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錯,接下來就是要狠狠地針對唐翔宇的妹妹唐夢蝶本人,說起這個針對,其實還是有一定的說法的:
說話揹著你 同事們說話開始不想讓你聽到了,會偷偷地揹著說些悄悄話,把你孤立起來。 在公司的時候,當他們一起說話時,不會和你說話,而是揹著你說話。 大家都在一起聊天,你只是路過,大家都站在那裡無語。 在這種情況下,他們故意避開你,遠離你,孤立你。 這說明了一種情況,領導安排會有一些重要的話,不想讓你知道。 你必須明白這一點。 這是他們欺負你的標誌。
心胸狹窄的人 這種人,一個顯著的特點,就是不能容忍別人比自己強,極端的自我和自私,心胸小,愛記仇,也不會輕易原諒別人。職場上應該遠離這種人,他們會將那些與自己關係不好或意見不同的人視為敵人並且伺機報復,這種員工往往也是團隊中的害群之馬,有他在,不可能打造出一支優秀的團隊的
能力強,被妒忌 能力強不見得是好事,因為你能力比別人都強,如果你還不低調,愛表現,那麼大家都會對你感覺到很討厭。大家覺得你把領導的關注目光給搶走了,你搶走了大家所有人的機會,於是他們就會聯合起來針對你,排擠你。雖然很無恥,但卻是事實。我們古話常說:“木秀於林風必摧之。”也是這個道理,很多情況下,不要太過於表現自己,幹什麼都收著點,反而會給你帶來好處
獨來獨往,孤僻 如果你在職場上,沒有一個關係比較近的人,總是一個人獨來獨往,很孤僻,那麼很快你就和大家脫節了,很容易就被排擠了。一般獨來獨往,孤僻的人,往往情商不高,也很容易得罪別人。比如,你很孤僻,同事之間的聚會你從來不參與。大家就會天然的把你當做外人來看待保持和同事良好的關係,很重要。否則就容易被大家針對。
在圈子中不受歡迎的人,最明顯的特點,應該就是性格“內向”了。
一個性格內向的人,他們最喜歡一個人去獨來獨往地過日子,做一個“獨行俠”。正因為他們這樣,所以圈子裡面的人都認為他們不合群,不適合這個圈子,也就被人“排擠”了。
曾有人說:“性格決定到道路,道路決定未來。”
既然你並非擁有善於“交際”的性格,那麼一個人去生活,也許會更適合自己。而那些“易熟”的人,他們無論遇到誰,都像一見如故一般。這樣的人,他們擅長打交道,也就容易在圈子中混出頭了。
但不管怎麼說,性格內向的人,終究容易被人排擠。有些時候,要經歷過才懂,不懂得與人打交道,終究是一種“缺憾”。
有人說:“中心感特別強的人,特別容易被人針對。”
很多人都有一個習慣,那就是把自己當成是團隊的中心。認為別人凡事都要圍著自己去轉,認為別人不管做什麼,都要尊敬自己。
帶有這種心態的人,其實就是喜歡“鋒芒畢露”的人。要知道,越是鋒芒畢露,就越容易觸及他人的神經,容易成為團隊中的眾矢之的。
為何我們的老祖宗總強調人要低調,就是因為只有人處事低調了,才能躲避他人的針對,避免自己的鋒芒傷害了別人,也傷害了自己。
在社會上,大多被人排擠的人,都會是“中心”思想特別嚴重之人。這樣的人,永遠只想著以自己為中心,那麼,又怎會有人去接受你的想法呢?
有句話說得很現實:“沒有永遠的朋友,只有永遠的利益。”
想想看,在你加入某個圈子之前,為什麼別人會讓你加入?兩個原因。第一,你和別人的關係不錯,懂得做人,懂得打交道;第二,你身上有他們所需要的東西,也就是他們所需要的利益。
就像在同事圈子中,你能為他們當個打雜的苦力,那麼他們就會來接納你;就像在日常生活中,你能給別人帶來幫助,那麼你的親朋好友就會來奉承你,拉你入圈。
相反,如果你的某些行為觸犯了他們的利益,讓他們在某些方面難堪,他們就會在暗中算計你,拉幫結派來排擠你,針對你。這一切,都是社會的常態和人間的現實。
人與人的關係,別想得太好。因為每一段關係的背後,都有“利益鏈”在加持。沒有利益,也就沒有群居的社會,更沒有人與人相互混合的圈子。
網上有句話說:“圈子不同,不必強融;層次不同,不必強合。”
圈子不同,人與人的交往不一樣,只能說明一點,那就是你的三觀和他們不相同。這裡的三觀,說得現實一點,就是你為人處世的準則和日常做人的行為舉止。
如果你的世界觀和他們不一樣,那麼你和他們根本就不屬於同一個世界;如果你的人生觀和他們不一樣,你所走的路就和他們不同;如果你的價值觀和他們不一樣,那麼你的人品和修養就和他們相異。
正所謂“道不同,不相為謀。”本就不是一路子的人,就根本不能相互融合在一起。不是一家人不進一家門。你既然和他們有根本性的三觀差異,就證明這個圈子不適合你。既然不適合,那別人排擠針對你,也是情有可原之事。
這樣的情況還是得儘早針對到底,不然到後面會危害到他們六人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