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初途徑被創造出來,目的就是為了解決原初唯一性的問題。
而從結果來看,確實是有很好的效果的。
只不過,途徑解決的是權柄之外的原初力量唯一性問題。
因為途徑,使得這部分源自靈界的力量,從單純的唯一性,轉變成了途徑唯一性。
這大大降低了力量唯一性帶給超凡者的困擾。
神靈們想要透過對這一方式的觀察和摸索,進而由權柄之外的原初力量唯一性,上升到原初權柄唯一性的解決之上。
只是,這麼長時間以來,途徑的層次依舊只到真神。
而真神,仍然會受到原初唯一性的影響。
所以,一直以來,神靈們都在努力思考著,如何能讓途徑在非權柄唯一性的效果,延伸到權柄唯一性上。
由這一點衍生而出的,便是聖者之後的不同方向的晉升選擇。
作為由人到神的分水嶺,聖者一直是非常關鍵的觀察物件。
到了這個層次,可以選擇權柄方向,作為自己繼續晉升的目標。
也可以繼續途徑方向,往後晉升。
然而,即便是神靈的化身,選擇了途徑方向之後,也沒有辦法走到目前途徑的終點。
也就是說,選擇途徑,最終只能成為天使。
神靈們想讓非權柄唯一性的效果延伸到權柄唯一性上的想法,似乎讓終結在了這裡。
至此之後,他們在這方面的嘗試,一直沒有什麼突破。
直到知識與命運之神完成了大部分知識權柄的置換之後,對此,才又有了一絲研究的動力。
他能感覺到,這個方向有戲,可是卻無法準確地把握住這一條道路的走向。
對於往後該怎麼走,還是一點頭緒都沒有。
可此刻,當霍爾將外神的資訊,轉述給他們知曉後,一直以來的迷惘,突然間就有了一個指引。
途徑的影響只能延伸到天使層次,想要達到真神,必須選擇權柄方向。
但權柄方向卻又跳不出原初唯一性的影響,因此,若想要擺脫這個困境,勢必還存在一個層次,一個途徑之上的層次,一個超越真神的層次。
這個層次就是外神。
舊日之火是外神存在的標誌,象徵著外神的心臟。
當舊日之火開始跳動之際,便預示著一位外神的誕生或者重新歸來。
這是霍爾自審視權柄中看到的有關舊日之火的資訊。
從這些資訊裡,清楚地展現出了成為外神的必備之物。
舊日之火。
只要能讓自己的神性火焰轉變為舊日之火,那麼他們就可以突破真神層次,成為外神。
而舊日之火如何得來,這隻需從霍爾的經歷以及那位外神的重生準備裡便不難推出。
想要誕生舊日之火,只需要權柄的融合。
只是,不管是霍爾還是那位外神,他們的情況都沒有普適性。
所以,此刻他們面臨的問題是,舊日之火的誕生,需要多少權柄的融合。
那個外神隕落之後,他的力量化作了十六種權柄。
所以,他的舊日之火想要重新出現,需要融合十六種權柄。
霍爾體內會誕生舊日之火,則是取了個巧,因為他的特殊,使得那個外神舊日之火重新出現的條件提前得到了滿足。
不過不管是哪種情況,都說明了,舊日之火的誕生是存在一定規則的。
這個規則屬於是外宇宙的規則。
這個規則可以存在取巧的地方,但總體而言,是無法跳出規則之外的。
他們不需要知道這個規則具體的內容是什麼,當然,也沒有地方給他們瞭解這些。
現在,他們需要做的,是去嘗試出符合他們自身的攀往途徑之上,成為外神的規則。
這樣的嘗試同樣不具備普適性。
不過,這卻是有可能實現的。
他們不需要太多人晉升為外神,他們僅僅只需有一個先邁出這一步,那麼此刻那位外神的威脅便能夠化解。
只是,解決的辦法是有了,但這卻需要時間。
在此之前,不管是霍爾也好,還是其他諸神也好,都不適合跟對方開戰。
霍爾就不說了,一身原初權柄,他打多少,對方完全可以吸收多少。
現在出手,整一個全面資敵行為。
而其餘諸神,雖然已經完成權柄置換,眼下他們的力量核心基本上都是自身的權柄。
然而,這些自身權柄的力量來源,卻是靈界。
是非原初權柄力量的體現。
同時,也是那位外神隕落前掌握的其中一部分力量。
所以,或許對方對這些個人印記不算明顯的力量,達不到向權柄力量那般的吸收速度。
但是卻也是具備吸收的能力。
現在的他沒有去接收靈界的力量,不過是讓權柄匯聚更加重要罷了。
等他拿回所有權柄,想要拿回靈界的那部分力量,還不是簡簡單單。
因此,除非成為外神,擁有完全脫離原初規則束縛的力量,他們才可以將這些依託對方力量而修煉起來的自身權柄,完全視作獨立的存在。
而現在,卻是沒這個資格。
“那個傢伙發起戰爭了!”
就在大家為時間從哪裡來而糾結的時候,天災女神卻是猛地開口道。
作為橫亙在各大陸之間的海洋,南大陸想要發起戰爭,最先要攻佔的便是天災的勢力範圍。
而且,以冥神之前的佈置,海洋之戰,最先打響的可不是普通人之戰。
而是教會戰,甚至是神戰。
星空戰神洛雷德西婭,冥神教會的暗天使納克勒斯。
她在狂風與天災教會隱藏了上千年,從沒被人質疑過身份的她,在這麼長的時間裡,足以將冥神教會的暗子,插遍狂風與天災教會。
原本,如果對手是冥神的話,大家對於這種間諜行為,是不屑一顧的。
畢竟在三大正神外加霍爾的合力之下,冥神有再多的小動作,也無濟於事。
最終的勝利是不可能屬於冥神軍團的。
可是現在,冥神已經被外神佔據了身體,也就是說,他們真正的敵人,是那個外神。
他們不將冥神放在眼裡,可以聯合起來,三打一、四打一。
然而,對於外神,在無法破解對方,可以透過吸收招式能量搶奪對應權柄力量的手段前,不管多少人聯合,他們也不敢與他正面相抗。
問題一下子回到最初了。
他們不敢出面,那麼這一場戰爭,豈不是得眼睜睜看著冥神軍團肆無忌憚地進攻?
明擺著這是那位外神想要藉此逼迫他們出面的舉動。
可是他們真的能看著各自的教會信徒,自己長久以來庇護的子民,這般任人屠戮,而無動於衷?
“這該如何是好?”
大家都將目光投向了知識與命運之神的投影,作為知識權柄的掌控者,他是公認最有智慧的神靈。
途徑的創造是由他提出的,權柄的置換還是由他最先開始的。
一切在與原初對抗的事情裡,他的方法總是那麼行之有效。
而這一次與外神對抗,大家同樣相信他會有解決辦法的。
“我有一個設想,或許可以爭取到我們最缺少的時間。”
果然,知識與命運之神還是那麼靠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