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C了啊!
前期十泉墨人設直接就崩了!我看我寫的那些玩意,我差點嘔出來,我真的是在用腳趾摳地了!
在這邊給大家道個歉
原本的想法是在6歲的時候和見舟碩,十泉浩一起去學院,然後一路打怪升級,到了12的時候穿國運,結果老子腦子一抽,直接在第3章就開始色色!特別是之後幾章特別炸裂,我自己看都想給我兩個大逼鬥!
很抱歉,沒有照顧到各位讀者的生理健康,我敢說,絕對引起了一部分讀者的生理不適
給大家真摯的磕一個頭
這一張就是給大家洩憤和給建議的,想怎麼罵怎麼罵!罵的越狠越好!當然有什麼建議也可以在本章討論說出來,作者的讀者號會看的,再來說說之後的想法吧
火影世界完結了嗎?
答:沒有!!!十泉墨這麼快離開,只是因為世界意識正直在排斥而已,等過了仙王之後就會繼續寫火影(可能吧)順便跟你們說個悄悄話
(萬是我同學,也是和我一樣純正的火P,他強烈要求我把它寫進小說,被迫無奈也只能這樣了,你們應該也看到了吧?私人百戰萬!)
沒有,還有什麼坑的話,你們都可以在這章的章節討論裡面寫出來,我都會填上的哦
以下就是一堆廢字了
一篇陝西省農業農村廳的調研報告,試圖解答“為什麼年輕人不願意種地”。
1月18日,陝西省農業農村廳網站釋出文章《關於“誰來種地”重大問題的調研報告》(下稱“調研報告”),調研報告顯示,自撂荒地整治工作開展以來,全省撂荒耕地面積從2020年底的337.9萬畝降至2023年6月底的11.6萬畝,下降96.6%。
現存撂荒地中撂荒1—2年的有6.5萬畝、2年以上的有5萬畝,安康市佔64.2%、榆林市佔25.2%、延安市佔6.1%、商洛市佔4.4%、漢中市佔0.1%。導致耕地撂荒的原因主要有生產效益低下、生產條件差、缺少勞動力、流轉後經營不善等。目前,各市正在積極組織有序復耕,預計年底前完成復耕面積9.8萬畝,安康市部分丘陵山區因易地搬遷等原因未能復耕的計劃明年實現“達標清零”。
2022年,陝西全省家庭承包經營農戶670.93萬戶。農村固定觀察點村級調查資料顯示,農業從業人員中男性佔54.3%;年齡在51歲以上佔54.7%,31—50歲佔36.6%;小學、初中、高中文化程度分別佔27.1%、46.3%、14.4%,大專及以上學歷佔比僅為3.6%。總體來看,農業從業人員年齡偏大、學歷偏低現象較為嚴重。
“為什麼”年輕人不願意種地?
調研報告指出,一是生產成本逐年走高,種糧比較效益下滑。
近年來,陝西省糧食生產成本年均增長速度遠大於糧食產值年均增長速度,隨著生產成本的大幅上漲和收入的小幅增長,糧食種植淨利潤和成本利潤率總體呈下降趨勢,有時甚至處於虧損邊緣。據不完全統計,2022年以來,陝西省小麥每畝人工成本淨增50元以上,農業生產資料價格上漲明顯,如2022年6月30日化肥價格比上年同期上漲了1倍以上。
人工成本和農業生產資料價格的上漲,導致糧食作物畝生產成本至少增加100元,有的地方甚至增加180元—200元。適度規模經營雖然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生產成本,但土地流轉價格逐年上漲抵消了部分規模種糧收益。加之農業生產大多週期較長,面臨的自然風險、市場風險等不確定因素較多,導致農業生產收益難以有效保障。農業生產收入遠低於二三產業,“種糧一年不如外出打工一月”。
在西安市長安區王曲街道皇甫村,收割機在收割水稻(2022年10月21日攝,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劉瀟攝
二是農業基礎設施薄弱,抵禦自然災害能力不足。陝西耕地條件較差,同時自然災害風險較大,機械化水平也滯後。
三是經營主體實力不強,社會化服務相對滯後。相當一部分主體規模偏小、實力較弱,缺乏專業人才培訓和引進機制,經營管理水平跟不上,嚴重影響其專業化、市場化發展,削弱了市場競爭力。
四是年輕勞動力流失嚴重,農技人才較為緊缺。據調查,農業從業人員中,年齡50歲以下的僅佔45.3%。大量青壯年勞動力為了獲取更高的經濟收入,選擇外出務工從事建築業、服務業、製造業等非農產業,不可避免地形成了種糧副業化、老齡化、兼職化。
農村基層薪金待遇、環境條件與城市差距較大,發展空間也相對狹窄,就業、發展、生活等方面限制導致人才在鄉村難以安心紮根,涉農專業畢業生更多流向農業科研機構、農業企業、農產品加工企業等單位,不願到“三農”一線去工作。
當前農業從業人員中,專業技術人才佔比較少、老齡化嚴重,難以滿足農業生產指導服務需求,特別是缺乏農業科技人才、農業經營管理人才、專業技術崗位人才、農業專業服務型人才。
第五則是農業信貸融資困難,金融服務供給不足。受新型經營主體自身條件限制,市場對其總體認可度低、信心不足。
第六個因素是補貼水平相對較低,農業發展激勵有限。2022年陝西省3批次實際種糧農民補貼合計平均為20元/畝左右,加上耕地地力保護補貼50、60、70元/畝三個等次,合計不足100元/畝,而我省糧食種植物化成本約為500—600元/畝,兩項補貼資金不到物化成本的20%,難以覆蓋農資價格的上漲幅度。
種糧激勵作用也有限。現行補貼資金量大、面廣、標準低,對農戶和種糧主體扶持有限,激勵效果不明顯,調查的382位普通農戶及91位種糧大戶中,51.6%的人認為補貼政策不能提高種糧意願。
調研報告指出,要精準施策,全力解決“怎麼樣”吸引各類主體種地:一是以完善雙層經營體制推動糧食生產提質增效;二是以最佳化財政支農政策推動糧食生產再壯大;三是以增加金融服務供給推動糧食生產再突破;四是以培養農業生產經營骨幹推動糧食生產再提升。
編輯|盧祥勇 杜恆峰
校對|何小桃
每日經濟新聞綜合自陝西省委直屬機關工委公號“機關講書堂”、澎湃新聞
每日經濟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