光聽起來很是困惑,“他想讓我進洞裡看看某個東西,顯然跟一個‘綠檯燈’有關。我沒明白。”

“我還以為你的那個翻譯咒能用了呢。”飛火說道。

“它還是沒法處理成語,”星光承認,“我也不知道該怎麼調整。而且不管怎樣,學會馬克說的語言才是上策。”

“當心蹄下,”飛火說道,“如果你卡住了,別亂動,我和馬克會把你救出來。”

“沒問題的。這塊就像是我們那兒的沙丘……”星光頓了頓,“得開啟探照燈,裡邊有些日音……淦了,我的天哪。”

“怎麼了?”飛火急著想跟星光進去,擔心可能出了什麼意外。

“……簡直不可思議,”星光幾乎喘不上氣,“裡面就像是中心城下的大洞穴!”

飛火定住了,“你指的是那個巨大的,充滿寶石的,像你這樣的平民壓根不應該知道存在的那個地下安防系統?”她問道。

“我……大概還是一個致力於艹翻暮光閃閃的大反派時瞭解過一些,”星光承認道,“不管怎樣,能把電池搬到洞口麼?我得把洞口拓拓寬,好讓馬克進來。他得好好看看這些東西。”

“你指什麼?是我們暫時有足夠寶石餵飽火球了?”飛火搖了搖頭,心中暗自咒罵那些不肯把話說明白的天才,“固然很不錯,但那裡還有什麼別的東西?”

“你說呢?!”無線電裡,那隻獨角獸的聲音微微顫著,彷彿凱旋而歸,“解決我們一切難題的答案,都在這裡了!!!”

日誌 – 太陽日20

來自孤獨之堡的問候!

好吧,開個玩笑。目前我在漫遊車2號上寫這篇日誌。今天的EVA時間已經用完了,我把這篇日誌寫完後,我們就會回到居住區尋找更多工具,進行接下來的計劃,也許還會去拿放在小馬冰箱裡的生日蛋糕。再放長點就不新鮮了,而且今天的發現也值得祝賀!

今早我們一行——星光,飛火與我——回到了墜機地點。ε 區是我們漫遊車活動範圍內唯一有機會找到星光所要的那種寶石的地方。當我們出發的時候我對此並不抱什麼希望,但是對於小馬們來說找到一些寶石還是很重要的,畢竟他們總得餵飽火球,所以我們打算碰碰運氣。

我們花了整整四個小時在ε 區東北方兜兜轉轉。星光似乎在用什麼探礦技術搜尋寶石,但是每次都指向不同的方向。所以我們每次都圈出一塊地,往下挖幾英尺,碰上我們挖不穿的岩石再放棄。NASA並沒有預見Ares任務會有密集型的探礦需求,所以我手頭能用的工具就只有一把取樣鏟,一把可以打破小石塊的錘子,以及一把幾乎可以戳破任何東西的鑿子。但是沒一樣能穿透基岩。

最終的發現靠的並不是小馬的魔法,而是笨手笨腳的人類。我的右腿踩穿了一小塊土,穿了過去。幸而最初的洞只比腿稍寬一些,所以我並沒有整個人掉下去。更幸運的是,表面淨是壓實的沙土,並沒有什麼尖銳物,所以太空服沒有受損,否則這份日誌就得等到小馬們學會打字之後才能繼續了。

我小心地從陷坑裡抽身出來,之後沙土不斷湧入洞中,洞口快速擴大。顯然表面下的空腔很大,因為最終小山坡的大部都被吞了進去,顯露出長的像上顎的一個懸垂結構,長滿了鑽石牙齒。(好吧,並不是鑽石的,鑽石不會長成那樣。是白石英,但是還是長得很像牙齒。不管怎樣我都不想被那張嘴咬到。)

我們歪打正著找到了目標。說實話,這是意料之中的事。每次發射的探測器或是載人專案都會發現與預計完全相悖的東西,所以這又有什麼好驚訝的呢?當然,每次新發現都會立刻得到完美的解釋使它顯得不再驚奇,但是做事後諸葛亮總歸是容易事。

但是找到並不代表能用。如果真是石英的話,可不好對付——石英的莫氏硬度在我印象裡大約在7到8左右,我並不認為我們手頭有工具能進行切割,所以我繼續開挖,先是拓寬了洞口讓我能有工作空間,然後鑽到牙齒下面,尋找有沒有崩落的碎片能讓我們直接撿回去。

堆積在洞裡的沙土實際上結實到可以支撐一人站立。於是我爬進洞裡,往下深挖,然後清理懸垂物下方的空間。陷坑有進一步塌陷的風險,我也可能再次被困沙子裡,但是我並不在意。我們需要那些寶石,所以無論採用什麼方法我都得拿到。

挖出了一個合適大小的開口,我就開啟了右臂的相機與照明燈。這是所有Ares艙外航天服自帶的。因為我們的側向視力受到太空服的限制,所以我們得轉動整個身體才能看到不在我們正前方的物體。相機拍攝的影像會投影在頭盔裡,這樣我們就用不著到處轉來轉去了。與此同時,相機影像也能從居住區進行觀看,或是傳輸至地球作進一步分析。這個系統並不完美——我得把它戴在左臂上,才能同時使用照明與右手的工具——但是用起來還是不錯的。

但如果我試圖在正常任務裡這樣乾的話,NASA會把我關禁閉,讓劉易斯來做餘下的事,因為這意味著我大概是瘋了。NASA並沒有考慮過跳入火星上的陷坑,再將整隻手伸入一個未知的洞裡有多危險,因為他們認為你媽在你五歲的時候就會教你不要這麼做。畢竟答案再明顯不過了,正如同洞口此刻正對著面罩的尖銳晶體一樣。

傳來的影像首先確認了一件事:洞穴很深,一路延伸回火山內部。起初我認為這可能是根熔岩管,但是這並不能解釋裡面的晶石是怎麼回事。我並不知道晶體能否在熔岩管中生長,但是我知道在作為劉易斯的後備地理工作人員進行訓練時,這兩樣東西從沒有在自然條件下同時出現過。不過訓練還是很有限,畢竟我們還得進行其他各種雜七雜八的訓練。而且NASA的目的不過是讓我們描述外表,留下真正可疑的東西,攢夠五百千克,然後帶回地球,讓真正的地質學家分析上幾百年。

然後我就看到了洞穴壁。水晶。大的驚人的水晶。到處都是。甚至有幾根一人那麼粗的晶體貫穿了整個洞穴。

我開始進一步拓寬洞口,這樣星光就能進來自己看看。忙了幾分鐘後,星光拿出了她的魔法盒,讓我從洞裡出來。在接下來一分鐘內,她忙完了我用取樣鏟半小時能幹的活。(只是隨口一說:也許她應該代替莓莓負責居住區的種植工作?)接下來她進了洞(在我告訴她有必要去看看之後)……就不肯出來了。飛火把電池帶了過去,然後出來把我推遠一些,直到我明白我們是要“好好清理一下這地方”。

我們退到安全區域之後,星光搗鼓了些東西,大概用了魔法,將幾噸的沙土洋洋灑灑從洞口噴射出來。完工時魔法電池已經用完了,而洞口也已清理完成,顯露出內部的巨大洞穴。

有些地方空間侷促,但不管怎樣我們還是有足夠的空間——至少有幾百米。不得不說,真的是蔚為壯觀。巨大的晶洞分離出一簇簇小晶胞,又將一部分合並回去。大部分的晶體是白色的,當然也夾雜著黃、紅、紫色的其他變種。尺寸五花八門,應有盡有,小至可以用來鑲嵌指環,大到有如一人粗的晶柱。

都是堅硬無比。工具袋裡放了把小刀,於是我試著劃了幾下。晶體毫髮無損。在第五次嘗試失敗後,我用刀背颳了刮其中一個結晶點,在鋼鐵表面留下了一道淺坑。絕對是石英或是什麼更硬的礦物。

地面上找不到任何掉落的碎片,但這是有原因的。洞穴的地面是壓實的火星土,從入口處向下傾斜。我得彎著腰進來才能避免被洞口的尖牙刮傷,但是走了十步後站直就沒有問題了,向裡二十步就碰不著洞頂了。顯然這個洞穴或是熔岩管什麼的東西是間歇暴露到地面上來的。沙土被吹入或掉入洞穴,將其慢慢填滿,然後受壓實作用而硬化,頂上留下易碎的硬殼,底部則是孔洞。經年累月後發生了一些大動靜——隕星撞擊或是沙塵暴什麼的——使得洞口重新敞開,如此迴圈往復。每次完成一個迴圈,都會有更多沙土進入洞穴深處,一點點將它填滿。

在我們最終轉身離開洞穴的時候,我認為我也許瞥到了照明燈邊緣的地面上有閃爍著的晶體。除此之外,一路下去地面上到處覆蓋著薄薄的一層土壤。誰知道呢,也許比看起來的深得多。我們永遠都沒法知道原本的洞穴到底有多深。但是任何從洞頂或洞壁剝落的晶體肯定早就被沙土掩埋起來了。

不管怎樣,寶石有了。今年聖誕老人來得格外早。儘管我根本沒有用來切割的工具,但星光對此似乎並不擔心。她對沙土和洞裡的開闊空間倒是顯得激動得多。

對我來說也是如此,但是為了保險,我們還是需要對洞穴來一次正經的勘探。這意味著我們明天會返回這裡。說對了,我們現在暫時撤退,但是我們將會帶著科學的力量……捲土重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