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5章 當老黃牛的命

老爺子時常板著一張臉,很兇。

喬偉知道,這不過是老爺子嚐遍人間疾苦後的自我保護。

他摸摸兩條狗的腦袋,收拾好情緒衝謝一誠笑:“謝爺爺。”

“磨磨唧唧,要進就進不進就滾。”謝一誠想到這憨貨放棄復讀,一輩子就窩在這個小山村當農民,就不想給他好臉色。

眼看老爺子要把門合上,喬偉麻溜的走到屋簷下,解開斗笠和蓑衣掛在竹竿上,免得把屋子弄溼。

喬偉伸手攙扶住他,用腳把門關上,隔絕遠處避在竹林裡的喬健的視線。

氣得喬健磨牙,但又不敢靠近,謝老頭的狗是真會咬人,跟它們的主人一樣,兇的很。

他只能萬般不甘的衝地上吐了口口水,扭頭回家。

“你小子,下這麼大的雨不會是想來老頭子這兒蹭飯吧?喬家窮得揭不開鍋了?”謝一誠懷疑的看著他。

大小夥子瘦巴巴的,瞧著就讓人心酸。

喬偉聽著他隱含關心的話,心裡熱乎乎的。

這世上也就只有謝一誠會一邊用嫌棄的罵他,一邊又暗中幫助他。

他罵他和別人罵他不一樣,沒有惡意,只是對他的怒其不爭。

喬偉好脾氣的笑道:“我認識你十五年了,什麼時候吃過你家一粒米?剛收了夏糧,再窮也不至於揭不開鍋。”

謝一誠扯著嘴哼了一聲,也不喊喬偉坐,自已坐下喝茶。

喬偉把夾在腋下的布袋放到桌子上,坐到他對面,壓低聲音道:“謝爺爺,我想放點東西在您這裡。”

他不怕老爺子會貪他這點東西。

上輩子老爺子臨終前將所有的財產都留給他。

五萬多存款,以及京市二環內一棟一千兩百多平米的四合院。

九五年的五萬多對很多人來說都是一筆鉅款,那棟四合院當時就有人開價三百多萬。

那時候他才知道摳搜雞賊的老爺子是個大戶。

就連他的工作,也是一輩子沒求過人的老爺子舍下臉託的關係,直到老人家去世後他去京市辦理房產過戶手續才知道。

都說傻人有傻福。

他不過是覺得老爺子太可憐,力所能及的幫他做點小事,沒想到會得到這麼大的回報。

老爺子是他的恩人,當年他若是沒那份工作,早被黑心腸的父母慫恿著去黑煤礦打工去了,能不能活著回來都是未知。

如果這些東西能入老爺子的眼,他雙手奉上。

前世他有爺爺奶奶的愛護和謝爺爺的暗中幫助,拋開父母手足和妻兒不談,他的人生很平順。

沒有大起大落三災九難,平平順順的過了一輩子。

唯一美中不足的,就是捱了父母兄弟和妻兒大半輩子的罵。

現在想想,他都覺得自已活的窩囊。

謝一誠撩起眼皮瞥了憨頭憨腦的喬偉一眼,什麼都沒說直接把東西收起來。

喬偉主動說道:“謝爺爺,我想復讀。”

謝一誠呦呵一聲:“想明白了?”

喬偉露出個憨憨的笑:“嗯,我要上大學。”

謝一誠難得的對他和顏悅色幾分:“榆木疙瘩能開竅,不容易啊,還以為你要傻一輩子呢。”

喬偉被他說的不好意思。

前世他可不就是傻了一輩子麼,仔細想想,他挨的那些罵也是自找的。

換個強勢點心硬些的人,又怎麼會像他一樣過的窩窩囊囊。

喬偉和他聊了會兒,如往常一樣幫他把換下來的衣服洗了。

灶房收拾一遍,柴火劈好堆放整齊,看了看米缸,裡面的大米夠吃兩三個月,油鹽不缺,牆角的竹籃裡還有些洋芋和芋頭紅薯。

老人家出身富貴,前半生享福,中年時遭了很多罪,牙齒快掉光了只能吃軟爛的食物,幾乎頓頓稀飯,吃的很簡單。

這時雨小了,烏雲散開,漂亮的彩虹掛在天邊。

喬偉挑著木桶去村西口大榕樹下的水井挑水。

“阿偉挑水啊!”路上遇到的村民熱絡的和他打招呼。

喬偉話不多,但有人找他幫忙,只要能幫他都會幫,在村裡口碑很不錯。

跑了五趟才把大水缸挑滿。

謝一誠看他滿頭大汗,遞給他一個搪瓷杯,有些嫌棄的說:“真是當老黃牛的命。”

這孩子實誠的讓人心疼,喬老大兩口子真是眼瞎,他要有這麼孝順的兒子心疼還來不及。

謝一誠在心裡嘆氣。

喬偉一口氣喝完水,笑出一口大白牙:“我年輕,多做點沒什麼。謝爺爺,明天我要去縣城,我請紅兵來幫你挑幾天水,下雨路滑你就別出門了。”

謝一誠哼哼:“不用,我又不是不能動。”

他不種地不養豬和家禽,就一人兩狗,不洗衣服一缸水能吃一個星期。

喬偉沒有繼續勸說,不放心的又叮囑了幾句,從謝家出來去找宋紅兵。

宋紅兵是個很跳脫又圓滑世故的人,跟他的性格完全相反。

都說人以群分,上輩子兩人能做一輩子的朋友,喬偉都覺得奇怪。

“沒問題,你回來之前我多過來看看。”宋紅兵滿口答應,又有點怕孤僻老頭把他罵個狗血淋頭:“你跟老頭說一下,別罵我,我自尊心強沒你抗罵。”

喬偉滿頭黑線:“說過了,不過,我也不能保證他不罵你,你看我都給他挑多少年的水了,不也經常捱罵嘛。

他年紀大了你別和他計較,左耳進右耳出不就得了,我回來給你帶包煙。”

宋紅兵一聽有煙,捱罵都不是事兒,揮著手大義凜然道:“老人家走過的路比我過的橋還多,他罵我是看得起我。”

喬偉嘴角抽抽:“......”

宋紅兵答應後,喬偉就回家了。

喬父喬母幾人正準備去地裡幹活,本來都要走了,看喬偉回來就不動了,等他一起走。

喬偉就沒打算再下地幹活,除非分家,把地分給他,不然別想讓他幹活。

回到屋裡脫了草鞋,洗掉腳上的泥擦擦水穿上放在門口的膠鞋。

九十年代初的農村和八十年代差不多,只要不懶,在農村吃飽肚子沒問題,只是伙食清淡沒多少油水。

一個村子兩三百口人,見不到兩個胖子。

這時候長的圓潤點的姑娘小夥兒,說親都更容易,也有更多的選擇。

長的胖說明家裡經濟條件好啊!

誰還不想過好日子。

喬家大房兒女多,幾個孩子上學,負擔重,日子過的清貧。

白米飯過年過節才吃得上,平時頓頓紅薯稀飯加鹹菜,紅薯多白米少。

玉米飯只能農忙時候吃,抗餓。

新鮮蔬菜都不是天天有得吃,地裡不缺菜,主要是炒菜費油。

還有一個原因,喬家三個女人都是廚房殺手,灶房的活兒做的亂七八糟,再好的食材在她們手裡都是浪費。

乾脆頓頓吃鹹菜。

肉更是兩三個月都吃不上一回。

窮得叮噹響哪有錢買衣服鞋子,衣服破了補一補,直到實在穿不了為止,在家穿自已編的草鞋,出門才捨得穿膠鞋。

這樣貧苦的生活對從不缺吃穿的繁華社會回來的喬偉來說,並不難以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