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不再恐懼
沒有其他情緒比恐懼對我們的影響更大。從出生起,我們就生活在恐懼中,那是一種對生存的恐懼。同樣的,恐懼驅迫著我們攫取一切,甚至包括呼吸的空氣。
恐懼是種緊縮的狀態,影響身心的所有層面;恐懼是種分離的假象,使我們以為自己的生活與宇宙是分離的;恐懼是生活中時時刻刻的不安全感,是個 人成長的最大障礙;恐懼也是不和諧、失衡的原因,最終會導致疾病。
大多數人都活在恐懼中,雖然我們長期處在這種緊縮的狀態下,卻未注意到這一點。瞭解恐懼,並在瞭解後釋放恐懼,是我們在人生中要學的最重大的 一課。
情緒影響生命能量的自由流動
我們不僅是透過情緒體體驗情緒,還透過體內的每個細胞來體驗。對人類來說,悲傷和悔恨的情緒,胸腔會最先體驗到,然後擴散到臉部,就是一般人 說的“垮下臉來”的表情。這就是為什麼在悲傷時會有想哭的表情,也有些時 候,心臟和肺部會感受到悲傷和悔恨的感受。
同樣的,喜樂和慈悲也是在心臟部位所感受的。這類強烈的情緒,會讓我們進入所謂“狂喜”或“極樂”的境界,強大的喜樂會滲透入我們每個細胞。在狂喜與極樂中,代表生命的氣及生命能量以極高的速度開始振動,這種和諧的振動會刺激腦部中樞和所有神經細胞,釋放出大量神經傳導物質,轉而回饋到每個細胞,將狂喜、極樂的感受傳遞出去。
仔細分析,我們會發現每種情緒都有身體或細胞的對應區。如果某種情緒沒有被深層體驗、完全釋放,就會卡在身體裡,情緒的相關記憶會持續下去, 影響生命能量的自由流動,因而形成一個能量結。如果這個結沒有開啟,就會在原地累積,在體內形成一道能量的疤,最後以細胞層次的疾病呈現岀來。
和極樂的情緒一樣,恐懼也能夠被體內所有的細胞察覺,由面板表層下方、身體表層開始,由頭向腳趾的方向吞噬整個身體,就像是整個身體要被一種恐懼的波動吞噬一樣。
恐懼會中斷我們各種微細體裡生命力的自由流動,在體內造成各種阻礙。在這個過程中,恐懼會榨乾身體裡的生命能量和氣,不再服務於生理功能。長 期的恐懼會將身體拋向“交感過盛”的極端狀態,兩組自主神經系統失去平衡, 無法相互聯絡,由此可以理解,長期生活在恐懼之中,會導致各式各樣的疾病。
練習恐懼的另一面
——慈悲
面對恐懼,可以有很多處理方式。然而必須先認清我們長期生活在恐懼狀態中的事實。大多數時候,由於恐懼狀態十分微細,因此很容易忽略,最多隻 是一種緊縮、不安、不自在的感覺。而面對恐懼最簡單的做法,就是練習面對恐懼的另一面。這個練習必須要非常簡單,隨時隨地都可以練習。因為我們也是隨時隨地生活在一種恐懼的狀態中。
而恐懼的另一面就是慈悲。時時刻刻將慈悲表現出來,就是中和恐懼最有力的方式。因為在慈悲之中,我們不用處理恐懼,恐懼已經被中和掉了。
慈悲的運作,是透過基調的律法進行的。所謂的基調,就是主管所有相關調性的主調。以音樂為例,如果彈了一個Do音,所有上行和下行的Do都會一 起進行交感共振,和基調的原理一樣。
慈悲的基調是宇宙最基本的調性,是萬物的基石。慈悲發出的基本振動場,層層相遞到體內所有的細胞,以及所有的微細體和意識各層次,最後形成一個無法穿透的共振場,這也就是任何力量,包括恐懼都無法破壞的光能量場。
慈悲是人類所能產生的最高層的諧振覺受,只有慈悲所產生的諧振力量足以穿透所有身體層次。無論何時何地,慈悲都是人類自由選擇的最高表現。
第二節:回到慈悲
“其實不是人體經歷了許多靈性體驗,而是靈體經歷了人的體驗!” 一開始,人類就試著建構一個統一場,希望能解釋所有事情。例如我們由何組成?生命又由何組成?原子如何構成?這一切都是為了讓我們能知道,我們是由什 麼單一 “元素”構成的。
真原場又稱意識場、慈悲場
物理學將一切簡化成四種主要作用力:強作用力、弱作用力、電磁力、重 力。但在這四大作用力背後,構成它們的又是什麼?許多人費時多年尋求解 答,所有的答案似乎都指向一個領域,這個領域有物理學所知四種作用力的特性,同時具有粒子和波的形式,兩者皆是,但也兩者皆非,我稱之為“真原 場” (primordial field)。單就這個原理,就可以帶來相當多突破性的應用。
真原場又可稱為“意識場” (conscious field)或稱為“慈悲場”,其實就是感恩、慈悲及相關特質之源頭。許多人認為,因為慈悲是主觀的、非物質的,源自某些柔軟的感受或某些抽象的事物,因此慈悲的特質是短暫的。這種看法是多麼偏離事實啊!
慈悲是黏合宇宙的膠質
要知道,慈悲是黏合宇宙的膠質,也就是真正的真原場。沒有慈悲,宇宙會分崩離析,一切將不復存在。慈悲是一切之源,小到亞原子物質,大到天空 中最大的天體,都是由慈悲而來。人們說“發慈悲心”,期望自己或別人敞開心 懷迎接慈悲時,其實都被宇宙真相的錯誤觀念所誤導。事實上,這全部顛倒了。
一開始,宇宙的一切都是經由慈悲的單位體而創造展現;也可以這麼說,我們不能表達比已經存在的慈悲更多的慈悲。我們怎麼可能表達一個就是萬事 萬物的本體或源頭?我們也只能回到慈悲,回到我們真正的家園!因為整個宇宙,乃至於造物者自身,都是由慈悲組成的。我們只能透過思考、情緒、生命的平衡迴歸到慈悲。記得,我們本身就是慈悲!我們不可能多過自己,而我們也只是如此!
在這些觀點的背後,藏有一個真理,如果我們理解了,生命將徹底改變。一旦瞭解,我們就自然成為慈悲。換句話說,我們的一切就是與生俱來的。通 過實踐慈悲與其他慈悲的化身,我們會突然瞭解,我們原本就是完美的存在。而我們也不需要去追求比完美更完美的了!
我們並不是毫無目標地漂浮於生命之流中,我們是擁有神性的高等靈體, 完整且具有無限潛能。每個人都是造物者完美計劃的一部分,沒有人是被分離 開的。所謂各自存在的個體,不過是一種幻象。我們會了解,生命中沒有任何 一丁點兒是浪費的,萬事萬物均有目的。而最簡單的目的,就是讓我們記得我們到底是誰!
從這個角度來看,生命以及伴隨生命而來的種種挑戰,無論看來多麼艱難,都只是一門功課,目的是為了幫助我們想起自己是誰。我們的日常生活就是考場,隨時測試著我們記得了多少。如果時時都能發慈悲心,即使面對種種 物質困境也能如此,就能夠證明自己才是生命的主宰。即便處在人身的限制 中,只要能憶起自己真正是誰,生命的覺醒也將於焉發生!
也就是即便在承受疾厄等種種困境時,還要活出慈悲,表達出愛。而這人身的限制則是測試我們對生命掌握能力的考場,無論在何等困境,只要能憶起 自己真正是誰,並完整地表達出來,我們就生活在和平之中。
生活在和平之中,成為生命的主宰
生活在慈悲中,我們開始能夠信賴生命的一切過程,我們信賴周圍發生的 一切,都是為了喚醒我們記憶的美麗目的而發生。我們不再為發生在自己身上 的負面事件而沮喪,不再任意論斷,不再有所謂對錯、好壞的價值觀。我們在萬事萬物中看見神性,在一草一木中理解美好。
在慈悲中,我們的內在是平靜的,正如《礦石療愈》(Rock-Medicine)的作 者塞拉(Sela W. Randazzo)所說:“心靈的平和是幸福,身體的平和是健康,而靈魂的平和則是自由。最真實的自由就是自在地流動。"唯有在自在流 動的狀態下,人類的真實潛能才能表達出來;唯有在自在流動的狀態下,我們 才可能得到身體、情緒、精神上的真正健康。
活在慈悲中,是自由、解脫的
連續這樣的反思,我們會突然瞭解,所有的靈性追求和各種個人成長的策略,都只是一個大的幻覺。既然我們已是完美的存在,開悟這樣的念頭又有何必要存在呢?開悟的前提是我們還沒開悟,在這樣的定義下,開悟本身也是屬於有條件限制或帶動的,也不是永久的。可以這樣說,這樣的開悟是無常的, 會隨環境或事件的變遷而變。我們只能回到我們一直存在的地方,那就是慈悲的真原場。所以做個總結,我們只能回家,迴歸我們本來就如此,也永遠是如此。這,才是真正的開悟。
我們為何而來?
我們要完成的大工程,不過就是從身為人的桎梏中解脫。包括從各種出生後所接受的種種理念、說法及教條中解脫。而“真原醫”,其實也只是追求對一切人們自己所製造的“結”做完全的解開及反轉。唯有針對一切習氣的反轉,我們才能徹底地回到我們的本性,而這個本性就是真正的慈悲。
第三節:記得快樂
知道何時、何地、如何記得維持快樂,是身為人最重要的功課。即使是宇宙最低等的生命,也懂得追求快樂。達到快樂,是許多行為的最終目的,不僅 是我們人生的目標,同時也帶來健康及平靜,這兩者都是我們身為人類能達到的最高境界。追求快樂,也許是人性最古老的目標。儘管這麼說,我們還是常常忘記這是一切的動機。
我們習慣經由物質上的獲得和舒適來追求快樂,也就是以外在的方式來追求快樂。因此,我們期許自己及下一代必須卓越、勝過同儕、事事要求最好。在比較中,我們為自己帶來了神經質,而這情形正是由於我們不斷地在物質狀態中打轉,包括不斷追求分析能力(例如解決高等數學及科學問題),累積各方面的知識、各種才藝技能等而造成的。我們以為這些能為自己帶來優勢,但 誰知卻帶來了不安與壓力。
生活方式其實是一面反映自身的鏡子,映照出我們對生命的態度。聚焦在我們自身對生命的恐懼與不安之上,把自己推到極限上,在一個又一個的比較或慾望中,反而忘記了自己出生以來就擁有的最大資產,就是生命的喜悅。
快樂原本就在我們的心中
我們有喜悅的天性!人類生下來就是快樂的!快樂不是等著我們去取得的事物,而是一種我們本來就“已經是”的狀態。因此,我們只能回到快樂。這也是為什麼平衡、和諧、諧振的狀態,能夠自然地帶來快樂。當我們平衡時,我們就快樂了;當我們平靜時,我們就快樂了;而當我們充滿慈悲時,我們也 會快樂。所以,快樂原本就在我們心中,是生命最基本的特性。
所以,我們不能變得快樂,我們只能維持快樂,記得快樂。換句話說,我們只能維持我們本來就如此,也永遠是如此的狀態!掌握這個基本認知,不僅 能徹底改變我們的生命,還能改變周圍所有人的生命。這種對生命的喜樂,會立即感染給周圍的人。無須任何理由、任何動機,我們就能夠快樂!
疾病是快樂的反面。維持快樂,疾病就會遠離;維持快樂,我們能從過去的疾病中康復,快樂是最佳的良藥。所以,我過去常強調笑的重要性,不斷提 醒自己去看人生充滿喜樂的那一面。笑是一種被我們嚴重忽略,卻也最有效的良藥!如果我們能夠隨時維持快樂,人生將和我們所體會的相同!也就是說, 對生命的認知也會突然轉變。
而我們的下一代,在雙親都快樂的示範之下,能在人生早期就學會如何維持與生俱有的快樂。他們眼中的生命將如彩虹般瑰麗,生命也會持續展現他們 已經通透的神奇法術。在人生初期得到快樂的滋養,將使他們能帶著這份樂觀和純真,持續走在人生的道路上。有著純真的快樂,他們的生命不僅會更健康,也能為世界帶來更好的影響。我們不需將自己的夢想或壓力加在孩子身 上,他們自然會成為明日世界的主人翁。
意識轉換
當談到“意識轉換"(altered states of consciousness)時,一般通常會想象到“更高層次的意識境界”,而這種境界是須經由深度禪定才能達到的, 多數的“禪定”修持者,也都將“轉識”視為其無上的修持目標。因而,時下的觀念也都認為修禪是達到意識轉換的途徑,而這個轉換的意識境界,是有別於我們平時所認知的意識狀態的,如清醒、睡夢、無意識狀態等。而意識轉換也是目前神經生物學和心理學的重要研究課題。
如何不依賴藥物的幫助而進入另一層意識狀態,讓許多神經生物學家嘗試去找出許多前所未聞的掌控大腦內部運作的神經放電路徑,描繪出一幅腦部電 路板的影象。這些嶄新的神經網路路徑,被認為能夠完全說明人類的心理與生物潛能,而這種意識轉換的運用,則被視為是人類潛能提升的基礎。
藉此機會,與讀者分享另一種關於意識轉換的觀點。事實上,意識的轉換有許多不同的形態。一天下來,人們也不斷地尋求不同意識狀態的體驗,例如 喝咖啡、閱讀新聞時事、看一段電視節目、聊聊八卦、看推理小說、幻想新的 工作機會等,這些都是透過我們的感官與知覺將自己的注意力集中於某事務上,進而幫助我們去除一成不變的無聊感受。
當然,還有些更集中注意力的調整方式,修習禪定靜坐即為一例,透過我們的一兩種感官(視、聽、嗅、味、觸及思慮)而達到專注之境,由六識中的 一、二識入手,也是一般時下流行的修習“禪定”的基本教法。待精進修習功深 之後,就能到達“意識轉換”或一種忘我的境界。而融入忘我的境界,依其專 注程度而有層次上的差異。
絕對的專注能與萬物合一
當絕對地專注時,能將自我與外界事物合而為一,了無分別。因為在此意識轉換的境界中,已不允許有任何主客體之分,頓然進入絕對寧靜的狀態。對 大多數人來說,這種寧靜狀態是一種未曾有過並能改變生命的體驗。
這個世界和日常一切,都是一種動態展現,片刻都脫離不了動態。我們的一切,包括肉體以及周圍的一切,也都只能在動態中被察覺認知。沒有動態, 這個熟知的世界就會分崩離析,了無結構,毫無餘物。在這個意識轉換的過程中,讓我們跳出了世間的時空觀念,不再為時空所限,而這樣覺性的持續,不僅消融了自我,也消融了一切,自我感覺擴張,最終與宇宙本體合為一體。
但是,也正因此意識轉換極容易被誤解為是我們心識某種狀態的顯現,無論境界如何具有啟發性與令人興奮,它還是我們自我心識的表象,仍屬於我們 自身體驗的範疇,而任何能被體驗到的,都是短暫而非永恆的。它仍為因果所限,只能代表著我們經驗領域內某種角度的觀點描述而已,我們所理解的一切意義都是整體的一角。能被其他事物影響而存在或描述的,僅僅是全貌的一角而已,不可能是真相的全貌。這些警語提醒我們和其他人,追求意識轉換除了能提供一個生命的新觀點,並不能幫助我們對真相有更進一步的瞭解。
迥異於一般想法,我認為意識轉換境界並不等同於靈性成就!許多教導修持的老師特別注重這些意識轉換的境界、靈力或某些超自然的現象,以其為衡 量靈性成就的指標。然而,這些老師與其門生,卻無以參透每個人終須面臨的生死大事。同樣的,將大腦剖析成一個個小區,去研究相對應功能的所謂科學方法,也不能增進我們對真相的瞭解。許多走上探究意識路線的學生,最後都走進了神秘學的修煉領域,雖然這些修煉能引出一些意識轉換體驗,但終究無法觸及真相的核心。
對於這個重要課題,請容我提供另一個不同的論點。真相本體是不能追求得到,也不可能理解得到的。真相只能以微妙的暗示表達,一旦述渚文字將失 其真意,因為其將被遺落於狹小的一角。真相包括了所有我們能夠理解的,甚至包括超越理解範圍之外的。既然如此,我們怎麼可能表達真相?真相要去悟得,當悟道的剎那,是無以表達的。
經由這個微妙領悟,我們每個人終會覺醒過來。不管你喜不喜歡、要不要,這是每個人必經之途。一旦理解了這一切,生命的種種追求也會立即平息,進入自我的寧靜。這個悟境不是能以思想來想出來的,也不可能透過追求而得到,它須以福德的累積來成就。
瞭解到這些,如何去感受與瞭解生命已不重要,意識轉換亦復如是。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就能開始目睹並見證奇蹟,周圍的一切都變得如此奇妙,任何 事情的發生絕非偶然!真相本體無所不在,無論事物大小、籠統細微、粗糙精緻,真理都在其中。
意識轉換的境界無論多高、多麼超自然,終究與真相本體無關。在真相本體之中,本自圓成。當每一刻都生活在此真相本體之中,我們就能學會坦然地接受生命,因為完全地領受生命,我們的每一刻方能處於這圓滿的真相悟境之中。
我們學會對這個偉大的“地球號”宇宙飛船呈現無比敬意,並讚頌其神聖之美,其天然的元素——地、水、火、風,都頓然顯得生機盎然。置身其間感知一種超自然、奇蹟式的美,這是無法只保留給自己的,必須把它分享、傳達出去。生命因而得到了平衡,在小我及與地球大地的平衡中共振共鳴。唯有此 時,生命才能覺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