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5章 老王慘遭滑鐵盧

由於全程直播,自然不存在楊思瑤影片下質疑的問題,李小奈還特地給外賣小票來了個特寫。

剛展示完,彈幕便如潮水一樣湧來。

【目測翻車】

【主播你來真的啊?】

【我這就去看看這家外賣!】

【88啊!買點排骨不香嗎?】

老王也不閒著,

【沒錯就是它!外賣之恥!】

食物是吃播的的關鍵,李小奈先開啟餐盒,自己看後露出一個意味難測的微笑。

彈幕又是一大波猜測。

【哈哈,召喚痛苦面具!我知道你想哭!

【我看到我老婆準備的便當就是這個表情,ToT。】

老王最後提醒,【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

……

停頓片刻,讓彈幕飛了一會兒,李小奈才揭開廬山真面目,直接對著鏡頭特寫,一一展示菜品。

不消主播開口,成熟的彈幕會自己解說。

“哇,這道蔥爆牛肉,牛肉細嫩,醬色合宜,大蔥爽脆,汁水充盈,應該是炒到斷生即出鍋,火候把控到位,味道應該不錯。”

“我是廚師我來說,這個魚香肉絲,也就是七八分水平,肉絲不夠勻稱,會影響口感的。胡蘿蔔和木耳炒老了有點蔫兒,就是普通家常菜的水平!”

“肉沫茄子我的最愛,看起來跟我在飯店吃的180的一樣啊,這紅亮的色澤,軟嫩的茄子,主播搞快點,快進到湯汁拌飯,我已經淌口水了!”

“這乾鍋花菜,就衝那些焦黃的五花肉片,說明這道菜就差不了!”

老王呆了,這是什麼神仙外賣,跟自己點的,烏漆麻黑的麻辣香鍋真是同一家外賣嗎?

光從賣相上看,這菜就不可能難吃。

彈幕頓時一陣翻騰,有一部分人等不及李小奈評價,開始@老王ID:老叔稱大王。

【兄弟,別等主播了,你先開吃吧?】

【不用你吃到撐,三斤足矣!】

【老叔稱大王,說話!】

形勢比人強,老王默默關掉直播,暫避鋒芒,眼神中充滿不解。

看著滾動的彈幕,李小奈十分詫異,先前幾乎一邊倒不看好的觀眾幾乎對這些菜一致好評。

先前那些以老王為首的嘴硬派,在他退出直播間後瞬間瓦解,大家在網上從不打逆風戰。

李小奈:各位家人們,你們這四川變臉哪兒學的,前面幸災樂禍的傢伙快出來說兩句吧…

彈幕插科打諢地回覆。

【不是我,我沒有,別瞎說!】

【小奈啊小奈,不要在意那些細節。】

李小奈有點無奈,原先的滿屏的彈幕,少了爭論,意味著流量就缺了一塊,所以她決心在其他地方彌補回來。

尋常吃播博主都是將食物擺盤好,透過墊高、鏡頭視覺誤差等操作讓觀眾以為鏡頭前的個個都是大胃王。

李小奈這次直接現場實操,將餐盒裡的食物重新擺盤,讓大家對外賣份量有了一個直觀認識。

不倒不知道,一倒嚇一跳。李小奈都被菜量震驚了。

食物盡出,平日裡用的二十寸盤子被堆得滿滿當當。

觀眾們大概是吃盡了外賣缺斤少兩的套路,見到這個情況,直播間彈幕又迎來一波吐槽。

【小奈你快告訴我這不是真的!你肯定給老闆偷偷塞錢了!】

【這份量,這用料才八十多,主播,你是不是把刀架廚子脖子上了?】

【什麼神仙店鋪?難道差評只是他為了保本的偽裝嗎?】

李小奈得意道:大家別亂說否則我告你們毀謗喲!就88,四菜一湯一冷盤,還有兩份米飯。

就申州的物價,可以說是不能更良心!

直播按部就班的進行,李小奈津津有味地吃下一口又又一口,露出滿足地神情,十分富有感染力。

螢幕前吃過了和沒吃過的,都不由流下來羨慕的口水,彈幕紛紛。

【我命令你收起這享受的表情,否則我就要連夜買票去申州點外賣了!】

【哇,看到你吃好吃的,簡直比殺了我還難受。】

【十八線城市的價格,一流的口味,慕了!】

隨著食物肉眼可見的減少,李小奈按自己口味給幾道菜一一點評。最後得出“物美價廉份量足,口味上佳八九分”的總評。

觀眾進進出出,不少人都開啟飯糰APP搜尋寧江的店鋪,不少同城的也想點上一份。

可惜,此刻的寧江早就關店回家,並且為隔日的餘下八單好評發愁。

翌日,太陽東昇,趕在夏日陽光灼人之前,寧江走到地下車庫,準備騎上系統送的三輪車去買菜。

該說不說系統雖然狗,但送的三輪車還是挺有意思,竟然還可以變形。

寧江好奇地點開擺攤模式,後車廂一陣機械顫動,立馬變身擺攤平臺,廚臺灶臺一應俱全。再點開運輸模式,又迅速壓低底盤,變身運貨機器,車廂摺疊,空間廣大。

十足的變形金剛!

本來還嫌棄系統小氣,不送個四輪的。但看過這車之後,寧江徹底被折服,就算二十萬的小車咱現在也不換!

男人對機械的痴迷是天生的,寧江也不例外。他好奇地左看看右瞧瞧,物我兩忘,要不是菜市場肉攤老闆來電,他能在這研究一天。

瞧一眼時間,他立馬騎上心愛的三輪車,風馳電掣。

寧江來到市場,都是老顧了,品質信得過,風捲殘雲買好食材,風風火火趕回店鋪已經接近九點。

平常飯點基本也就是十點到下午兩點,要是平常寧江也就無所謂了,可是系統還在。今天目標八個好評,猶如達摩克利斯之劍還在頭頂懸著。

在見識到三輪車的神奇之後,寧江更加期待系統的下一個獎勵,於是幹勁愈發蓬勃。

首先清洗肉骨頭,然後焯水去腥,涼水下鍋燉高湯。醇香高湯的秘訣就是用料紮實,燉煮到位。

趁著間隙清洗時蔬。也就是生意不好,準備的食材也就是二十份出頭的量,就這樣還是加了兩三倍的量,也不知道會不會浪費了!

好一陣忙活,寧江洗完菜,開始切配輔料。廚師刀功這是個水磨功夫,靠的就是手感。而這正是寧江欠缺的。

什麼“前切後剁中間片,刀背砸泥把搗蒜”。什麼“按穩食材刀豎起,前推後拉更省力”。

這些師傅教的寧江都知道,以前要的就是差評,切菜成什麼樣自然無所謂,今時不同往日,寧江只得再過一次曾經的學徒記憶。

正當寧江一絲不苟專注於砧板時,他不知道門口已經有一箇中年男人盯了他好一會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