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73章 巖德龍醫生義診 巖醫生學術報告

巖德龍醫生來參加女兒的婚禮,他在匯鎮走了一圈,看這地方雖是鎮治,卻是三江匯流、山水優美、人口繁富、購物便捷、人民善良,女婿家也近似別墅小院,乾淨衛生、幽靜美麗,女兒女婿也有自已的事業,女婿也積極進取即將取得醫學專科文憑,想到這些,也算了卻人生一件大事,心滿意足。

他看匯鎮老人眾多,老人自然易生病,他想發揮自已的專業特長,義診三天,三天內不收任何費用,包括用藥和檢查費用一律不收費,這些成本由他自已承擔。這也算給女兒、女婿打個廣告,給他們送個大禮。

他把自已的想法給魯丘全家說了,全家都很讚賞巖醫生的善舉。

魯丘和月娥說:“爸爸,我們倆也來幫忙。”

巖醫生說:“自然是需要你們兩個的,不然我一人怎麼忙的過來。”

訊息傳出,魯丘家門外已經排起長長的隊。

在當地,傣醫館已早有名氣,月娥和魯丘也算小有名氣,大家認為他們的師父那更是了得。

身上有多年的老毛病,疑難雜症都排隊就醫。

魯丘見大家排隊辛苦,就對岳父說取消三天限制,後面只要巖醫生在匯鎮都是義診,免一切費用,免材料藥物和檢查費,巖醫生自然原意。

就有人問:“巖醫生,準備在匯鎮呆多久?”

魯丘就勸岳父一家在匯鎮過了春節才回去,感受一下匯鎮春節,回去只兩位老人在家也比較冷清。

巖醫生也同意了,魯丘就對眾人說:“巖醫生至少呆到春節後,在這期間隨便哪天來都與前三天一樣,所有費用全免。”大家知道現在離春節至少還有半個月。病情不急的病人就紛紛散去,門口也不是那樣擁擠。

巖醫生看病耐心細緻,病情把握準,藥到病除,頭兩天看病的人,有一些多年在大醫院都沒解決的老病,吃了幾天巖醫生的藥,居然好了。

有幾個人送來了錦旗,巖醫生也是笑笑,給人平易近人,和藹可親的感覺。

巖醫生的義舉不僅在匯鎮影響大,周邊鄉鎮甚至全縣各個地方都有病人慕名而來。也驚動了張劍谷市長和王為民書記。

張市長和王書記認為這是一個道德的典範,應該大力宣傳報道,同時這樣下去還不怕讓匯鎮人吃藥把巖醫生吃垮。

於是張若谷市長和王為民書記親自帶著宣傳部,電視臺記者、衛生局,各大醫院長、醫生來觀摩學習交流,來匯鎮傣醫館慰問巖醫生,並送來張市長親自題寫的“醫德之家”的匾額。

傣醫館肯定容不下這麼多人,交流活動就設在匯鎮政府辦公室。

已提前通知巖醫生準備下,到時在交流會上發言,把他醫生的研究心得分享給大家。

會議開始,張市長親自主持會議,他對巖醫生的善舉大加表彰,是當代醫生的楷模,然後親自頒發“醫德之家”匾額,巖醫生和魯丘接了,巖醫生對張市長和各位領導醫生表示感謝。

接下來有巖醫生給大家做報告。巖醫生回顧了一生的從醫經歷,他們是醫療世家,從小隨父習醫,傳承的是他們傣醫,傣醫是與西雙版納的地區孕育的民族醫學。

傣族醫藥文化的起源與貝葉文化關係密切。據傳說,傣族先民將文字刻寫在戈蘭樹葉的葉片上,不僅字跡是清楚的,且不易退變,這種戈蘭樹葉就是貝葉。因為自從傣文產生後, 傣族的各種醫藥學原理、單驗秘方除了口授、手授以外,大多被刻、寫於貝葉經和紙板經上。據《貝葉經》記載,早在2500多年前傣族就有了自已的醫藥,但均為零散,大多以口傳、手教形式相傳,直到佛學的傳人,產生文字後,才以《貝葉經》記載相傳。

據說,2000年前,傣族,許多村寨因疫病死了很多人,有一位名叫波的雅的老人,發現有個寨子的人,個個健康長壽,經過追根究底,才知道這個寨子的人天天上山採摘野果野菜吃,後來他用“神農嘗百草”的方法逐一驗證,弄清楚了各種植物的治療效果,並給人們看病,人們稱他為“摩雅”(會治病的人),他成為傣族的第一個醫生,從此,就有了傣醫、傣藥。

傣醫學理論基礎就是“四塔五蘊”理論,世界上一切生命體都由風、火、水、土這四種基本物質運動變化而成,風使萬物生、土使萬物長,水使萬物潤、火使萬物熱。是構成人體最基本的物質元素,同時也是一切生命活動的功能元素。傣醫學中統稱為四塔。

四塔之外還蘊藏著五種元素,稱為 “五蘊”,即色蘊、識蘊、受蘊、想蘊、行蘊,是人體內的五種精神性的東西。

“四塔五蘊”理論就是中醫中的天人合一,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靈活應用。

西雙版納地方動植物種類豐富,自然有很多成了製藥的材料,尤其是白藥、三七、天麻和石斛的藥性是其它地方不能比的。 23歲時到德州醫學院進修接觸了中醫,中醫更是博大精深,他在老師指導下,刻苦鑽研中醫,然後吸取中醫中的優秀成果融入傣醫,進一步將傣醫發揚光大。尤其是深入研究《本草綱目》和《濟陰綱目》結合實踐自已的醫術精進。

同時一名醫生首先要有精湛的醫術,同時具有高尚的醫德。尤其是窮苦人家,往往有病舍不得花錢,一拖再拖,小病拖成大病,最後花更多的錢,對他們應該推行免費醫療,最主要力量靠國家,我們醫生在力所能及範圍內盡綿薄之力。

開始一些院長醫生還不以為然,聽了巖醫生的報告,大家也算開了眼界,報以熱烈的掌聲。

大家又參觀了傣醫館,也對月娥和魯丘年輕人也有志於民族醫學,儘自已的力量救死扶傷的行為大加讚賞。

最後大家都走了,只留下張劍谷市長,王為民縣委書記,和侯濤鎮委書記。

張市長首先說:“巖醫生,女兒、女婿在我們匯鎮你不如留下來,造福我們匯鎮。”

巖醫生說:“在我們老家也還有很多病人等著我們,我女兒、女婿他們醫術進步很大,在你們幫助下,女婿又到秦巴大學醫學院進修,他們年輕人前途無量,以後並不比我差。當我老了,一個人幹不動了,可能來匯鎮,再發揮一點餘熱。”

張市長有叮囑王書記和侯鎮長在匯鎮新區建設中建一所傣醫院,在人民生命健康面前投入再多都不為過。醫院以後直接交給魯丘、月娥經營,造福人民。

張市長要給巖醫生100萬作為這段時間義診的花費,巖醫生說什麼也不要,他說,他已經說好了義診,再收政府的錢,老百姓怎麼看我們,最後張市長只好作罷。

自然張市長也見到自已的女兒,知道女兒已籤回秦巴市城鄉建設規劃局,和女兒和侯濤的戀愛關係穩定,他很高興,再有一學期女兒就回到自已身邊工作,想一想都開心。

巖醫生和魯丘月娥對三位領導的關心幫助表示感謝。

三位領導要告辭,他們送三位領導上了車才離開。

在關山家,秋月已經痛的不行了,關山知道秋月快生孩子了,就扶著月娥到了傣醫館找月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