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人會懷疑陳舟這句話的真實性,也沒有人會想著他們是否應該表現表現自己。
他們此刻都只有一個想法,那就是不給陳舟拖後腿,按照陳舟所說的,做好各自的研究工作,儘早做到理論與實驗的同步。
三年多近四年的時間,他們都鉚足了勁,到這最後一刻,更是憋著一口氣。
等到研討會結束,各項事宜敲定,眾人分批離開以後,李振邦則是留下了陳舟和潘老。
“怎麼?李局長要請我們吃晚飯嗎?”陳舟開玩笑式的說道。
李振邦也笑著道:“那走,我做東,請咱們的總指揮和副總指揮吃頓飯。”
陳舟剛想拒絕,想著早點回去陪楊依依,卻見潘老先說道:“走吧,難得李局長請客!”
潘老說完,和李振邦一起,看向了陳舟。
陳舟默默點了點頭,隨後拿出手機給楊依依報備了一聲。
見狀,李振邦和潘老俱是笑而不語。
吃飯的地點,是一家環境不錯的小館子,味道也是上佳。
“陳院士,謝謝。”吃了會後,李振邦和潘老相互對視一眼,兩人同時說道。
聞言,陳舟明顯一愣,旋即看了看兩人:“謝就不必了,這是我們共同努力的結果。”
沒待兩人說話,陳舟繼續說道:“我更多地是一個紙平化的理論學家,我能夠保證理論的正確性。”
“但是光保證理論,是不可能把整項研究完成的,只有理論和實驗的同步,用理論指導實驗,用實驗反饋理論,才能促使整項研究正向前進。”
“而如果沒有兩位的支援和理解,那現在的“夸父”工程,必然不會取得如今的進度,所以,我們誰也別謝誰,大家一起跨過最後的階段。”
陳舟說的都是心裡話,雖然沒有李振邦和潘老,他也會去進行可控核聚變技術的研究,畢竟“能源解決之答案”擺在那裡。
可如果沒有李振邦和潘老,整體的研究進度,絕不可能達到現在這樣的程度,更不要談什麼三到五年時間了。
個人的能量,始終是無法與團體的能量相比的。
當然,陳舟也不會否認他在整項研究中的絕對作用,是所有人都不可比擬的。
李振邦和潘老又對視了一眼,兩人同時笑出了聲。
李振邦道:“怎麼樣?我就說他會這麼說吧?咱們只有支援好他的研究工作就行!”
潘老感慨道:“他不居功,不自傲,但我們不能不知道呀?”
“我們都知道!”李振邦意味深長地回道,同時用手指了指上面。
見狀,潘老也不再多說什麼,轉而看向陳舟:“陳院士,我是真的得跟你說一聲謝謝,要不是你,我估計這輩子都看不到這一工程的實現。”
“估摸著,只能等我死了,讓我兒子在未來,到我的墳前,跟我說一聲,咱們實現了可控核聚變技術!”
“嗨!潘老,您說啥呢?”李振邦趕忙打斷,“今天請你們吃飯,可不是來感懷的!”
“是,怪老頭子想的有點多了……”潘老也收斂情緒,臉上露出了一絲笑容。
陳舟看著潘老,知道他們這老一輩的科學家,有著別樣的情懷,但只有近距離接觸後,才能感受到這種情懷的力量。
“潘老,您放心,最後的實現,不遠了。”陳舟如是說了一句。
李振邦見狀,打算轉移話題,便說道:“陳院士,我知道越是到最後,越是艱難……”
只不過,還沒等他說完,陳舟摸了摸鼻子,有些不好意思地打斷道:“倒也不是很難,你們知道我的。”
李振邦:“……”
潘老聽到這話,倒是發自內心的笑了出來。
李振邦無奈,只好表示,有什麼需要,他必定全力支援!
一頓飯,吃得很是融洽。
其實,李振邦拉著兩人吃飯的目的,就是為了拜託兩人,守好最後的關口,務必不可掉以輕心。
但到最後,也沒說出來。
……
秋去冬來,時間如流水。
本著一步一步的基準,陳舟在12月底,將“能源解決之答案”的研究進度,推進到了99%。
只差最後的1%。
在這最後一步上,陳舟倒是沒有再繼續守在草稿紙上,而是更多地出現在了實驗室。
他打算用理論和實驗的同步突破,來宣告“夸父”工程的完成!
對於陳舟的出現,研究人員們雖然有些不習慣,但都表現出了更多地熱情,用更嚴謹的態度,投入到實驗研究之中。
畢竟,陳舟這位總指揮親自坐鎮的情形,可是可遇而不可求。
他們可不像在陳舟面前,出現什麼低階的錯誤。
又一年的春節來到,但對於“夸父”工程研究團隊來說,此刻的他們,只有兩點一線。
除了休息與實驗,哪還記得有什麼假期。
也因為是在關鍵時刻,所有人員全部關閉了通訊設施,與外界開始了隔離。
說起來,他們的家人們表現得十分理解,並且十分自豪。
甚至還叮囑他們,千萬不要給陳舟拖後腿,要做好自己的研究,在陳舟的帶領下,完成研究工作。
這些訊息,自然也傳到了陳舟耳中。
陳舟只想著,快了,快要給他們放大假了。
“總指揮,這是最新的實驗資料!”
潘老手裡拿著一沓資料,走進陳舟的辦公室。
陳舟起身,接過資料,大致掃了一遍:“碰到問題了?”
潘老點點頭:“從98%進度突破至99%時,出現了一個無法解決的問題。”
“行,我知道了,等我訊息。”
說完,陳舟便拿著資料,重新坐了回去。
見狀,潘老也離開了辦公室。
“磁約束的問題麼?”
在看完了全部研究資料後,陳舟喃喃說了一聲,大腦中同時分析著解決的方案。
花了一週時間,解決了這一問題後,“夸父”工程的研究,也成功達到理論和實驗同步的99%進度。
在拿到第一手研究資料後,陳舟立即開始梳理資料,開始最後1%進度的突破……
2023年10月1日。
這是一次中秋節和國慶節連起來的雙假期。
這天也是註定被載入學術史,被載入華國大事記的一天。
“夸父”工程的實驗室內,眾人神情緊張的看著面前的控制檯,看著那個年輕但卻異常偉岸的身影。
各研究人員有條不紊的啟動著控制檯的開關,只等著他下達實驗的最後命令。
陳舟的表情倒是頗顯輕鬆,在一切都準備齊全的情況下,他相信自己的理論成果,也相信他的計算。
沒有絲毫的遲疑,他開口道:
“5”
“4”
“3”
“2”
“1”
“聚變點火!”
隨著這一道命令的下達,“夸父”工程的最後一道驗證,當即開始。
“點火成功!”
“裝置執行正常!”
“各項資料反饋良好!”
“聚變反應,持續良好!”
“……”
這一聲聲的反饋,莊嚴的宣告著“夸父”工程的成功!
他們實現了可控核聚變技術!
他們,期待成真,夸父逐日!